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李店標
近年來,我省先后出臺了《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黑龍江省營商環境監督辦法》等法規規章,為我省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營商環境整體情況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但我省的營商環境水平與先進省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仍需要進一步縱深推進。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針對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問題,我省需要提高站位、堅定信心、把握機遇和精準施策。
全面深化改革是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的必然選擇,也為加快打造市場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歷史性機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新階段,需要利用好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市場體制改革,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我省加快打造市場化營商環境,應當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機,有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一是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堅持平等準入、公正監管、開放有序、誠信守法,全面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制度,營造高效政務環境,深入推進“辦事不求人”;二是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強化為市場主體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圍繞破解企業反映集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加大改革力度;三是完善經營性國有資產產權管理體制,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梯度成長培育;四是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扎實推進“一網通辦”,提升數字政府建設水平,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五是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發揮哈爾濱新區、自貿區先行先試功能,探索更多便民利企制度創新。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沒有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就難有市場的活力與公平。202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指出:“持續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這是我國首次以五年規劃的形式提出法治中國建設綱要,而將持續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納入,表明了法治建設對于優化營商環境的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我國正處于全面依法治國新階段,需要利用法治思維和方式來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法治保障。
我省加快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應當抓住法治中國建設的契機,加強營商環境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普法,將法治元素與營商環境有機融為一體。一是建立健全優化營商環境的法律體系,全面清理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各種不合理規定,加快制定《黑龍江省社會信用條例》《黑龍江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黑龍江省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條例》等法規規章;二是政府應當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嚴格執法,加強執法隊伍能力素質建設,堅決糾正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三是司法機關應當依法化解各類糾紛,依法平等保護市場各類主體的合法權益,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徹底解決“執行難”問題;四是構建“親”“清”的新型政商關系,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五是改進創新營商環境普法工作方式,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增強全民法治觀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營商環境會越來越好”。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加快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需要健全外商投資法律法規、尊重國際營商慣例和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這既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保障。在當前世界經濟低迷和國際競爭激烈的背景下,我國需要堅定對外開放信心,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我省加快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需要抓住擴大對外開放的契機,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我省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共同發展。一是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拓展對俄投資、工業、技術和教育等合作領域,深化與日韓和歐美等國家經濟貿易合作;二是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三是健全促進和保障境外投資的法律、政策和服務體系,維護中國企業海外合法權益;四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打造開放發展新平臺,建設好自貿試驗區、哈爾濱新區、綜合保稅區、跨境經濟合作試驗區,推動深哈產業園加快建設;五是加大國際化營商環境宣傳力度,統籌做好招商規劃、計劃和策劃,促進本省優勢資源與國外資本精準對接,吸引高水平國際要素在我省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