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杰 蘭州理工大學體育教學研究部
2019年我國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提出對我國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1]。根據我國當前經濟技術的發展,我國需要在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國防技術、社會等方面實現治理體系的現代化[2]。毋庸置疑,這幾方面的現代化實現將會對我國教育、體育等多層次的事業產生較大的影響[3]。基于當前的歷史發展階段,對于我國體育教學的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進行現代化建設是新時代的要求[4]。
建國以來,我國在體育教學發展中投入較大的關注,一直是在發展中求變革,在變革中謀發展[5]。所形成的管理體系也是在不斷建設完善。筆者將其發展過程總結為以下幾點:
(1)學校的體育管理體系不斷朝著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發展。
(2)學校體育治理體系由單一化向多元化過度,管理機構也在不斷完善,向著整體性管理模式發展。
(3)學校體育管理體系不僅只涉及教育領域,而是各個部門和單位協調合作的結果。
綜上所述,我國的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經歷著由單一向多元不斷完善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隨著法治社會的不斷健全,各類教育保障法律法規不斷出臺,以《體育法》《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為代表的法案在不斷推進我國體育教學工作的完善[6]。
學校體育的管理體系最為明顯的落后體現在外部環境變化同學校體育管理體系的不匹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導致學校體育管理無法適應外部環境,同時也必須與教育變革相適應。
此外,對于教育形式的變革,一般都是行政部門掌握改革權,無法將社會和家庭的想法納入其中。這將導致學校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發展較為緩慢。
首先,新時代背景下的治理思維還在進一步研究階段。許多學校的體育教學和發展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投入過程中沒有定量規定。
此外,學校體育治理執行還不完善。各部門之間的權責問題還需要法律的不斷完善,在全面發展體育的同時其治理能力要進一步明確。
學校體育治理體系是一個有關管理的整體性系統。在這個范圍內學校是作為內部系統,而學校外部系統涉及范圍極廣。學校體育工作受到多方面的社會影響。因此,學校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之間受到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制約,要協調好多方之間的工作是保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序推進的關鍵。
由于檢驗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就是立德樹人,那么當前學校體育治理體系的成效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引領學生實現全面發展以及綜合實力拓展。
首先,要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多學科融合,建立全方位課程發展體系。
其次,學校體育教學需要深化改革。體育課程的核心是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需要在教學中加入有關健康課程的現代化內容。
首先,以人為本,要以學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行課程設計。
其次,注意適度應用。合理地將現代化技術和傳統教學相結合,避免過分依賴社會環境,導致學生的學習思維出現局限性。
最后,合理選材。這一點主要是針對學生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的弱點而提出的。
學校體育治理體系作為一個系統治理理念,實現學校的體育治理體系變革需要進行長時間的努力而不可能一蹴而就,為了實現全面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完善,需要從多方面進行循序漸進的推進。
首先,強化學生的學習自控能力。學生在自我約束方面是從他人約束到自我約束的過程,體育作為一個需要意志力的學科,需要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不斷增加自我的管控能力。
其次,強化自我管理意識。要想在行動上對自己進行管理,必須要在意識上有所強化。老師在體育課程中可以提出小組學習,通過團隊合作對自控能力進行培養。
最后,在教師方面,特別是鄉村教師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還有待提升。通過進行線上的培訓,能夠讓教師通過線上互動體驗計算機技術的教學效果。在線上教學中,不僅培養教師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力,而且培養教師在計算機技術和學科教學融合能力。
教育作為國家大計,黨之大計,我們必須努力完善現有學校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這不僅是我們國家文化實力的代表,更是我們國家素質發展的關鍵節點。在新時代,我們要以理論和現實為基礎對學校體育治理體系及能力進行現代化建設。必須樹立立德樹人的指導理念,不斷從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上進行變革,打破原有的教學瓶頸,逐步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