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怡 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文簡稱:資管新規)。所謂“商業銀行同業業務”是指,金融機構之間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原則,以同業資金融通為核心的各項業務,是商業銀行近年來興起并蓬勃發展的一項新業務。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本著“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監管層要求打破剛性兌付。根據相關認定條款,金融監管機構列舉了4類滿足剛性兌付的情況,這就構成了商業銀行同業業務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從發展商業銀行同業業務的政策視角出發,其目的在于提升我國商業銀行整體水平,并意在促進商業銀行的市場化變革。隨著資管新規延續至2021年,立足于當前提出商業銀行同業業務發展的解決思路,則具有現實意義。
有研究指出,商業銀行同業業務目前隱藏著巨大的市場風險,比如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和合規風險。這些微觀風險在宏觀上會對監管當局政策有效性和整個實體經濟發展帶來隱患。有研究認為,在資管新規的引領下,商業銀行同業業務將以非標業務的標準化及進一步結構化為切入點、以會計處理與風險計提規范化為著力點、以經營主體的專營化為支撐點、以風險管理的精細化為關鍵點、以戰略決策的科學化為落腳點進行大幅度地調整。也有研究認為,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將金融去杠桿推向了一個高潮,新規有效地限制了銀行保本理財和同業資產規模的增加,銀行業也正式迎來了史上最嚴監管環境。該研究也同時指出,在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的時期,銀行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要注重風險控制、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穩步拓展業務。
由以上代表性研究成果顯示,在資管新規出臺之前已有學者注意到商業銀行同業業務所存在的風險,因新規之前所存在的剛性兌付,使得資產管理產品的管理人存在著機會主義動機,以及在金融實踐中存在著風險轉移的問題。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此時有學者已經著手研究商業銀行同業業務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以非標業務的標準化及進一步結構化為切入點??傊?,資管新規的出臺意味著央行對去杠桿的重視。從已有的研究中也不難發現,諸多研究仍停留在學術層面,即并未對商業銀行在面對資管新規時,所應形成的行為糾錯機制提供建議。這就使得,已有的研究成果難以成為商業銀行同業業務發展的路徑指向。為此,應引起當前學界和業界的重視。
本文以商業銀行同業業務發展困境為視角,意在從資管新規下對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出發,探析在制度規制條件下的同業業務提升途徑。本文將以“打破剛性兌付”為立論出發點,以資產管理產品管理者的機會主義行為、滾動發行、金融機構自籌資金兌付,以及金融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形式為線索。
結合筆者的工作實踐,商業銀行同業發展主要面臨以下四個方面的困境:
資產管理產品管理者的機會主義行為主要體現在,虛報資產管理產品的價值使所管理的資產產品保值增值,以滿足剛需兌付的需要。在資管新規下,這種行為將被命令禁止。之所以會存在資產管理產品管理者的上述行為,就商業銀行內部的制度運行而言,主要為出現了內部審計困境,這在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確有存在。據筆者調研發現,部分資產管理產品管理者在估值時,并未經歷合規的審計、審核流程,而是在經理制下自行完成估值。
“滾動發行”是指,包括有價證券、權益類資產在不同投資者手中轉移,這勢必會在同業業務中形成金融風險,關于這一點在上文的“研究評述”中已經提及。那么,目前并未對上述現象發生的內在機理做出有力分析,筆者認為,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所存在的金融創新困境,則是導致滾動發行現象發生的根源。在金融創新乏力和逐利沖動強烈的雙重作用下,必然會在同業業務中出現“滾動發行”的現象。金融創新不僅需以商業銀行的業務規模為依托,還需以精算技術、金融實驗等為技術手段,而這都屬于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短板。
筆者將“金融機構自籌資金兌付”所產生的根源,界定為剛性倒逼困境。所謂“剛性倒逼”是指,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同業業務市場中處于議價能力較弱的一方,且在股份制商業銀行改革背景下,該領域的業態競爭壓力較大。從而,剛性倒逼困境也就產生了。商業銀行的資金無外乎兩類,自營資金和通過開展負債類業務所吸收的社會閑散資金。在金融創新驅動下,部分中間業務所形成的短期資金流也可作為放貸所用。分析發現,部分商業銀行主要利用同業拆借中的短期資金流,這就增大了資金風險在業態中的產生概率。
在幫助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走出困境的嘗試中,首先需存在從事和監管同業業務的管理人才。然而,目前所存在的人才隊伍困境則是不爭的事實。由于存在著人才隊伍困境,導致部分商業銀行簡化了對同業業務開展中的內控環節,甚至部分經理人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顯然,這是學界和業界所已重視的問題。
在問題導向下,筆者針對困境做以下四個方面的思考:
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所存在的如此困境,部分歸因于內部組織架構缺陷,部分則歸因于制度設計缺陷,部分則由人才隊伍困境所引致。反映在內部組織架構中的缺陷主要為,缺少二次評價環節或者復核環節。反映在制度設計中的缺陷主要為,賦予資產管理產品管理者的權限過大。由人才隊伍困境所致的原因,本文已在上文二、(四)中進行了闡述。若要以最小化成本來解決上述困境,則需要從破解制度設計缺陷和授權機制中入手。
