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錦秀 福建省三明教師進修學校
近視眼不僅對視力、視野造成影響,嚴重者還會出現黃斑區變性,甚至中心視力喪失。我國中小學生群體中發病率越來越高,近視已發展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由于中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關鍵時期,是近視好發期,嚴重影響小學生的學習,對其身心造成負擔。
中小學生近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多種形成原因,但究其根本,具有顯性成因的分類主要為4類。一是用眼時間過長,用眼環境光線不足;二是沒有健康的用眼習慣,看書、寫字姿勢不端正,習慣躺著看書,近距離看電子產品、上網等;三是不注重個人用眼衛生,經常用臟手擦、揉眼睛,日常營養結構不合理,不認真做眼睛保健操,因學業等是影響眼部健康的主觀因素;四是缺乏應有的體育鍛煉和室外活動。
近距離用眼直接導致眼睛負擔過重,被認為是在校學生近視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如書寫、使用電子產品、閱讀等,均可提升近視患病率。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使眼睛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睫狀肌長期處于收縮狀態,眼部的疲勞無法恢復,導致眼軸變長引發近視。
相關研究指出,人體血清中鋅、鈉、銅元素含量與近視的發生密切相關,其含量越低,近視的患病率越高。一項視力與營養狀態的研究認為,學生視力不良率與營養狀態呈顯著相關,中、重度營養不良學生的視力不良率高于正常學生。
家長主要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傳媒方式獲取用眼衛生知識,報紙雜志、醫療機構宣講等在宣傳教育中也具有一定優勢。在調查家長喜歡哪種正確用眼健康教育宣傳途徑時,發現多數家長希望通過開展視力篩查來學習健康用眼相關知識。建議社區或者學校定期開展健康專題講座,通過現場交流,解答家長有關近視方面的問題,家長們的接受程度也不盡相同,在設計宣傳材料時,要使內容易于理解;醫院也可定期開展免費檢查小學生視力的公益活動,以便做到早發現早預防。
家長作為學生的監護人,應負起相應的責任,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視覺環境,同時打開房間大燈和臺燈,調節到適合讀寫的亮度;提醒孩子要時刻保持良好的讀寫姿勢,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謹記“一拳一尺一寸(一拳是指胸部離桌子的距離,一尺是指眼睛離書本的距離,一寸是指手指離筆尖的距離)”,避免不良的讀寫習慣。督促安排孩子按時休息,不能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減輕孩子的課業負擔,限制孩子近距離用眼時間,如學習、看電視、玩手機等;從小培養孩子科學用眼的習慣,監督孩子按要求做眼保健操;積極帶領孩子參加戶外活動,保證孩子合理豐富的營養,鼓勵孩子葷素搭配不挑食,多吃蔬菜水果。
通過學校、家庭、醫療機構開展健康教育,以近視誘因為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使兒童青少年掌握基本的視力健康知識與技能,樹立科學健康觀及主動健康理念;以戶外活動和視力篩查為“治未病”的主要手段,定期進行視力篩查,同時融合戶外活動,把預防關口前移,保障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
對出現假性近視的兒童青少年,通過體育鍛煉和中醫保健手段進行視力干預。體育鍛煉可有效調節眼睛晶狀體的屈光度,使眼睛的睫狀肌和眼球外肌交替地收縮和舒張,提升眼睛神經機能,加快眼球組織的血液供應與代謝;與此同時,通過訓練手、眼、大腦皮層的協調性,消除弱視眼黃斑的功能抑制,提高視網膜細胞的敏感性,通過小細胞通路到達視皮質中樞,促進視覺中樞的發育及視力的提高,從而改善假性近視的發生發展,如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項目。不同類型的中醫傳統療法具有促進視力與預防近視的作用,如全身性鍛煉項目的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太極拳等,可改善和增強全身的功能,為提高視力奠定基礎;眼保健操、目功、噓字功、明目功等,可調節睫狀肌痙攣,鍛煉眼的屈光能力和視神經、眼神經的支配能力;眼的保健按摩、點穴按摩、醫療按摩,主要手法使用按、揉、推、點壓等,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對出現真性近視的兒童青少年,可通過運動康復和醫學治療手段進行視力干預。借助佩戴凹透鏡進行視力矯正、角膜激光手術矯正、0.01%阿托品給藥等醫療手段,結合運動項目訓練、眼保健操、頸椎正骨、冷熱水敷、熏蒸療法等運動康復療法,控制近視的發展。二者的結合應以運動處方為主要抓手,依據醫學評估結果開具個性化的運動處方,并對處方的量與強度實施監控,根據視力的狀態及時調整處方。強調預防為主,將防控關口前移,通過運動干預和臨床干預相結合的手段進行近視綜合防控。
綜上所述,應定期對中小學生視力進行監測,將父母近視的學生作為重點防控人群,將限制學生視屏時間、增加戶外活動作為預防近視的重點工作,同時將合理的膳食結構融人近視綜合防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