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青島大學 管勇 青島市衛生健康發展研究中心
高校內部控制的有效構建與管理會計的策略實施之間是相互成就的關系,管理會計有助于高校內部控制的科學化構建,而高校內部控制的全面構建又有助于管理會計的健康發展。所以,加強管理會計在高校內部控制中的運用研究,是高校實現全面健康穩定運營和發展的關鍵。
本文以高校內部控制為研究內容,探討高校在內部控制過程中應如何運用好管理會計策略,才能促進高校內部控制的有效建設,從而實現高校的全面穩定發展的目標。
近年來,國家對于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可以從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支出上得到答案。可以說,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問題,給高校如何使用和管理好教育經費提出了新的考驗。就目前情況來說,國內高校整體內部控制建設相對比較良好,但是,內部控制建設與運行稱得上優秀的并不多見。整體看來,仍然存在很多普遍且突出的問題亟待解決。
一般情況下,高校在進行內部控制建設時,都能夠做到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充分考慮,從而符合相關標準要求。但是,絕大多數高校卻忽略了內部控制建設與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的結合,缺乏對自身存在較大風險的領域進行科學完善的分析。很多高校還會選擇由第三方機構來協助自身完成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然后第三方機構往往對高校實際情況并不充分了解,大多采用同一的格式、流程進行照抄照搬的制式方法開展工作,導致在很多流程中存在著大量高校還沒有設立的崗位及機構。最終造成高校內部控制流程過于理論化、理想化,與實際情況嚴重脫離,并不具備或極大地降低了高校內部控制流程的操作性。
此外,由于高校內部控制體系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和系統性,需要多個部門的協調開展,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牽頭部門沒能及時地發揮自身的統籌管理作用,致使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性溝通,各自從部門的角度思考控制手段,卻沒能從高校發展的整體角度出發,常常導致高校內部控制建設出現碎片化、零星化的特點,最終造成制度建設混亂,零散,甚至有些制度建設之后會出現相互矛盾的現象,大大降低了內部控制建設與實施的效率性。
隨著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數字化時代已經到來,高校在開展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為了提高建設效率與效果,必須進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化建設。就目前來看,雖然很多高校都已經進行了智能軟件的應用,以提高高校內部控制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但是,就高校內部的網絡平臺構建來說,尚有不足,這種情況造成了高校各個業務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程度有所欠缺。
同時,高校在信息化不足的情況下在開展相關信息統計工作時,難免會出現眾多標準、口徑等不一致的情況,導致高校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會花掉大量的時間成本和物力、人力成本在信息的重復檢查與核對方面。這樣不僅會導致內部控制建設工作的效率低下,還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情況。此外,在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參與才能維持各個業務之間的緊密聯系,如果每個部門之間無法做到信息的及時有效共享,就會造成某些業務流程出現斷裂現象而無法連續。這不僅會導致經辦人頻繁的往來在各個部門之間進行業務處理,還會導致內部控制的效率與效果大打折扣。
對于高校內部控制的評價來說,主要是高校對自身撰寫的自評報告開展有效的自評工作,這樣的自評多半是對內部控制的運行情況進行評估,在這一評價過程中,多數高校僅僅停留在表象層面,即是否建立和完善了內部控制內容。但對于高校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如何進行評價,以及成本效益如何等,卻沒有一個系統性、標準化的評價方法。同時,作為高校內部控制運行的監督部門,審計部門由于缺乏統一且規范的監督認定范圍,而無法對內部控制運行情況給出合理的監督建議。加之審計部門的負責與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不足等情況,導致在進行高校內部控制運行情況的管理和自評過程中出現明顯的效果不足的情況,以至于無法第一時間修正內部控制運行中的各類問題,甚至在運行過程中出現某種問題,卻無法及時地查找到原因,給出解決辦法。
