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鵑萍 烏魯木齊公路管理局
公路運輸在人們日常出行和地區貿易往來中發揮重要作用,是交通運輸行業的中流砥柱。促進公路運輸管理向信息化趨勢發展,不僅有利于帶動地區經濟持續上漲,還能夠減少公路運輸企業管理成本,有利于強化交通運輸行業經濟活力。為滿足這一需求,需要企業站在以人為本角度分析客戶運輸需求,樹立客戶至上管理理念,打造專業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管理隊伍,為提高公路運輸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充足保障。
信息化管理已經成為我國公路運輸經濟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所謂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運輸車輛運營水平,促進公路運輸向現代化、智能化趨勢發展,從而提高管理質量。通過構建公路運輸信息化管理平臺,能夠對公路運輸信息進行實時采集,有利于合理分配和利用運輸資源。當前,我國在公路運輸信息化管理方面已經小有成就,具體可以體現在車輛、人員、貨物相關的位置管理、道路狀況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1]。
1.滿足公路運輸規范化需求
信息化管理是建立在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科學技術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這些先進技術支撐下,交通運輸企業可以實現統一化管理目標。例如:貨物超載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公路運輸行業管理中存在的頑疾,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路養護維修費用,嚴重阻礙了公路運輸行業穩定發展。而通過信息化管理方式構建交通運輸管理平臺,能夠利用先進科學技術對車輛進行準確稱重,如果車輛存在貨物超載現象,需要及時禁止車輛上道,同時聯合其他部門對車輛作出相應處罰,如此不僅能夠降低公路養護維修費用支出,還能夠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率。
2.促進公路運輸向智能化趨勢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數字技術、衛星遙感技術、GPS定位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公路運輸信息化管理中,實現了公路運輸實時勘測、準確定位等功能需求,為交通運輸管理提供了準確依據,促進公路運輸逐漸向智能化趨勢發展。例如:在物流運輸過程中,通過GPS定位技術,能夠實時更新物流車輛運行位置,能夠為買賣雙方了解貨物運輸進度提供準確信息,從而為客戶帶來良好體驗。
3.實現公路運輸人性化目標
公路運輸主要以服務社會群眾為主,需要不斷優化服務項目,提高客戶滿意度。而信息化管理能夠充分滿足這一需求。通過大數據技術能夠對客戶運輸需求進行深入分析,有利于為交通運輸企業創新服務項目、提高服務水平提供準確理論依據,從而實現交通運輸以人為本發展目標,為促進公路運輸經濟持續發展奠定基礎[2]。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公路運輸信息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為信息化管理工作順利展開奠定了良好基礎,促進公路運輸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但由于我國公路運輸信息化管理起步較晚,所以至今為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公路運輸經濟作為實體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會隨著市場機制的改變產生相應變化。近年來,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社會發展潮流趨勢,促進交通運輸行業不斷改革創新,并逐漸向信息化、智能化趨勢發展。實施信息化管理,不僅有利于提高公路運輸管理效率和質量,也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然而,由于我國交通運輸企業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起步較晚,所以在實施過程中仍然會受到傳統管理模式的制約,導致公路運輸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覆蓋范圍較小[3]。當前只停留在信息化記錄方面,如貨物訂單信息記錄、托運方信息記錄等,沒有充分發揮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和價值。尤其在公路運輸財務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不斷崛起,為物流行業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為交通運輸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機遇。眾所周知,規模越大的交通運輸企業,其經營能力相對更強,信息化管理意識也會更高。目前,大多數大規模交通運輸企業都已經建立了相應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并形成了相對健全的信息化管理體系[4]。但一些中小型公路運輸企業或個體經營公路運輸企業,卻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這些企業既缺乏健全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有不具備顯影的內控體系。導致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風險隱患無法及時發現,不僅不利于提高企業服務質量,還會為企業造成不必要經濟損失。
