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許彬
(中共宿松縣委黨校,安慶 246500)
近年來,全面推廣鄉村振興戰略,使得我國農村整體發展模式得到優化,也使農村的現代化發展面臨更為復雜和艱巨的挑戰。現階段,我國鄉村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農村整體發展卻不夠多樣化,甚至還存在發展計劃不合理的現象。對于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而言,局限于農民收入的提高,遠遠不能滿足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鄉村振興理念的提出和相關政策的推廣應用,其根本目的是從多個方向推進農村現代化改革的進程,實現農村經濟、政治等方面的現代化綜合發展。因此,深入實施并全面推廣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局限于鄉村經濟發展,而是要將鄉村經濟發展作為起始點,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保證農村發展過程中每個細節的現代化,有效改善人民生活。
伴隨現代社會發展的不斷深入,鄉村振興戰略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核心內容。在鄉村振興戰略推行過程中,農村發展在農業方面出現的問題,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造成了最為致命的影響,嚴重限制了農村改革和農村經濟發展步伐,從而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推行造成了很大程度的限制。為了促進農業的有效發展,有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就必須重視農村改革的深度,有針對性地提高農村改革深入程度,才能夠使農民主動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設過程中,從而實現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有效建設,全面帶動我國的社會發展。
為了有效深化農村的整體改革,就需要在改革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農民的自身作用,引導農民開展自主經營活動,并構建鄉村發展管理體系,從而促進經營活動的有效開展,使農村的基本經濟制度得到優化和鞏固,維護農民的基本權利。想要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對農村現行的經營制度進行全面優化創新,還必須重視農民與土地之間的關系。平衡農民和土地之間的關系,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和核心。因此,在深化農村改革的過程中,必須以“土地屬于集體”這一土地理念作為根本,有效協調農民與土地之間的復雜關系,保證農村發展始終處于協調和平衡的狀態。
為了全方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重視農村的道德文明建設。在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全面展開農村的道德文明建設,提高農村人民的道德文明意識,從而提升農村整體的思想文化水平。農村的發展落后于城市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農村人民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對于鄉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性認知不足,從而導致農民的主動參與度較差,使得農村的現代化改革與城市的現代化改革差距越來越大。因此,為了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必須大力開展農村的道德文化建設活動。不斷增強道德教育和對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宣傳力度,還要根據當地的文化特色,大力開展農村特色教育,通過強化發展精神和革命精神的方法,增強農村道德文明整體建設力度。與此同時,對于優秀的手藝人和地方特色傳統文化,也需要進行保護和宣傳,讓農村人民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始終銘記根本,實現農村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首先,需要全面治理農村的環境問題。為了能夠有效治理農村突出的環境問題,需要從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探究環境問題的治理方法。比如,可以在農村多處設置垃圾分類回收點,減少村民隨意丟棄垃圾現象發生的概率,在保護環境的同時,美化農村的環境風貌。如果亂丟垃圾的問題比較嚴重,那么就需要每天安排專人對村民的垃圾進行回收,還需要安排更多的清潔工清理農村公共地區的環境。與此同時,還需要全面構建農村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系統,保證垃圾有效處理機制能夠覆蓋農村整體。除了對垃圾廢物進行有效處理,還需要重視污水排放問題。農村對于污水排放處理問題的重視程度普遍較低,生活污水和生產污水隨意排放,不僅會影響農村的生態環境,還會對農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危害。所以,為全面優化農村的生活環境,就必須重視以廁所垃圾為主體的污水問題。除了對影響農村環境的問題進行有效治理,還需要大規模地在農村開展環境教育方面的宣傳科普講座,引導農民全面形成環境保護理念,實現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的有效治理。
其次,要對農村的山水林田進行統籌治理。在農業的實際生產過程中,需要落實環保理念,建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融合的可持續發展。在深化農村改革的實踐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山水林田的保護和治理,不斷優化并完善山水林田的養息系統,實現自然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合理利用。與此同時,需要根據農村的實際發展情況,合理劃分禁止打獵區域和禁止砍伐、禁止捕撈區域,對稀有動物也要進行嚴格的保護,從而維持自然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除此之外,還要全面增強退耕還林工作的開展力度,增強對于濕地、森林等自然環境的保護速度和保護力度,從根本上保護農村的山水林田,實現環境友好發展。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生產的整體質量,就需要嚴格按照質量興農戰略,對農業生產進行優化創新。認識到質量興農的重要性,保證農業生產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符合標準,才能夠對農村的經濟發展模式進行有效優化,全面提高農村經濟實力,縮小城鄉經濟差距。要想有效實施質量興農的發展戰略,就要有針對性地優化提高我國農業生產的創新能力,優化水產、農業和林業等具體產業的發展經營模式。除此之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要適當對農民進行文化教育,全面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及生產能力,保證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和生產設備能夠被有效運用到農業生產當中。如果農民的文化水平和素質較低,就很難主動地學習并應用全新的農業生產思維,在實際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只是一味地采用傳統的耕作方法,即使農村推廣并配置了智能化的農業機械生產設備,農民也不能完全學會使用科技化農業設備,導致農業發展的質量提升速度較為緩慢,不利于農村改革的深入。
總而言之,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對農村改革進行有效深入,從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入手,對農村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不斷總結和深入分析,堅持走在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上。在農村改革的過程中,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理念和精神,從農村經濟發展入手,實現農村經營制度、農村生活生產、環境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全面改革,有效解決農村改革發展過程中面對的關鍵問題,提高農村生產的質量和產量,從而提高農村人民的基本收入,優化農村整體的生活環境,盡可能縮減城市農村的生活差距,實現共同繁榮,促進我國社會發展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