如在高校內部控制中,存在著業務授權決策與執行崗位相分離、業務執行與記錄崗位相分離、記錄總賬與明細賬崗位相分離、財產保管與財產記錄崗位相分離、業務授權與財產保管崗位相分離、經營責任與記賬責任相分離、財產保管與財產核對崗位相分離、對一項經濟業務處理的全過程的各個步驟也要分派給不同的部門和人員來負責等八大常見的不相容崗位。這些崗位的科學設置關系到內部控制的有效運行,在管理過程中,設立崗位只是邁出內部控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如何有序監督和評價這些崗位設置與工作開展的有效性,才是內部控制發揮作用的重要考核指標。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與評價機制,單純依靠崗位人員的自覺,是無法達到內部控制的嚴格要求標準的。
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和落地,需要以人的充分認知為前提,如果人的認識程度不足,那么制度在執行的過程中便會出現異變。在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典型問題是人的重視程度不足。
首先是領導層認識不足的問題。由于高校領導層長期疏忽對內部組織結構與資產管理的優化,盲目追求內部控制建設對高校內涵式發展的意義,沒能有效積極的促進內部控制的建設。對內部控制建設能夠帶來的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認識不足,導致其對高校內部管理會消耗大量的教育經費等問題的認識不清,增加了高校教育經費的緊張情況。
其次,組織層的認識不足的問題。目前的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出現了明顯的碎片化情況,即本部門只負責對內管理制度的梳理和建設,不考慮高校整體內部控制制度的整體性、系統性建設,常常會導致一些制度出現重復、沖突的情況。此外,執行層認識不足也是高校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典型問題之一。作為高校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最大的執行群體,教職工對內部控制的內容了解程度存在明顯不足的現象,單純地將高校內部控制認為是財務的內部控制,而與自己的教學、教務工作并不產生任何關系,只要進行財務的內部控制便可以實現對高校資產安全風險和廉政風險的有效控制,這種認識明顯有失偏頗。
正如前文所述,管理會計在高校內部控制中的有效應用,可以促進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的有效建立與完善,從而提高高校各項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就其應用意義來說,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分析。
二者之間的關系可以從聯系和區別兩個方面來體現,內部控制主要是源于規模擴大、管理復雜度增加、發展風險變大的企業,這與高校相比,環境性質的差異十分明顯,由此導致二者之間存在著目的、內控環境與實施側重點等多方面存在差異。就區別來說,一是目的的差別,雖然在財務報告以及合法性上二者的目的趨同,但企業的內部控制主要是追求經營活動的回報率,而高校則更多的是防范徇私舞弊和腐敗,提高對資金、資產的使用效率;二是內部控制環境不同,這主要是由二者的服務對象的不同,性質、風險程度、監管部門等不同所決定;三是內部控制的結構設計、實施程序不同,這主要是由于二者在發展規劃、單位文化、運營形式等方面的差異所決定。
就二者的聯系來說,整體上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相通之處。一方面,高校的內部控制為管理會計的實施提供完善的制度環境,保障了管理會計的順利推行;而管理會計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提供工具性支撐,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具有方法論上的意義。另一方面,管理會計對內部控制有著戰略層面的優勢作用,影響著高校長遠發展與規劃。也可以說,管理會計在某種程度上對內部控制環境有著決定性的塑造能力,從而促進控制方法的全面實施。
