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昆侖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在商業銀行的發展過程中,信貸欺詐屬于一項十分值得重視的情況,其能夠導致商業銀行需要承受嚴重的損失,而導致信貸風險出現的因素較為多面,集中授信審批業務不完善極為重要因素之一,為了促使商業銀行授信審批業務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進而實現信貸風險的降低和商業銀行經濟效益的提升,有必要改善其中的業務模式,將電子化引入其中,以促使商業銀行得到健康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將電子化深入應用于商業銀行的授信審批工作之中,不僅工作效率可以得到相應的提升,內部管控工作能夠強化,且貸款審批工作的科學性可以實現進一步強化,也就更有利于實現商業銀行授信業務的良好發展。
通過應用網絡,客戶經理上報各項材料時,只需輕點提交,即可由流程自動開始處理工作,不再需要向上級遞交大量紙質資料,再逐一審查簽字,可以大量節約工作時間,并實現工作效率的提升。且貸審會結束之后,不需再對表決意見進行逐一統計,而是通過網絡獲取表決態度并生成表決單,有利于節約統計工作的時間。
應用數據審批電子化系統可以實現整個審批流程的固化,針對每一環節中的工作任務以及必填內容均提出明確要求,且若上報材料中存在不規范的情況,材料則自動無法提交,也就有利于在材料上報之前,客戶經理對其進行有效完善。
為了保障上報材料的嚴肅性和準確性,一旦材料提交成功,便無法再進行修改,且各級人員均不可越俎代庖,各項操作均僅限于其自身的工作權限之內,除非選擇將材料退回。而每一次材料被退回,系統均會自動保留退回痕跡,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客戶經理的工作失誤,由此,有利于提升客戶經理的責任心,改善其工作態度,也就更加有利于保障材料的準確性和全面性[1]。
因為授信審批電子化系統自身具有較強的約束性,所以各方面客戶的信貸信息均完整且規范,同時格式順序完全一致,能夠自動歸檔,也就能夠對人工操作中存在的不確定性起到有效的克服作用。另外,全部資料均為電子文檔形式,對其進行查看受到權限制約,也就更加有利于提升信貸信息的安全性。
一般情況下,在商業銀行之中,授信審批業務的電子化應首先于網絡上開展資料傳遞、數據處理、工作提醒、工作監督等,功能一共覆蓋了6個方面,下文中,即針對6個方面功能內容和意義進行細致分析。
通常授信審批工作過程中,市場營銷部門的客戶經理應首先向商業銀行的相關部門提出授信申請,也就是客戶經理將授信報告提交給銀行相關部門,部門主管及審查人員審查審核報告,并提出意見,再由貸審會委員及貸審會中的相關管理人員,根據自身工作權限提出相關意見,并簽批報告。但是在實際上,通常工作情形為客戶經理將紙質授信申請報告提交至部門和個人,而在此過程中,應用電子化最基本的功能即可以在網絡上對資料進行自動傳遞,并按照既定順序逐一傳送至不同審查者處,使各項溝通工作有效開展,且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客戶經理將授信報告提交給銀行相關部門之后,使用電子化的授信審批系統,主管行長、客戶科長、授信處審查員、貸審會委員以及信貸執行官等各個層級的用戶,均可于網上審查授信材料,并在自身權限范圍之內簽署意見。若申請報告的資料不夠完善或不夠明確,客戶經理可在網上及時進行相應補充,或是相關工作人員將材料退回至上一個用戶、上一個環節通過網絡對授信申請報告進行審查和簽批,既能夠有效提升審查簽批工作的效率,還可以提升各方面相關工作人員工作的獨立性,也就可以提升審批工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2]。
授信審批工作之中,落實對于數據的集中處理,相關的統計工作需求即可基本被滿足。在開展客戶經營工作的過程中,部分量化指標需要通過自動計算獲得結果,以強化各級審查者的分析判斷質量,同時,在貸審會方面其表決結果也應能夠實現自動化的生成,而不需采用人工的方式進行計算,另外,客戶貸款總額也應實現自動的統計以及歸并。由此,不僅工作時間得到節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還可以有效避免由人為因素所導致的計算不準確等不良情況。
