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靜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 柳州 545006)
近年來,隨著《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等系列重要文件的出臺,中國職業教育將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隨著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構建,高職院校的投入將不斷增加,將建成一批融入新技術、新業態的校內實訓基地,實訓室面積將不斷擴大,設備增加,管理壓力將增大。因此,在建設實訓室硬件的同時,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實訓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施,形成高質量、高效率的管理機制,以配套服務教學。
高職院校專業實訓室通常歸屬二級學院管理,而二級學院專職實訓管理員的配備有限,難以與實訓室的數量、面積及設備相匹配,實訓室日常管理工作涉及制度建設、實訓設備及耗材管理、環境及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多環節;而且,除了日常管理工作,實訓管理員還承擔教學項目建設、技能大賽、社會服務、學生實習及資產管理等工作,單單依靠管理員難以高質量完成。以作者所在學校的二級學院為例,學院實訓室總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含機房及專業設備實訓室共21間,僅有2名專職管理員,人力嚴重不足。
高職院校二級學院制定關于衛生、安全、開關門、設備使用等方面的制度,但只有分管領導及實訓管理員熟悉,日常管理僅是幾個人的責任。廣大師生是實訓室的使用者、被管理者,參與管理的意識不強,隨意擺放設備,導致實訓室管理難度增大,效率不高。
“全員實訓管理”是一種借鑒企業“全員設備管理”理念,在高校實訓室實施“全人員、全過程、全方位”實訓管理模式。其中,“全人員”指全院學生、專業教師、實訓管理員和分管領導等各類人員,“全過程”指課前預防、課中維持、課后加強,“全方位”指實訓室安全、衛生、設備、耗材及開關門等事務。
“全員實訓管理”體系構建的思想基礎及方法依據為PDCA循環,實訓室日常管理各項工作按照做出計劃、實施計劃、檢查實施效果的步驟執行,將成功的實踐納入標準,不足之處及新的問題進入下一循環去改善或解決,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使“全員實訓管理”得以持續改進。
“全員實訓管理”體系構建核心方法為“6S管理”,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1]
1.整理
“整理”要求對實訓室的設備與物品全面清理,區分有必要與沒有必要的,留下確實需要使用的,將不需要使用的設備與物品另外收納、重新調配,報廢的設備按規定進入報廢流程。通過“整理”,可以為實訓室騰出空間,防止設備誤用,創造清爽的實訓環境。
2.整頓
“整頓”要求將“整理”后留下的必要設備與物品進行定置定位。對大件設備做到一物一位,對小件設備與物品增加收納箱、置物架;規劃好設備與物品的位置后添加定位標識。需要注意的是,各類實訓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與特點進行整頓,以物歸其位為目的,不可過度,不可將設備與物品的定置定位變得煩瑣、難以操作。
3.清掃
“清掃”要求在“整理”與“整頓”設備與物品后全面大掃除,創造無塵環境,同時配齊清掃所需的各類潔具,將潔具做好定置定位。
4.清潔
“清潔”要求將“整理”“整頓”與“清掃”進行到底,維持其成果,使做法標準化與制度化,明確責任人。
5.素養
“素養”要求“全人員”都養成按標準、守規則做事的良好行為習慣,在實訓室使用前、使用中及使用后都能積極主動地維持管理效果,營造良好的團隊精神。
6.安全
“安全”要求重視“全人員”的安全教育,強調每時每刻都要有“安全第一”的觀念,防患于未然。在實訓室增加醒目的安全標識,將設備與物品的安全操作要求納入標準與制度,使之成為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1.建立四層管理人員體系
構建由“分管領導—專業實訓室負責人—專職實訓室管理員—實訓室管理助理”組成的四層管理組織架構。[2]其中,分管領導負責實訓室整體管理總策劃、推進,解決與協調重要問題;專業實訓室負責人可由專業教師兼任,負責各實訓室科研、教學等項目方案的實施與跟進工作;專職實訓室管理員負責實訓室日常管理、設備維護、巡檢工作;實訓管理員助理可由學生擔任,協助專職管理員完成日常管理工作。四級管理人員分工協作,共同維護實訓基地有效運行。
2.制定6S操作標準
“全員實訓管理”,在對設備及物品進行整理、整頓、清掃的基礎上,制定實訓室6S操作標準。根據不同實訓室的特點,按功能分區,例如可分為教師區、學生區、公共區等,尤其要劃分出安全區,對各區域物品數量、歸置、衛生及安全提出明確操作要求;明確不同區域執行標準的責任人,主要為任課教師與班級學生。操作要求應簡單明了,配套規范示意圖。6S操作標準的制定還應是一個動態改進的過程,要根據老師和學生在按標準操作過程中提出的反饋意見修改、完善。操作標準運行相對成熟后,可將標準目視化,上墻形成實訓室管理文化的一部分。
6S操作標準制定之后,不同責任人在實訓課程結束后都要按標準進行操作,此項工作將納入考核。
