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若男 王躍臻 侯佳宜 東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技術創新是研發投入和企業績效的紐帶與橋梁,現代企業公司治理的整體趨勢就是加強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創新驅動發展。技術創新對于新能源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關鍵,一方面,長期持續的研發投入可以實現技術突破,另一方面,技術創新可以增強新能源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績效增長。
大部分實證研究結論都證實了加大研發投入顯然能夠提升企業績效,兩者存在著明顯的正相關關系,本部分從理論層面對研發投入影響企業績效的作用機制予以分析。
首先,研發活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研究結果成功與否具有很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只有將企業的資源合理利用、有效整合,將研究結果應用于實踐,才能成功產生新技術或新產品,實現技術創新。其次,技術創新是一個過程,要實現技術上的突破一般要經歷研究設計、實驗反饋,開發應用以及新技術推廣等幾個階段,在此過程中還需反復推敲,不斷完善。因此,從研發投入到成果轉化再到技術創新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由于信號在傳遞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導致投資者在獲取企業技術創新信息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時間延遲。因此,研發投入所實現的技術創新不一定會在當期就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這就體現了研發投入的滯后性。另外,研發投入的過程也是企業不斷學習和積累的過程,在持續的研發活動中企業不斷的吸收新知識和新技術,并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技術應用于實踐,量變產生質變,最終實現技術上的創新,這是研發投入的累積性,累積的過程主要是通過科研人員來完成的。因此,要想實現技術創新,就需要進行長期持續的研發投入,關注研發投入的滯后性和累積性,研發投入是企業實現技術創新的手段和方法。
根據核心競爭力理論,技術創新能夠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的主體能力就是研究開發創新能力,通過重新整合關鍵資源來提升企業經營業績和核心競爭力。這種核心競爭力的特性就是稀缺、獨特、不可模仿,能夠幫助企業快速成長并在競爭中取得優勢。首先,技術創新可以提高生產率,提高存貨周轉率,降低產品成本,擴大利潤空間,實現價格優勢;其次,技術創新可以生產出差異化的產品,賦予產品不可替代和難以模仿的特性,技術門檻越高產品被模仿和替代的可能性就越低,競爭者就會越少;第三,核心技術是一項無形資產,可以長期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通過讓渡無形資產使用權也可以獲取收益。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無疑可以促進企業績效增長。
根據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理論,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內在因素,宏觀層面上,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持續累積帶來了技術變革從而驅動經濟增長;微觀層面上,企業的研發投入帶來了技術創新從而促進績效增長。根據信號傳遞理論,投資者依據上市公司發布的信息來判斷企業績效并進行投資決策,積極的研發投入和良好的技術創新情況是在傳遞企業未來預期利好的信號,吸引投資者,提高股價從而增加企業價值。
雖然我國新能源產業開發潛力巨大,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依然面臨很多問題和技術難關,新能源有著區別于傳統能源的特性:資源豐富,普遍可再生,可以循環持續利用;能量密度低,開發利用難度大;綠色清潔、對環境污染??;分布廣泛,有利于分散利用;波動性較大,難以持續供能,能源供應容易間斷;開發利用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技術和人力,技術成本高。這些特性決定了新能源產業是一個對技術水平和研發創新要求比較高的行業,雖然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已經被提升到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高度,但我國對新能源相關技術的研究畢竟起步較晚,對核心技術的掌握與國外有一定的差距,自身的創新應用能力還很薄弱,目前仍然處在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
Wind數據庫的統計顯示,2017年新能源上市公司研發費用支出占營業收入比例為4%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較高,超過7%,而A股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平均僅為1.95%。雖然我國新能源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高于平均值,但新能源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研發投入比例還不夠充分,我國對于新能源技術的研發投入與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新能源產業發展也面臨很多問題:(1)社會資本沒有大量涌入新能源領域,研發創新缺少資金支持。雖然國家政策加大了對新能源企業的扶持力度,但新能源行業發展晚,大量社會資本依然處于觀望狀態,盡管市場潛力巨大又有政策引導,但新能源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前期研發投入巨大,項目成本回收周期又比較長,產業上游研發資金投入不足,下游技術成果應用規模小,上下游產業鏈沒有打通。(2)我國新能源缺乏應用,依然依賴傳統化石能源。到2017年底,我國非化石能源的應用占比僅為11%左右,德國2016年可再生能源耗用量占比就已經達到20%。我國疆域遼闊,清潔能源儲備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但我國新能源應用范圍卻很小,主要集中在電力行業,能源結構明顯不合理。(3)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研究開發成果與實踐應用脫節。我國研發質量和技術成果轉化效率并不高,我國新能源企業研發活動絕大部分是實驗發展,對于基礎研究以及應用性研究的投入不足,企業的研發精力主要用于集成和模仿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原始創新能力不足,技術瓶頸難以突破。
研究開發投入是技術創新的手段和方法,技術革新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內在驅動力。新能源汽車企業增加研發投強度的確可以帶來企業績效的增長,研發投入對績效有正向調節作用,二者具有顯著正相關關系。新能源行業是高新技術密集產業,新能源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技術創新是研發投入和新能源企業績效增長的紐帶與橋梁,一方面,長期持續的加大研發投入,可以使新能源企業實現技術突破,另一方面,技術創新可以增強新能源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績效增長。根據信號傳遞理論,新能源上市公司通過市場傳遞出積極的研發投入和良好的技術創新情況可以增強投資者對企業未來預期利好的信心,吸引投資者對新能源產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吸引科研人才投入到新能源研發活動中提高技術創新水平,驅動企業績效的持續增長,促進新能源行業發展,形成良好的循環機制。相反,如果對于研發的投入不足,則會使企業研發活動停滯不前,創新能力下降,這對績效增長是十分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