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玨 云南師范大學歷史與行政學院
農產品加工業是指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運用科學技術手段對農業生產的動植物產品或野生動植物資源為原料進行初級加工、精深加工等的生產活動,從而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的企業。本文所研究的昆明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包括對農產品進行分揀、包裝等簡單加工企業,也包括對初級農產品運用科學技術、以工業化生產模式,進行提煉、精煉、精制的精深加工企業。
農產品加工企業連接初級農產品和終端需求,依據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生產出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的產品,可以不斷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查發現,昆明市民因為本地產品加工質量不優、產品不夠豐富、出現大量的消費外溢現象,所以加快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是提升全市農產品供給質量的有效手段。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點,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1]。
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而且使農業生產與加工迅速融合,將現代科技運用到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延長了農業的產業鏈條。使農業以公司加農戶的形式與農民建立起更為密切的利益關系,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
農產品加工業可以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是農民實現就業增收脫貧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農產品加工業能夠在昆明的精準扶貧工作中大有可為,通過就業扶貧、產業扶貧讓困難戶不返貧、實現可持續脫貧致富。
“十二五”期間,昆明市農產品加工業現價總產值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農產品加工業保持穩步增長態勢。2016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主體個數達到11 735戶,其中農產品加工企業達953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83戶,全市農產品加工業(不含煙草)總產值實現485.51億元,同比增長8.23%[2]。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占全省的20%,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6%。農產品加工與農業產值比達1.3:1。
昆明作為全省乃至東南亞地區物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的地位,形成了空港區小商品加工、富民林產業、七甸綠色食品加工、宜良飼料、尋甸林產業、石林芳香產業等9個農產品加工集群化產業園基地,培育了晨農、嘉華食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實力龍頭企業,引進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嘉士伯、娃哈哈、百威、雙匯等一批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和企業。
昆明農產品加工業面臨著局部市場飽和、結構性產能過剩的問題,成本高,價格低問題依舊突出。
2017年,昆明市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占全省的20%,約低于全市工業產值占全省工業產值比例10個百分點,農產品加工與農業產值比達1.3:1(不含煙草),低于全國農產品加工與農業產值比2.2:1[3]。數據顯示昆明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不充分,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推進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
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用地、工用地均難取到用地指標,土地流轉困難,流轉費用逐年上漲,征地花費時間長、用地審批慢、時效性差。加工企業連接基地和消費市場,農產品季節性強,一次性收購原料加工,存在資金周轉困境。加工企業融資渠道單一、質押不足、資信等級低[4]。
部分特色性產品缺乏地方的、行業的標準,單打獨斗多、聯合創新少的生產局面依舊存在。眾多企業單打獨斗創建品牌有心無力,走商超渠道需要支付高昂的條碼費、上架費、入場費等費用和承擔貨款拖欠的財務費用,進批發市場面臨眾多同質產品的激烈競爭,發展電子商務難以維護運營、提高流量,難以滿足新常態下消費者對品牌農產品的旺盛需求。
首先,蔬菜、花卉等沒有整合提升出的穩定的加工品種,造成農產品加工供應鏈前端不足難以滿足“高、精、特、新”的產品加工需要。其次,產地初加工水平低。北部貧困農村未能整體構建產加銷體系,導致燕麥、苦蕎、黑山羊、黃牛以及各類高山藥材等生態產品、優勢產品產能閑置和浪費,并造成一些農產品的產后損失。最后,綜合利用不足。大量農產品副產物和加工副產物沒有得到循環和高值利用,如蔬菜、水果等殘次品或者作為低級飼料喂牲口,或者作為垃圾處理等,酵素、有機肥等綜合利用產品的開發處于起步階段等。
昆明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中,在“中國健康之城”實施中,向市場提供具有高原特色的健康農產品,才能搶占先機,才能有效破解其他省會城市和地州崛起圍堵趕超的藩籬,才能在農產品品牌建設中另辟蹊徑。
依托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發展機遇充分挖掘農業發展潛力,以現代科技引領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通過生鮮加工、冷鏈運輸、品牌營銷將農戶的農產品集中抱團、形成品牌,培育創新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緊緊圍繞精準脫貧,積極開展產業扶貧,通過電商、農超對接等方式,將貧困戶與產業鏈結起來,為貧困地區農產品插上翅膀,提高貧困戶收入,實現脫貧致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農業生產具有季節性、生產不均衡的特點,農產品加工企業投入資金也面臨融資難的問題。應由政府出面協調成立擔保中心,加強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融資擔保服務體系建設,引導各種渠道資金注入,開展各類融資擔保業務。鼓勵各類資本和非農產品加工企業進入農產品加工領域,提高昆明農產品加工業的外向水平。
品牌是產品經濟價值的無形資產,品牌打造是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有效途徑。昆明由于特殊的地理區位優勢,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擁有一批具有昆明特色的高原特色農產品,要按照市場需求特點出發,以綠色生態無公害為方向 ,突出昆菜、昆花、昆煙、昆藥等品牌,打造昆明農產品地理標識。由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形成推進農產品品牌打造戰略的合力。通過現代宣傳手段,微媒體、電子媒體等各種手段,讓更多人熟知昆明特色。
從昆明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來看,企業之間普遍缺乏整合,導致質量效率不高,要提高市場化程度,整合生產資料,引導加工企業通過組合和兼并重組來合理分配資源,把重點放在轉型升級上。在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中堅持市場導向,以市場需求來調節生產,發展精深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借助農業博覽會,吸引大企業入駐,促進農產品加工專家和學者來昆交流,提升昆明市農產品加工行業的管理和技術等整體水平。
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是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升昆明地方品牌競爭力、促進農業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加快農村三次產業融合、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農民就業收入促脫貧拔窮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幸福昆明的現實需要,從而成為提高昆明市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及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重要途徑。昆明市應針對農產品加工存在的問題,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下,同步推進工業現代化和農業現代化,以現代科技引領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培育農產品品牌和創新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