首先,能夠促進高校風險評估水平與能力的提高。對很多高校來說,并不具備完善且健全的風險評估體系,甚至有的高校在這一方面處于空白狀態。高校在運營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發現、分析、控制、解決各種風險的能力亟待提升。而管理會計在高校內部控制中的恰當應用,可以對會計管理中的風險清單方法加以運用,從而提高高校各部門進行清單式風險管理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高校通過內部控制準確地查找到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類風險關鍵點,并落實風險控制責任人,提高管理綜合能力。尤其是在高校開展教學業務方面的風險評估時,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高校存在的風險清單。
其次,優化高校內部的財務控制。作為內部控制中的重點管理手段,高校財務控制方法的應用關系著整體運行情況是否健康的問題。會計管理的引入,可以提高高校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工具使用能力,增強崗位責任感,促使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向著精細化方向縱深發展,從而達到優化和創新財務控制活動的目標。
最后,提升高校的內部控制評價水平。通過自評方式對內部控制開展評價活動,是高校保證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對標分析,高校可以及時地找到內部控制過程中所存在的明顯問題。而管理會計縱向比較法在內部控制中的應用,可以將內部控制情況進行數據化分析,讓人更直觀地看到其中的發展變化與問題。如通過各項數據量化指標的差異,可以準確判斷出內部控制建設的基本情況與發展變化,從而為內部控制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充分且準確的數據支持。
管理會計在高校內部控制中的具體應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落實。
首先,建立健全風險清單管理組織。確定高校內部控制風險管理責任人,從全局角度對高校財務工作進行把關。確定高校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人,協同責任人共同預防因為各類因素所導致的可能風險,并建立完善的風險信息資源庫。此外,還要以全員參與為手段,提高全體人員的參與意識與能力,讓全體參與人員從業務角度檢查可能出現的風險點,能以量化的方式呈現,要進行量化指標確認。
其次,針對識別風險標識,根據評估的風險發生概率以及該風險可能導致的后果嚴重程度,進行風險程度的準確標注。然后,組織內成員需要結合風險內容進行探究,分析原因和解決辦法等。在風險分析完畢后,完成風險控制清單的填寫,包括對風險的解決措施以及后續的預防手段等。
最后,結合風險清單,并根據相應政策的調整以及信息化技術手段不定期地對內外部控制環境進行優化。最終實現對財務各項業務流程的梳理、調整與問題的解決。
首先要對管理會計的作用予以高度重視。領導層要轉變傳統觀念,不要錯誤地將高校的財務人員看成是單純的記賬人員,充分認識到管理會計對高校財務精細化管理與發展的推動作用。應用好管理會計不僅可以增強高校內部控制的管理效果,還可以促使高校實現財務與業務相融合式地協調發展,最終獲得社會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其次要明確管理會計崗位職責。管理會計在高校內部控制中的應用并不少見,只是很多工作人員并沒能對管理會計的系統性方法和相關理論開展學習。所以,通過管理會計崗位的明確設置,可以讓高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工作,提高高校財務人員的內部控制綜合能力。
首先,管理會計方法可以在預算執行控制中進行應用,進而通過比較分析法來實現對預算執行節點的分析。通過該方法,可以順利找出與預算標準產生偏差的收支情況。此外,還應將因素分析法、趨勢分析法以及比率分析法等多種管理會計分析方法引入到財務預算分析當中,從而促進財務預算分析質量的提高,達到預算執行控制能力的全面提升的目標。
其次,對預算績效進行評價控制,對于預算績效評價來說,主要包括對基本預算績效與專項預算績效使用相應的管理會計方法進行評價。其中,針對專項績效評價進行科學性的關鍵業績指標設置非常重要。可以根據相關規定來選取通用指標的方式進行設置,并要合理設置應該注意的目標,這對專項項目申請所需要填報的業績目標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而對于基本預算績效的考核,可以使用平衡積分卡的方式,從而實現對除了傳統財務指標考核外的其他領域的準確評價。
對于管理會計在高校內部控制建設中的應用來說,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高校現代化管理水平的高低。高校只有不斷建立和完善內部信息化系統與平臺,破除各部門、各層級之間的溝通屏障,將資源共享、信息同步處理等技術在各部門之間加以科學應用,才能更有效地達成對內管理目標。
總而言之,在高校內部控制中合理應用管理會計,通過運用管理會計方法實現內部控制建設各個流程與環節的有效控制,可以促進高校內部控制設計與管理的合理性與完善性,切實提高高校各項業務管理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