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臨沂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針對信息系統審計的研究我國目前仍舊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信息技術在我國的企業建設與發展中體現出了愈發明顯的第一生產力作用,針對信息系統的審計加強探索成為了必不可少的課題。信息系統審計有助于加強管理效率,強化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規避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推動企業的現代化建設與長足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方式、企業的運行方式等均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在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入下,會計和審計行業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面臨著更嚴峻的發展挑戰。審計方法在傳統的審計模式基礎之上,有必要進行更進一步的改革和創新,因為信息技術快速普及和融入到社會各個行業領域中,使審計工作的具體環節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原有的傳統手工審計、計算機輔助審計模式逐漸向著信息系統的審計轉變,可靠性和安全性更強,針對組織的目標,審計工作有效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強化。我國的信息系統審計起步和發展較為緩慢,包括建設理論體系和實際的信息系統審計應用,均與發達國家相比時體現出了不足。國內針對信息系統審計的實際案例數量近些年有所增加,實踐范圍逐漸擴大,但是主要的范圍仍舊是以銀行、地鐵、電力、醫療、高校等大型組織為主,亟需更進一步的探索,實現廣泛性的信息系統審計組織應用[1]。
根據對目前我國信息系統審計發展現狀的分析,顯現出了信息系統審計社會共識缺失的普遍問題,與傳統的審計相較,信息系統的審計發展仍舊需要不斷的探索,向著更長遠的方向探索。目前,在監管要求限制下,參與信息系統審計的項目主要是以銀行、地鐵等大型的企業為主體,針對信息系統審計,社會共識不足,缺少主動實施信息系統審計的意識。在信息系統審計的風險防范方面,出現了意識匱乏的不足問題,各個行業對于信息系統的審計缺少共識和認知,信息系統審計意識薄弱,沒有得到各個行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推行實施。
我國的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各企業加強了對先進信息技術手段的有效運用,雖然逐漸增加了對審計軟件的關注,在審計軟件的功能開發上加大了力度,但是整體的信息系統審計軟件仍舊存在實用性不強、操作性不足等普遍的問題,缺少高效、操作簡單的信息系統審計操作軟件。審計人員難以熟練地運用信息系統審計操作軟件的各個功能,無法滿足審計人員的實際工作要求,和國外的信息系統審計軟件相比,我國的信息系統審計操作軟件功能不足,實用性和通用性較差。針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效率有待提升,因此限制了我國信息系統審計的發展,規范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的難度大,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的開展面臨著多重阻礙,審計綜合效率有待強化[2]。
和傳統的審計工作有所不同,信息系統審計工作更強調其自身的專業性,對于人才的專業能力要求較高,通常情況下,是由注冊信息系統審計師參與信息系統審計工作,作為其中的主體,保障良好的信息系統審計工作效率。但是全球范圍內注冊信息系統審計師的數量有限,人才缺口大,再受到信息系統審計工作專業性強、復雜程度高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的信息系統審計師人才隊伍存在嚴重的不足問題。國內的信息系統審計工作大環境建設不成熟,針對審計人才的培養機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尤其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接觸信息系統審計,面對信息系統審計師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審計綜合型人才的缺失是亟待改進的
結合我國的信息系統審計發展現狀,可以發現我國的審計與信息系統之間存在接口匹配度不足的問題,難以將審計工作與會計信息系統之間一一對應起來,在被審系統中,電子信息資料作為重要的材料內容,需要計算機保證良好的審計接口質量。但是我國的財務管理軟件卻缺少對數據接口標準要求的執行,審計和計算機信息系統之間的匹配性不足,導致審計軟件在對信息系統資料進行訪問時存在重重阻礙,降低了數據信息的質量和完整性,我國的信息系統審計工作質量難以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針對目前在信息系統審計發展中存在的社會共識不足的現狀,應加強更進一步的探索。自從信息系統的審計推行和發展以來,信息系統審計研究以發達國家取得的成績最顯著,例如美國在信息系統的審計方面具有豐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而我國在信息系統的審計發展中研究成果不足,發展階段落后,因此在推行信息系統審計工作中,應向社會普及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的重要性,使社會各行業領域的企業和人員都能夠樹立起對信息系統審計的科學認知,結合我國的國情,使信息系統審計工作更規范,符合我國的國情標準和企業的發展需求。加強信息系統審計的理論研究,強化信息系統審計實務研究的廣泛性,不再受框架模式的限制,加強對實例經驗、軟件功能的更新和完善,向著信息系統審計社會化、普及化的方向不斷探索[4]。
針對我國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的現狀和問題,為了實現信息系統審計的更好發展,應建立起信息系統審計的操作軟件體系,強調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在開發和設計信息系統審計軟件的過程中,開發難度較大,因為其中提出了對信息系統、管理理論、會計審計等專業知識的要求,并且需要在數據結構、軟件工程學、程序設計技術等方面,強調操作軟件的科學性和可用性。因此,為了提高審計軟件的運行質量,應建立起相應的軟件體系和競爭機制,在審計軟件的開發與推廣方面加大力度,加強資源的整合和利用,集中資源對審計軟件進行開發,強調審計軟件的通用性,為后續的審計人員工作使用提供便利條件,降低資源的投入,通過資源整合和集中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對于使用信息系統審計軟件主體的需求進行深入分析,開發軟件的過程中邀請一線的審計人員加入其中,使審計軟件的實用性功能能夠得到重視,完善審計軟件的各個功能,提高其使用效果,使日常的審計活動能夠依托審計軟件高效展開[5]。
發展信息系統審計事業離不開人才的支持,針對目前我國信息系統審計發展中人才不足的現狀問題,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對綜合型審計人才的培養,通過大批量、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使我國的信息系統審計事業能夠在充足的人才支持作用下展開。建立健全的人才培養機制,增加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對信息系統審計人才進行培育和選拔,通過對教學手段和教育活動的優化探索,使我國的信息系統審計人才得到有效的培養。結合長期培養和短期培訓兩種方式,針對在職的審計人員進行專業技能的強化,實現未來專業人才和精英培訓的有機結合,滿足我國信息系統審計發展對人才的需求[6]。
將審計接口結合到信息系統中,是發展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的必要舉措之一,目前在我國的社會領域中,各個行業都在針對自己企業的信息化系統進行深入研究和更進一步的完善。為了解決審計接口這一大關鍵問題,我國應提出一定的規范要求,在各信息系統中將審計接口接入,為未來的信息系統審計工作打通通道,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我國的國務院辦公廳針對信息系統審計的工作發布和實施了88號文《關于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開展審計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1]88號)》,但是目前取得的成績并不十分顯著,審計接口沒有普及到各行業的信息系統中,針對信息系統的審計接口功能仍舊需要更進一步的強化,加大對信息系統審計事業的宣傳和推廣力度。對于軟件的評審工作,應由我國財政部門、審計署部門聯合在一起,提高對軟件評審的嚴格要求和管控,禁止使用無法滿足審計工作要求的財務軟件,對于不提供審計接口的財務軟件應明令禁止,采取此類強制性的措施,使信息系統的審計接口功能更完善,推動我國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的長足發展[7]。
綜上所述,新時期背景下信息系統審計發展進程逐步推進,受到了部分企業的青睞和關注,作為新興起的應用領域,我國針對信息系統審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仍舊有待完善。結合信息系統審計的發展現狀和目前信息系統審計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問題,我國應在信息系統審計的人才培養方面加強投入力度,結合實際國情,構建起科學、完善的理論體系,建立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軟件體系,推動我國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的更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