袁 輝 佛山市注冊會計師協會
筆者長期從事注冊會計師考試的組織管理工作,隨著工作體驗的不斷加深感知到,當前需增強對“會計行業”組織考試的區域植根性問題的探討。之所以提出該問題歸因于這樣幾點考慮:(1)注冊會計師考試與保障區域會計人才質量息息相關,所以應根據區域會計人才建設需要增強考前培訓的植根性。(2)注冊會計師處于區域會計人才的頭部,他們一般處于重要的財務管理崗位,所以還需對已獲得注冊會計師資格的人才實施跟蹤管理,以增強其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的能力。這就意味著,“會計行業”應立足于注冊會計師考試這一重要工作內容,并將組織工作后向延伸至考前培訓管理,前向延伸至崗位跟蹤考察。通過全面質量管理,來進一步發揮“會計行業”在促進區域社會經濟建設發展中的職能作用。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增強“會計行業”組織考試的區域植根性的重心應該下沉至鄉鎮地區,所以這也構成了本文立論的出發點。
有研究以會計電算化考試組織管理為視角指出,絕大多數財經類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就已參加培訓考試并取得證書,但為進一步的學習和獲取從業資格奠定基礎,需要在考試組織管理方面對他們提供幫助。
有研究基于職教領域就電算化會計考試的組織管理進行了探討,研究顯示,盡管研究者所在單位被市財政局確定為縣培訓點,也為該縣域培訓了多期社會學員,但在考試中也發現學生存在諸多能力問題。研究認為,若是諸多問題未能有效解決,將會影響縣域會計人才的整體質量。
有研究會計無紙化考試進行了探討,研究認為,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近年來,初、中級會計資格無紙化考試試點全面推開,對考試組織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研究提出,在網絡信息發達的今天,更要從方方面面進一步提高考務工作效率和考務管理質量,確保考試工作安全平穩、公平公正。
有研究以介紹國外從業考試組織管理的經驗為著眼點,研究視角分別聚焦日本和加拿大的經驗。在研究中作者介紹了日本稅務檢定考試的意義、實施主體、要求、考試內容等,并提出對我國稅法考試制度的政策建議。有研究者結合自己在加拿大的培訓體會,介紹了加拿大CA、CGA、CMA三個協會合并情況;制定會計審計準則機制情況和重大改革;公關部會計準則制定機制和進展;加拿大注冊會計師協會的培訓系統;加拿大注冊會計師的繼續教育計劃、研究機制與準則制定;加拿大三會合并后新的考試制度等信息。
從相關研究概述中可以知曉,目前有關會計考試的組織管理工作已被同行所重視,這也構成了筆者所在行業管理層所關注的工作內容。在借鑒上述研究觀點的同時也需指出,在會計考試組織中未能形成前向與后向關聯,以及未能滿足區域植根性的要求,仍無法徹底解決因區域間發展不平衡性所帶來的會計人才素質問題。不可否認,在相關研究中已對會計考前培訓做出的探討,但在縣域范圍內仍存在著區域間發展的不平衡性,如廣大鄉鎮地區。因此,還需將該研究進行細化與深化,使之真正滿足特定區域會計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本文將以鄉村振興為背景,以助力鄉鎮地區會計人才隊伍建設為價值取向,就文章主題展開探討。
結合筆者的調研,可將目前現狀分析如下:
這里的“高端會計人才”是指,擁有高級會計師職稱和注冊會計師資格的會計人員。在調研中發現,在鄉鎮一級的財經部門中高端會計人才數占比不足11%,比較而言,其中擁有注冊會計師資格的會計人員最少。這就意味著,鄉鎮一級的體制內單位仍以職稱評定為會計人才隊伍建設的主線,但因存在嚴格的在職年限限制,便使得高端會計人才始終處于稀缺狀態。那么為何注冊會計師擁有者的人數最少呢。究其原因可能為,會計職稱評定與會計人員的崗位薪酬直接掛鉤,而注冊會計師只是一類職業資格,所以這就抑制了相關人員報考注會的意愿。還有一類因素需引起重視,即諸多鄉鎮會計人員對注會考試存在畏難情緒,這些使制約他們參與注會考試的原因之一。
就城市各類組織的會計人員而言,他們幾乎具有會計學專業背景,年齡處于22歲—32歲之間的會計人員,幾乎具有會計學專業本科學歷。反觀鄉鎮一級會計人員的專業背景,其表現就顯得雜亂了。對鄉鎮樣本單位系統的統計可知,具有會計專業背景人員數僅占會計人員總數百分比的63%,剩余37%的會計人員要么擁有法律專業背景、要么擁有漢語言文化專業背景。從而,這就制約了鄉鎮會計人才隊伍建設的質量,畢竟依靠短期培訓和自學,仍難以顯著提升非會計專業人員的專業視野和崗位創新意識。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會計人員除了需掌握政府會計知識,還需掌握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會計知識。