“金融創新”一詞儼然成為了當前商業銀行業務再造中的時髦用語,然而在實踐金融創新時,則需解決需求側的需求偏好、供給側的創新能力等議題。為了抑制滾動發行現象的發生,消減其中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至關重要,即應是資金投資群體能夠借助平臺識別出投資標的的安全性。那么,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所應開展的金融創新,或許就應從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入手。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又需求助于在線資源。
在上文中已經指出,因市場地位和聲譽約束所致,不少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陷入到剛性倒逼的困境中。在資管新規下去克服這種剛性兌付問題,一方面可以用減法,對不符合資質的商業銀行取消該類同業業務;另一方面則可以引入風險預估機制。如,在我國當前銀行流動性匱乏的情況下,中小商業銀行首先應定性研判該同業業務的風險程度,然后再量化分析該同業業務的市場兌現頻率,通過綜合分析和研判來預防可能進入的剛性倒逼困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更何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專用性人才的流動性程度較高,所以制約了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人才隊伍建設。由此,也影響到商業銀行對同業業務的提質升級步伐。打破這一僵局的關鍵在于,以同業業務開發課題的形式,聚合商業銀行現有的專用性人才隊伍和項目團隊,在課題研究和實踐中逐步提升人才隊伍質量。
根據以上所述,具體的解決措施如下所述:
在優化內控組織架構時,需要引入二次評估環節。對于不少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由于缺乏人才隊伍積累,以及必然的物力和財力資源投入,所以可以在此引入互聯網思維。具體的措施為:1.在“互聯網+”背景下,所開展的二次評估可以在線完成,且由行業專家庫隨機匹配專家名單,通過類似于德爾菲法的“背靠背”評估來解決二次評估問題。2.在二次評估的采信中,可取算術平均值來對一次評估效果進行研判,若是不越過所設置的均差,便可采信第一次評估所得的資產價值。
為了進一步應對內部審計困境,還需在制度層面完善商業銀行內控機制,以形成專家治理的新局面。具體的措施為:1.應對資產管理產品管理者開展持續的崗位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資產管理產品評估能力培養、對資管新規相關條例的學習,以及結合日常工作中所存在的困惑,開展同業在線研討。2.同樣在互聯網思維下匹配同業專家,并在二次評估和復審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時,在商業銀行內部應建立誠信為本的工作生態。
為了防止滾動發行所產生的金融風險,應使同業標的與投資者的信息相匹配。具體的措施為:1.應在電子金融系統中為每個金融標的賦予唯一的身份識別標識,無論其在同業中怎樣流轉和滾動,其金融身份信息則是獨一無二的。筆者認為,在目前我國試點推行數字貨幣的大背景下,上述金融技術并不成問題。2.隨著金融標的身份識別系統的建立,接下來就需與投資者建立完整的信息匹配機制。投資者的身份信息主要為身份證信息,身份證中的數字編碼應與金融標的的數字編碼相捆綁。
為了解決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所存在的剛性倒逼困境,可建立同業業務準入資格門檻,使各商業銀行能在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的前提下,獲得市場收益。具體的措施為:1.中國人民銀行作為央行,應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對同業業務類型、技術難度、風險系統進行全面評估,并將其作為同業業務準入資格的編制基礎。2.在對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同業業務能力進行綜合研判后,在制度面擬訂該類銀行原則上可引入的同業業務類型。
唯有在問題驅動下才能聚合商業銀行專用性人才的關注度,所以圍繞課題的研究促成人才隊伍建設應引起足夠重視。具體的措施為:1.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管理層,應結合本行同業業務開展中,所存在的“剛性兌付”風險進行調研和研判,并匹配資管新規中的相關條例設計出課題,如課題可設計為“同業標的滾動發行的內在機理和解決方案研究”。2.根據課題所蘊含的主要問題,使其歸口到相應的同業業務團隊開展研究。管理層在賦予恰當的激勵機制下,促進業務團隊的成長。
研究認為,在優化內控組織架構時,需要引入二次評估環節。對于不少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由于缺乏人才隊伍積累,以及必要的物力和財力資源投入,所以可以在此引入互聯網思維。為了進一步應對內部審計困境,還需在制度層面完善商業銀行內控機制,以形成專家治理的新局面。為了解決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所存在的剛性倒逼困境,可建立同業業務準入資格門檻,使各商業銀行能在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的前提下,獲得市場收益。唯有在問題驅動下才能聚合商業銀行專用性人才的關注度,所以圍繞課題的研究促成人才隊伍建設應引起足夠重視。最后指出,已有的研究成果難以成為商業銀行同業業務發展的路徑指向,所以聚焦具體的商業銀行類型開展研究至關重要。本文以商業銀行同業業務發展困境為視角,意在從資管新規下對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出發,探析在制度規制條件下的同業業務提升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