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斌
(福建省三明市第十二中學 福建 三明 365000)
課堂導入其實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和手段,讓學生在課堂開始之前能夠用最快的速度能夠融入課堂,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將注意力能夠全面集中到課堂中來,如果教學課程導入能夠靈活多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被提高,首先教師在課程導入之前就要通過備課,提前設置好課程導入的方式,其次在上課的時候,教師針對教學目標任務運用靈活多變的導入方法,讓學生能夠把注意力盡快從課間活動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最后就是教師可以通過課程導入和課程教學的完美銜接,使得教學目標任務能夠順利開展,下文,筆者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幾點策略,供教師參考借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于課堂導入的運用,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如果在教學課程開始的時候,教師急于求成把所教授的內容向學生進行灌輸,學生會很難從課外活動將注意力速度轉移到教學過程中來,而如果教師在課堂開始的時候首先進行課前導入會使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事半功倍,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形式:
1.1 創境轉移學生注意。眾所周知,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專注力具有較大的考驗,如果學生能夠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堂之上,那么教師所講授的課程學生就能全方位的吸收所學知識,通過集中注意力,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緊跟教師的思路,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能達到最佳狀態[1]。相反,如果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力渙散,教師在講臺上進行課程的講解而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難以長時間集中,長此以往,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開始的時候,通過進行課前導入,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較快地吸引到課堂中來,促進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有效幫助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1.2 激趣引發學習動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能夠有較強的學習動機,那就代表學生具有學習的原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趣味性導入法,不斷激發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讓學生整個人的思路都能夠投入到教學過程中[2]。例如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在課堂導入的時候,進行幻燈片的播放和制作。讓學生了解計算機可以有很多強大的功能,通過對相關功能的演示,激發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在此基礎上,教師開展教學內容,學生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1.3 鋪墊組建知識鏈接。在信息技術科目中,有一些知識點是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教師如果只是通過教材向學生進行講解,學生會覺得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該部分的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在面對邏輯性較強或理論性較強的知識點時,應當進行相關知識內容的鋪墊和鏈接,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已經學過的舊知識,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為新知識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進行對新知識的操作演示,通過教師的操作演示,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面對所學內容。讓學生能夠通過調動視覺,觸覺,聽覺等,更好地投入到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中。
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對于課程的導入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信息技術教育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是要對一些學生已經掌握得較為淺顯易懂的知識點進行回顧,隨后再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向學生潛移默化地導入一些新的教學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結合計算機具有可操作性等技術優勢,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操作和實踐,盡快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導入的方式也要注重多樣性,可以通過溫故知新導入法,設置懸念導入法,創境激趣導入法等等,通過多樣化的課堂導入方法,不斷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2.1 溫故知新導入法。溫故知新導入法,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對于舊知識的回顧,啟發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思路,由此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溫故知新導入法就是將新舊知識進行連接,不斷使得學生產生對于新知識的探索欲望,教師通過溫故知新導入法,可以使得知識點更加全面,更加系統,更加連續,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識,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3]。
例如,小學信息技術學習中文輸入一課,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打開寫字板或者word等可以編輯文字的軟件,隨后教師在通過引導學生回顧關于輸入法的切換,使得學生能夠輕松自如地進行輸入法的切換,在此基礎上,教師開展對于中文輸入一課的教學,首先可以先向學生閱讀一些詞語,讓學生通過中文輸入法進行詞語的輸入,隨后教師可以讀一段句子,讓學生通過寫字板等軟件進行句子的輸入,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是溫故知新導入法。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回顧輸入法的切換相關知識點,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學生通過對輸入法的切換,逐步過渡到對于中文的輸入,這一課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任務。
2.2 設置懸念導入法。眾所周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進行提問,才能夠推動課堂教學進度,教師需要在備課過程中,就向學生設置好問題,而問題的設置要結合學生的年齡段和學習基礎,只有問題才能促進學生思考,只有思考才能促進知識點的轉化和探究。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課程提問,讓學生通過學習發現自己在學習中沒有掌握的問題,從而向學生或者教師進行提問,不斷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這樣的教學模模式可以使得學生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復制’‘粘貼’文字”這一節內容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的時候向學生進行提問,在計算機輸入過程中,如果教師給出一段文字,學生根據這段文字進行中文輸入,哪一種方式是最快的?學生開動腦筋,有的學生會回答拼音輸入法比較快,有的學生會回答五筆輸入法比較快。在學生進行動腦思考的基礎上,教師在向學生進行演示操作通過復制粘貼的方式,實現一鍵完成,讓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到復制粘貼的功能,引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得學生能夠主動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
2.3 創境激趣導入法。眾所周知,在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驅動力之一就是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一門科目的過程中,如果對所學科目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學生就會主動去探索,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去了解這門功課中有魅力的地方,去研究這門功課中相關知識點,相反,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那么學生學起來就會覺得枯燥無聊,學習積極性也會大打折扣[4]。為有效提升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相關教學情境,提高學生趣味性來進行課堂導入,不斷激發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熱情。
例如,學習“電腦安全使用道德”一課,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不僅僅是通過實踐操作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全面樹立學生對于電腦安全使用以及在使用過程中的道德準則,教師就要通過創設相關情境來進行本節課程的教學,首先,教師可以通過真實的案例,例如有一些人在電腦使用過程中,由于操作失誤,會引發電腦中毒的現象,使得電腦癱瘓,電腦中的相關教學資料和內容全部缺失,從而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不便。通過這部分內容的課前導入,讓學生進行動腦思考,分組討論,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一來,一方面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有效激發,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探索和交流,使得學生對于電腦安全使用道德有更加全面地認識和掌握,促進學生對于本節課教學內容的消化和吸收,規范學生使用電腦的行為。
課堂導入是一種教學技巧,每一個教師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掌握靈活多變的課堂導入方式,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因此,教師首先在教學思路上進行轉變,變傳統教學模式為新型教學模式,對于教學導入達成共識,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思考,抓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導入成為一種常規化教學手段,為課堂更好地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1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的,課堂導入不僅僅是與學生進行開玩笑式的互動。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要目標明確,相關導入內容要與教學內容具有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使得課堂導入與教學內容是一個系統性,完整性的教學整體,教師要有的放矢地開展課堂導入。
3.2 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的方式選擇上,要拒絕單一化,變傳統教學為新穎的教學模式,巧妙的設計導入方法,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設置更加適宜的導入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夠更加快速地融入到教學課堂中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3 教師對于課堂導入也要進行時刻的糾正和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導入技巧,通過學生對于所學課程的學習質量,不斷調整自己的導入方式,使得教師能夠結合班級內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年齡特點,對本班學生開展更加針對性的導入方法,通過因材施教的教學思路,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改變教學思路,靈活地運用多樣化的導入方式,才能夠使得學生對于學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積極性,通過使用溫故知新導入法,設置懸念導入法,創設情境導入法等等,幫助學生能夠以最快的時間將注意力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使得教學目標任務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