3.實施持續有效的考核和優化改進
為保證“6S”管理實施的效果,二級學院應成立由實訓管理員與助手組成的檢查小組,每日下課后對實訓室“6S”標準的執行情況檢查,對衛生、設備與物品的歸置情況重點檢查,將沒有按照標準執行的工位號記錄下來,及時反饋給授課教師;授課教師在使用實訓室時應安排學生對號入座,以便對“6S”管理效果進行監督,將檢查結果的反饋及時告知學生,授課教師可將此項檢查結果納入學生課內的職業素養考核。“6S”檢查結果能夠準確反饋到當事人,這一工作步驟是“6S”管理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師生職業素養養成的必經過程。分管領導每周至少兩次參與實訓室課后6S操作標準的執行情況,并指導檢查小組將檢查數據匯總分析,總結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定期在二級學院進行通報。對“6S”管理的檢查工作貴在持之以恒。
4.制訂規范的實訓室管理制度
“全員實訓管理”全面運行,須將相關標準與規定固化為系列制度,例如《實訓室安全防范、隱患排除及應急制度》《實訓室日常管理規定》《實訓室衛生管理規定》《實訓室6S檢查制度》《實訓室設備管理規定》《實訓室耗材管理規定》《實訓室開關門管理規定》及《實訓室6S操作標準》等。二級學院在標準與制度制定完成后,先組織培訓專業教師、輔導員及學生代表,再由學生代表、輔導員及任課教師向全體學生培訓,使大家對“全員實訓管理”的具體內容和考核要求有更新、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1.將學生勞動教育與“全員實訓管理”相結合,形成有效補充
“6S”管理可以有效解決實訓室日常管理中衛生、整潔的問題,但是由于課后時間有限,老師、學生無法徹底打掃,深度清潔,存在管理人力有限的問題。二級學院在管理過程中可以將勞動教育與“全員實訓管理”相結合,通過開設勞動教育課程或與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結合的方式實施。為此,需要制訂細致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課程標準、勞動標準、考核方案等,其中,保障勞動效果與質量的“勞動標準”是關鍵所在,最重要的是提出各實訓室的安全操作要求,同時對衛生、物品及設備歸置要求用簡潔明了的文字進行描述并輔助以效果圖片;“勞動標準”與“6S”標準不同,側重表述實訓室徹底清潔標準與清潔方法。勞動教育中,學生首先學習相關勞動理論、勞動紀律、勞動標準,了解考核方法,分小組制定勞動計劃后按計劃開展勞動實踐,并由指導教師帶領,勞動小組組長檢查勞動效果。將勞動教育納入“全員實訓管理”,師生按6S標準做好日常實訓課后工作,每周利用勞動教育對實訓室進行深度清潔與整理。通過雙管齊下,實訓室能夠長期保持干凈整潔。
2.將設備維護維修納入“全員實訓管理”,提升設備管理效率
隨著實訓室設備數量的增多與使用年限的延長,設備維護、維修工作壓力會越來越大,單單依靠管理員難以快速解決問題。為此,可以將設備維護、維修納入“全員實訓管理”。對于專業機房,在沒有實訓管理軟件的情況下,可以制作設備報修二維碼,把常見電腦故障問題做成選項,師生能通過掃碼快速完成故障的填報,實訓管理員每天通過后臺查看報修的設備信息,及時、準確地定位到發生故障的設備,有的放矢地開展維修工作。分管領導也可以快速了解實訓設備的運行與維修工作,定期向全院反饋設備維修工作的完成情況,對于不能馬上修理好的故障說明原因及維修計劃,通過反饋形成良好互動,全院學生、教師、實訓管理員合力提高設備維修管理工作的效率,對實訓教學形成更有力的保障。對于專業設備的維護,可以由專業教學團隊根據設備特點制定維護標準,選擇責任心強、專業水平過硬、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按標準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延長使用壽命,提高維護效率。
“全員實訓管理”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二級學院實訓管理人力不足的問題,為師生創造良好的實訓教學環境。通過“全員實訓管理”,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自覺參與實訓前、實訓中與實訓后的全方位管理過程,涉及實訓室安全、設備、衛生等全面管理工作,可以形成人人重視實訓管理的良好局面,從而提升實訓室管理效率與質量。
通過“全員實訓管理”,二級學院長期堅持對師生執行標準進行督促,促使師生內化為良好行為習慣與職業素養,從實訓室場景擴展應用至多媒體教室、學生宿舍及校外工作場所,尤其能夠幫助學生在職場中樹立良好職業形象。
“全員實訓管理”可以在學校各類實訓室管理中推廣,對規范學校實訓室管理有積極意義。以作者所在二級學院為例,在學校績效考核及實訓室診斷中名列前茅,多次在學校介紹和分享“全員實訓管理”經驗。在學校創各級質量獎工作中,二級學院實訓基地均以高質量的管理水平為現場評審環節增光添彩。
高職院校可將“全員實訓管理”作為提升實訓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其內涵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環境不斷完善與豐富,始終以高效率、高質量管理為目標,堅持以全員參與實訓管理的理念創新管理模式,探索解決困難的有效方法,通過實踐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