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波 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審計局
近年來,審計機關不斷的提高任中審計監督的相關力度及審計監督效能,為強化對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增強干部監督實效做出來積極努力,但同時因審計項目多、人員少,審計實施時間緊、審計人員業務綜合能力不夠強等多方面原因,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內容不夠充實、審計評價依據不夠充分,審計建議針對性不強的問題仍然存在。
當前經濟責任審計的時候,無論是結果還是報告的內容都呈現出單一的特點,一般都是將被審計單位實際財政收支情況展示出來,一般都是就事論事,進行數據的羅列,很少進行理性的分析,而領導干部重大決策執行、重大項目的實施程序效果等方面的審計內容較少,這也導致了審計報告本身的權威性及嚴肅性比較差,審計結果也很難得到合理的利用。審計項目中涉及領導干部重大決策執行存在的問題占比較低。
在評價經濟審計報告時,依據并不夠完善和充分,相關的內容也較為簡單籠統,進行審計評價時一般都是選擇就事論事的方式,甚至很多內容都是被審計領導的述職報告,數據來源不夠準確,這也直接導致了審計評價的相關內容比較片面,評價目的也不夠明確,給出的結論性意見也存在含糊的情況。并且,因為評價量化指標不夠詳細,在進行內容評價時不能夠對領導的經濟責任進行量化,這也會給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提高造成極大的影響,其作用也很難得到發揮。
相關報告的使用者和閱讀者往往是確定的,也就是政府、黨委以及干部管理的相關部門。有些報告中給出的審計建議本身的針對性較差,甚至沒有進行審計建議的給出,有些建議針對的是內部控制制度以及被審計單位的違紀情況,沒有根據發展的需要,提出可行性較強的意見,也沒有根據機制和體制來進行審計建議的提出,這也會給報告使用者、閱讀者對報告重視程度造成一定的影響。
經濟責任審計的成果最終要體現在審計報告上,充實審計內容,提高審計報告質量是審計工作的核心任務。圍繞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內容,嚴格執行新規,拓寬視野,延伸觸角,加大政策貫徹執行、重點資金、重點項目跟蹤審計力度,對經濟決策實施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監督;實現從單純財務管理審計向全面履行經濟責任審計轉變;注重加強對重大政策貫徹落實情況的審計,及時揭露和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同時加強對審計發現問題的分析,注重從制度、體制層面提出建議,為領導決策提供服務。
首先需要保證審計評價和審計內容本身是統一的,評價結論需要有足夠的證據作為依據。重點關注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相關的管理活動和決策活動,提高活動開展的質量,全面分析其任期內的決策情況、執行情況和效果、保障民生情況以及民生改善情況,對其需要承擔的責任進行全面的關注。并且需要重視其客觀性,將事實作為依據對審計查證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在對同一個層次和類別的領導干部進行評價時,需要保證評價的可比性和一致性。需要認識到歷史性的重要性,不能夠通過現在的制度對以往的問題進行分析,也不能夠通過以往的制度來分析當前的情況。必須認識到其全面性,對發展及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既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又貫徹“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客觀公正的評價領導干部。
審計人員提升審計建議的宏觀性和實效性,需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擬訂的總體思路,是要保證審計立項的科學性、針對性、可行性和成效性,確保審計工作能給地方經濟發展大局提供較為有效的服務。另外可以根據干部在任期間國有資產、公共資產以及國有資源的使用分配作為基礎,將責任落實以及權力的運行作為重點,重視權力的監督及制約,將權力運行以及責任落實結合在一起,客觀評價任職期間的職責履行情況,重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分析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提升審計建議的宏觀性和實效性。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不斷拓展,事項不斷增加,既有宏觀決策,又有微觀決策,既有專業理論知識,又有法律法規,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備多方面知識的復合性人才,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審計機關的建設和完善,做好審計人員的培養,幫助審計人員提高其專業能力、政治能力、信息化能力和道德修養,從而培養出專業素質出色的審計隊伍,為做好新時代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著力提升擔當作為。針對部分領導干部在工作中重顯績不重潛績、新官不理舊賬、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在事業發展和自身利益面前選擇后者,導致事業發展出現結構性失衡、歷史遺留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經營風險和損失浪費嚴重等突出問題,加大審計揭示和披露的力度。去年,市審計局共對21名黨政領導干部和企事業領導人員開展了經濟責任審計,揭示和反映部分領導人員擔當作為不夠造成經濟和事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33項,并將上述問題上報市委、市政府、市紀委監委和市委組織部,為促進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加裝經濟責任審計“加壓閥”。
第二,著力提升領導能力。針對一些部門黨委、黨組“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對自身及其所屬單位疏于監管,甚至放任自流,致使所屬單位財務管理混亂、違規問題頻發、屢審屢犯嚴重等問題,市審計局進一步加大下沉延伸審計的廣度和深度,去年共系統性揭示部分領導干部因領導作用發揮不充分導致部門及所屬單位管理不規范問題298項。通過以下看上,著力從領導責任不履行、制度機制不健全、監督管理不到位等方面分析原因、明確責任,推動制度建設和問題整改,堅決遏制基層單位成為監督管理的盲區、政策執行的軟肋、違紀違規的洼地。
進行審計整改問責制度的建立。進行被審計單位主要負責人約談制度的建設,審計機關需要根據程序來對被審計單位的負責人約談,若是有必要可以對其進行通報。進行追責制度和問責制度的建立,若是被審計單位因為整改方面的問題而出現較為嚴重的失誤,那么必須依法來嚴肅的對其進行處理,并追究相關人員和部門應該承擔的責任。
增強審計結果的實用性和可讀性。進一步規范審計報告格式和內容,使之更加貼近和符合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需求。要以審計專報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向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反映審計發現的重大問題或帶有普遍性、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
進行審計整改和結果運用制度的健全完善。若是有必要可以將整改情況以及審計結果添加到干部考核中去,將其日常監督管理的作用發揮出來,并根據規定來把審計結果報告以及審計整改報告存入到相關干部的檔案中去,在民主生活會中將相關領導接受審計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添加進去。完善審計結構會商制度,分析審計結果和問題的性質,并根據會商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組織處理等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的提出。
堅持數據先行,開展數據挖掘和分析。會同組織部門建立被審計對象數據庫,準確掌握領導干部歷年審計情況進行針對性較強的審計規劃建設,從而提高相關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利用兩統籌的方式來將審計的監督效能更好地發揮出來,引領經濟責任審計的相關項目,不斷的完善其和企業審計項目的銜接和融合。建立健全經濟責任項目統籌領導機制和具體操作辦法,避免對相同范圍內的同一事項進行重復審計,實現“一審多項”“一審多果”“一審多用”。
不斷的完善防控制度和經濟責任監督制度。完善經濟責任審計聯合會議制度,進行領導干部任前責任告知和離任經濟事項交接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建設。
在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嚴格地遵守《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轉變以往過度重視離任審計的思路,真正的將關口前移,切實提高任中審計的力度,做好任中審計工作。并根據被審計單位的行業和系統,結合經濟責任審計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立足被審計單位主要職責,把權力運行的有效性和規范性作為重中之重,重點關注被審計單位的主責主業,對貫徹執行有關方針政策、重要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的制定落實及重大經濟事項等方面集中發力,堅持問題導向,加大揭示問題力度,審深審透,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工作,準確界定責任,以定責促履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