用戶在系統之中,可以通過應用業務查詢功能獲取系統中的各項信息,但是必須注意的是,不同用戶身份在系統中的查詢權限存在差異。在正常情況下,業務查詢應該能夠包括通知書、業務進度、文件、授信統計、客戶資料等各個模塊的查詢工作。
系統之中還包括工作提醒功能較強,無論用戶何時應用系統,系統頁面均可即時、清晰的顯示提醒信息,包括未來哪一天、哪一個時間段、需要開展何種工作,以及當前尚未完成的工作等。
應用工作監督功能最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上級了解下級工作情況的便捷性,從而更加有利于上級督促下級開展各項工作。例如某客戶經理未在規定時間內落實監控工作,系統中即能夠使用紅字對這一情況進行提示,而分行授信管理部門或是支行主管行長發現該提示之后,即可針對客戶經理進行督促和批評,以實現工作效率的提升[3]。
為了避免外來人員對業務及系統造成干擾,同時保障系統持續處于正常運行的狀態,則必須針對用戶身份實施嚴格的認證管理工作,要求每一名合法用戶均應用唯一用戶號及唯一證書文件進入系統,且進入系統之后,開展任何工作均必須采用唯一戶號、密碼及證書文件作為身份證明,通過系統檢驗之后,方可開展工作。
為了針對系統用戶實施嚴格、細致、清晰的權限劃分,電子化的授信審批系統必須包含針對用戶權限的管理功能,且需不斷提升該功能的水平,以保障用戶權限的固定,且不同用戶權限范圍之內的各項工作,均可于相應的系統菜單之中進行清晰展示,而非權限之內的工作,則不可進行操作。
在實施權限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則進行有效遵循:第一,工作人員的地位越高,所具有的權限越大,也就是上級工作人員可以隨時掌握下級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或是對其授信材料進行調閱,同時可以監督下級工作人員的工作開展情況,例如商業銀行之中,分行的高級授信執行官有權限查看和監督系統中全部用戶,而支行主管行長則僅可對自身所在銀行中的系統用戶進行查看和實施監督;第二,平級的工作人員之間相互不可進行干涉,也就是說,在對該系統進行應用的過程中,級別相同的人員不具有查看對方信息、監督對方工作的權限[4]。
在電子化的授信審批系統中,每一名用戶均具有固定的權限,而實際上受到人員變動、角色變動以及個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可能需要部分工作人員獲取臨時的工作權限,以保障工作整體的順利開展。為了對這一工作需求進行有效滿足,電子化的授信審批系統中應可向其他工作人員授予臨時工作權限,也就是用戶可以在自行設置的時間段內,將自身工作權限授予其他用戶,使其他用戶則可以獲取原本該用戶才可具有的權限,并開展工作。在通常情況下,臨時權限到期自動被收回,也可由原用戶隨時將權限收回。
為了保障系統正常運行,必須開展相應的管理工作,在系統中設置“管理員”以及“維護員”兩個崗位,由兩個崗位共同擔任日常的系統管理工作,且二者之間應相互制約,而非相互替代。其中系統管理員的主要工作內容為針對系統用戶進行日常管理,以用戶身份為依據為其開放相應的權限,如果系統發生故障,則需要盡快針對出現異常情況的信息賬務開展人工處理;在系統維護員方面,其主要工作,則為在技術方面和程序方面對系統實施維護,以保障系統在技術操作層面始終處于完善的狀態,并且,為了提升系統的安全性,系統維護員不可實施任何的修改或是處理工作[5]。
根據上文,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授信審批工作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之處,而將電子化落實于其中,可以促使相應的工作系統實現現代化,并能夠對當前存在的諸多不良情況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同時進一步完善其中的功能以及管理模式,使授信審批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得到切實有效的提升,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商業銀行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