制約鄉鎮一級會計人才隊伍建設的另一隱性因素便是,會計崗位的職能地位較低,其工作內容主要為出納與記賬,較少參與具有建設性的專項預算編制、管理和資金效益評價工作。該現狀的產生,部分根源于鄉鎮組織崗位職能定位的歷史傳統,也部分歸因于鄉鎮組織管理層的工作意識和視野。這也佐證了鄉鎮組織中會計人員對注會考試的消極態度,這與他們所處的組織生態環境不無關系。
基于筆者所處單位的社會職能并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增強會計行業組織考試區域植根性的對策構建如下:
作為注會考試組織機構需改觀現有的工作方式,應下沉工作重心在鄉鎮系統做好注會宣傳。為了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宣傳工作不僅需在鄉鎮體制內單位進行,還需面對鄉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展開。注會宣傳工作的主要內容為:(1)使鄉鎮會計人員詳細了解注會在會計職業體系中的地位,以及社會對注冊會計師的評價和注會考試方式;(2)在宣傳中需結合農業農村現代化對鄉鎮會計人才的需要,契合鄉鎮會計人員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發展規劃,以建設性的言語去激勵他們開展注會考試準備;(3)為了更好的植根于鄉鎮會計人才隊伍現狀,注會考試組織機構應與鄉鎮相關職能部門建立業務聯系,在業務聯系中為會計人員的成長創造良好的職業環境。
通過調研發現鄉鎮會計人員的日常工作十分繁雜,而且大都屬于基礎性會計崗位工作。這就從側面表明,這類會計人員缺少有利的注會考試準備環境,即日常工作內容難以支撐起他們在注會考試時所需的實踐經驗。為此,注會考試組織機構應多渠道為其搭建培訓平臺。具體的對策為:(1)可以以中心校為培訓點,定期為鄉鎮會計人員開展考前培訓。為了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基礎性內容應主要由會計人員自學為主,而將會計實務作為培訓的重點,并以豐富的案例講解來拓寬會計人員的崗位視野。(2)可以利用自媒體平臺搭建在線培訓平臺,如利用釘釘軟件開展直播教學,由于釘釘在線直播教學具有回放功能,這就便利了會計人員的考前學習之需。
無論是鄉鎮一級的體制內或體制外單位,每天都需處理大量繁雜的工作。在考慮到鄉鎮一級工作特點的基礎上,注會考試組織機構可與鄉鎮單位合作,為會計人員應考提供條件。具體的對策為:(1)在臨近考試的3天的時間里,可以與會計人員所在單位的人事部門協調,讓應考人員前往注會考試組織機構開展封閉式復習。復習的方式主要以做題、體會會計實務流程,以及與前來的其他會計人員進行業務交流以豐富工作視野。(2)對于不具備條件的鄉鎮單位,在臨近考試的一周時間里,可協調會計人員所在單位給予其每天下午一小時的復習時間。為了提高復習效果,注會考試組織機構可委派培訓教師在線對其進行考前答疑。
對于獲得注會資格的鄉鎮會計人員,注會考試組織機構還需對其開展跟蹤督導,并輔助他們完成崗位能力的提升任務,以延伸會計考試的組織職能。具體的對策為,注會考試組織機構應對鄉鎮學員建檔立卡,并詳細登記他們所在的單位信息,特別為鄉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單位信息。學員獲得注會資格后,注會考試組織機構應與學員所在單位的人事部門保持業務聯系,定期從人事部門反饋學員的工作情況。保留培訓期間所組建的釘釘群,該群可作為學員互動交流之用,也可作為在線答疑解惑之用。對于在之后工作中表現優異的學員,應在注會考試組織機構中給予宣傳,并作為下沉工作重心時的案例給予介紹,不斷形成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植根性模式。
作為注會考試組織機構需改觀現有的工作方式,應下沉工作重心在鄉鎮系統做好注會宣傳。通過調研發現鄉鎮會計人員的日常工作十分繁雜,而且大都屬于基礎性會計崗位工作。為此,注會考試組織機構應多渠道為其搭建培訓平臺。在考慮到鄉鎮一級工作特點的基礎上,注會考試組織機構可與鄉鎮單位合作,為會計人員應考提供條件。對于獲得注會資格的鄉鎮會計人員,注會考試組織機構還需對其開展跟蹤督導,并輔助他們完成崗位能力的提升任務,以延伸會計考試的組織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