交通運輸行業主要面向社會群眾提供運輸服務,其日常工作涉及內容廣泛,需要由多個部門、多個崗位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完成相關工作,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也使得一些工作經驗不足、專業能力缺乏的人員進入交通運輸行業,并擔任相應職務,導致企業內部工作人員在綜合素質和文化水平方面參差不齊。這些員工普遍對信息化管理相關知識了解不足,無法正確操作信息化管理系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通運輸信息化管理水平。另外,結合交通運輸運營現狀來看,一些中小型企業習慣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沒有認識到管理人引進和培養的重要性,導致企業內部缺乏專業信息化管理人才,不僅降低企業管理水平,還不利于促進企業經濟健康發展。
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不斷完善和優化,為公路運輸信息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信息化管理覆蓋范圍,為促進公路運輸經濟發展提供充足保障。本文結合以上提出的幾點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具體如下:
上文提到,雖然我國大部分公路運輸企業都認識到了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的問題,無法為企業決策提供準確依據,不利于提高企業經濟發展水平。針對這一問題,首先需要創新信息化管理理念,使企業從領導層到基層全面認識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結合交通運輸企業經營現狀構建自上而下的信息化管理體系,進一步擴大信息化管理覆蓋范圍,其管理體系應包括企業貨物運輸、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等給各個方面,如此能夠提高企業交通運輸資源整合效率,有利于合理分配和利用交通運輸資源[5]。例如:在車輛運輸系信息化管理過程中,通過信息化技術能夠實時跟蹤車輛運行路線,并將跟蹤信息及時反饋給客戶,客戶可以隨時隨地查詢車輛相關信息,如此既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好服務,還能夠促進交通運輸企業經濟穩定發展。第二,公路運輸行業在運營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受到外界因素影響。例如:車輛運行過程中遭遇自然災害,導致運輸服務延后或中斷。而采用信息化管理方法能夠很好的解決此類異常服務項目。基于此,交通運輸企業需要進一步強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構建與其他單位能夠相互聯動的信息化我網絡平臺,借助資源共享優勢實時了解交通運輸現骨干信息,提高各單位對交通運輸事件的反應能力,從而及時解決和處理問題,盡可能降低不必要損失。同時,交通運輸企業也要在內部建立多崗位、多部門相互溝通的信息化網絡體系,保證各項信息資源真實有效,為企業決策奠定基礎,同時為企業創造最大化經濟效益。
公路運輸主要服務對象為社會群眾,所以在信息化管理過程中,需要全面遵循以人為本基本原則,樹立客戶至上意識,及時了解客戶運輸需求,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企業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弊端,同時針對性采取措施改進和彌補,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好的運輸體驗。例如:客戶在貨物運輸過程中如果訂單發生變更,調度員需要及時結合變更情況對訂單信息進行修改和處理。另外,在制定貨物裝運計劃過程中,需要按照訂單進行時間排序,保證在最短時間內間貨物送到用戶手中[6]。由此可見,交通運輸信息化管理,能夠有效提高運輸服務質量,有利于提高客戶信任度和認可度,從而幫助企業積累更多客戶,有利于提高企業經濟發展水平,帶動行業健康發展。
當前,我國無論大型交通運輸企業還是中小型交通運輸行業,均存在專業管理人員稀缺問題,導致企業管理水平不高,制約企業經濟發展。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改進:第一,提高管理崗位入行門檻。企業需要從工作經驗、文化水平、責任意識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選拔適合管理崗位的人才,組建一支業務能力強、綜合素養高的管理隊伍。為滿足這一需求,企業可以擴展招聘渠道,適當提高福利待遇,吸引大量掌握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人才進入行業,為交通運輸企業信息化管理注入新鮮血液。第二,需要做好人才培訓工作。通過日常培訓、定期培訓等方式灌輸信息化知識和技術,同時傳遞服務客戶理念和意識,保證管理人員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從客戶角度出發,提高管理水平,為企業經濟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本文對公路運輸經濟發展中信息化管理的意義進行分析,并結合現階段公路運輸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深入研究,針對性提出信息化管理措施,希望能夠為專業人士提供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