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娜 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行業數字化轉型程度的不斷加深,數據將成為核心生產要素。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數據對于行業發展的重要性,紛紛成立了數據分析部門。對于競爭日益加劇、內容同質化現象比比皆是的電子商務企業而言,僅僅依靠原來簡單、粗放的運營模式也越來越難以立足。數據分析遍布電子商務企業的商品采購、視覺設計、網店銷售、營銷推廣、客戶服務、物流管理等全鏈條崗位,成為電子商務企業各工作崗位必備的核心能力。這就需要高校輸出知識與技能結構完整、能力與要求匹配、方法與技能應用靈活的人才。[1]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中也明確提出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1+X證書制度試點)。其中,電子商務數據分析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也已入圍。而這也促使更多的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開設電子商務數據分析相關課程。
本文將就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數據分析課程教學方面現存的問題、教學改革和課程思政建設方面進行思考與探索。
雖然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展了電子商務數據分析方面的相關課程,但在教學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第一,對于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工作的認知問題。數據分析工作往往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幾乎所有電商專業的人員都意識到數據對企業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能真正說清楚數據究竟有何用,哪些層面需要進行數據分析?分析的結果用在哪?如何用?更不具備管理者的管理思維和能力去構建企業的數據體系和與之相匹配的人才體系。
而這同樣存在于電子商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中,現階段主要有兩種認知問題:注重數據的采集、處理以及數據分析的工具、技術、模型方面的重要性,卻忽略了數據應用場景的技術論;以及只關注應用層面業務問題的業務論,因缺乏對數據處理的把握及專業技術和工具的支持,將導致后期數據質量和應用都缺乏可靠性依據,進而影響了數據價值的提煉及應用效果的提升。[2]
第二,《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中明確提到:“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發揮引領作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需要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相結合,相比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由于學制相對較短,相關的前置和后續的課程體系設置可能不夠完整。此外,教學的內容存在更新滯后的情況,無法及時和企業所需保持一致步調。
此外,不少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對電商數據分析的理論知識不夠重視,而是偏重實操部分。這使得在教學過程中,盡管老師不斷強調理論知識對于數據分析的思維和運用的重要性,學生則認為掌握了皮毛的操作就能應對崗位的需求,對理論知識絲毫不感興趣。這就容易造成一種現象,在校時學生看似學會了實操內容,但到崗后依舊不能立即上手,甚至明明已經掌握的操作技能,也不知如何運用于工作中。這很大部分是因為缺乏理論思維的支撐,導致他們無法獨立思考如何將所學于所用。
第三,電子商務數據分析課程教學過程中,還常常忽略了課程思政方面的引導。2019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標志著我國電子商務走向成熟。在電子商務領域,數據分析往往蘊藏著商業價值和商機,在數據采集和挖掘過程中也更容易涉及到商業機密等問題,這就要求數據分析人員應具備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而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注重知識和技能水平的培養,卻忽略了課程思政目標。
正是因為存在這種種問題,我們高職院校在進行電子商務數據分析課程教學改革中,需更進一步的探索。
高職院校在電子商務數據分析的教學中,要打破以往的思維和角度的局限性,從認知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方面著眼改革,培養學生的數據思維能力及符合企業需求的數據分析應用能力。以下是本人從知識和價值體系雙軌并建,以及課程思政建設方面談談對電子商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第一,從“為什么要學習電子商務數據分析?”這個問題著眼,引導學生站在更為宏觀的層面對電商數據分析進行思考。結合我國國情和核心價值觀,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大數據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并通過案例分析或校企合作項目,讓學生認識到數據分析對于企業而言的實質意義。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管理者思維能力,能從數據管理者和領導者的角度探討數據風險、數據質量、數據投入與產出、數據流程與落地管理,[3]而不僅僅拘泥于操作層面。
這樣,即使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未必高精尖,但在直面企業及社會需求時,依然具備換位思考的能力,能夠結合業務和技術所需,運用所學或者進一步學習的知識去構建相應的數據分析架構,進而更深層次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通過引領學生共同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能夠有效打破學生對于電子商務數據分析認知的局限問題。
第二,如何讓電子商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能與企業所需相匹配,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效果?高職教育是以應用型為培養目標,電子商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更應注重實際運用。在解答了“為什么要學習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后,學生側重實操而忽視理論知識的認知問題便可得到解決,但對我們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滿足社會和企業所需,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能夠以市場和電商行業特定需求為導向。為了能更大程度地契合所需,可邀請電商企業的專業人士參與課程體系的設置,并參照實際崗位的工作設計更為完整的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教材和補充資料。
其次,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便要求我們運用更為靈活適用的教學方法了。案例分析,是現行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方便可行且具備一定的實操性,但有時存在“隔靴搔癢”之嫌,無法激發學生設身處地的參與熱情,影響教學效果。建議有條件同電商企業建立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將企業的平臺和資源直接用于教學中?;蛘咴诤戏ā⒑弦幍那疤嵯?,將企業的實際項目引入課堂,利用學校的實訓基地讓學生親自參與數據分析的一條龍流程,包括數據的架構、數據的采集、分類與處理、分析、以及分析結果的應用并形成報表,教學過程中再提醒關注數據風險與以及質量管理體系。通過這種類實戰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提高學習效果,且學生在入職后,可以直接上手。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讓專任教師接受企業專業人士線上或線下培訓,保持知識儲備及時更新的同時,也能進一步挖掘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因為師資力量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熱情的一個重要因素。
此外,在“1+X證書制度試點”下,我們還可以嘗試引入電商數據分析的相關職業技能證書,通過對學生提出一定的考核要求,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習積極性,也是對所學知識的檢驗和鞏固。
第三,電子商務數據分析這門課程,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除了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以外,還需構建思政目標。無論是教材的選擇、還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始終要注重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目標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浸潤全過程。要求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需具備法律意識,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法律。能夠遵守個人隱私和數據保密等法律法規,做到不侵權、不違法,具備較好的數據保密意識,在數據統計與處理過程中具有嚴謹的工作態度,不侵犯公民合法權益,并堅持貫徹至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
本文雖是對電子商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探索,但上述教學思路、體系和方式、方法并不獨立于電子商務的其它專業課程教學。雖然在實施過程中,無論是校企合作還是實訓基地,均需有院校層面的支持。但從專業建設的層面來看,同樣有利于其它專業課程的教學,通過良好的資源整合,不僅有利于高職院校培養實用型電子商務人才,在時機成熟時,還可承接社會人員的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畢竟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分析人才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