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張江龍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山地戶外體育旅游是當前社會中的比較熱門的旅游業態,它能夠將體育建設與旅游愉悅身心進行有機結合,使旅游釋放出更大的魅力。關于現階段黔東南山地戶外體育旅游的開展中,大部分開展都將旅游作為山地戶外運動或賽事的附帶形式,沒有將黔東南山地戶外旅游的重要性提升到與山地戶外體育運動同等的地位。因此,有效的分析黔東南山地戶外體育產業優化發展方式是必要的,下面結合實踐具體研究。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體育市場也呈現出急速發展的趨勢。由于消費者的需求日益提升,其消費形式也由原本的實物轉為服務。在此形勢下,山地戶外運動產業也應運而生。通過網絡統計數據可知,我國戶外運動的愛好者約為1.3億,已經達到全國總人數的十分之一,戶外用品的市場占有量達180億元。具有大量消費群體的戶外用品市場,山地戶外產業的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出現產業覆蓋區域不均衡的情況,企業與社會的互動效果并不理想,市場影響力偏弱。此外還有其他對山地戶外運動發展的制約因素,如產業規模較小、師資匱乏、基礎設施配置不完善、產業體系不夠健全,管理機制落后,運行失衡等多種矛盾問題。
當前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趨勢良好,山地賽事得以順利運用,必須在開展前期形成科學的規劃。其中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山地戶外產業的發展也需要人才的推動。在具體的運動項目中,由于山地戶外項目在規模和企業資金支持力度有限,多數戶外運動難以聘請更為專業的人才進行指導和訓練,同時在保護措施和安全機制方面建設不夠健全,難以在山地運動出現突發情況時采取有效的應急預案,上述原因均會將部分山地戶外運動的開展由于缺少專業管理而成為真空區域。對此,為盡量降低上述情況出現的概率,便需對戶外運動教練的職業素養進行專業化的鍛煉,全面提升相關人員的工作效率,提升對山地賽事的安全防范意識,加強對市場管理和服務的梳理,進一步提升山地運動在體育市場中的核心競爭能力。
基礎設施的搭建可作為實施山地戶外運動的前提。由于山地地形相對負載,且地方經濟水平較低,部分地區的交通設施配置不夠完善,覆蓋率較低。對地方自然資源的挖掘和使用的效率較差。山地戶外運動的實施區域通常為城郊或山區地帶,由于舉辦競賽的次數較少,產業聚集率較低,部分地區的基礎設施配置缺乏完善性,最終致使山地戶外運動與娛樂、服務和商業等產業的關聯度不高。產業之間未建立有效的融合機制,體育消費水平落后,對區域的統籌規劃能力較差,難以帶動山地戶外運動與其他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在山地戶外運動規模逐漸增大的同時,還需對基礎設施加強建設的力度,注重通過招商及利用地方資源等形式有效開發適合地方特色的山地戶外運動項目,從而推進地方山地運動和經濟的協同發展。
當前,部分體育管理機構或企業對山地戶外運動的規劃和審批缺乏嚴謹性,多數地區在組織山地運動時,變會出現盲從等情況,導致項目組織基本雷同,甚至還會模仿部分商業模式,導致其運行模式較為單一,缺乏創新項目,市場的營銷渠道也難以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山地運動難以形成自身的特色品牌優勢,導致山地運動的在市場中難以發揮有效的影響力,供需失衡,產業鏈條發展不均。山地戶外運動在我國的發展相對滯后,因此還屬于新興產業。山地運動用品的相關產業鏈條較少,這便導致用戶難以體驗到高質量的服務,尤其在較大規模的山地戶外運動項目中難以提供有效的專業化服務,這也會對山地運動產業的發展形成一定的阻礙。
最近山地戶外運動線路越發受到愛好者的關注,多數山地運動賽事費用由贊助企業承擔,因此企業在賽事的舉辦、管理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由于企業會受到投資主體、賽事運營和市場開發經驗等多種條件的影響,多數企業對山地運動進行運營時會出現形式單一、規模較小等問題,山地運動產業的創新體系不夠明確,當前可使用的資源較少,戶外運動場地設置缺乏科學性,企業間的溝通效果較差,難以與相關產業形成有效的互動,產業融合度較低。
山地運動作為行業新興的產業類型,可融合與旅游、服務業、信息化產業等形成融合發展的模式,上述融合模式也是我國所倡導的新型產業融合發展趨勢。在山地運動產業的發展期間,需在政府的引導下,由企業管理,調動全民參與其中,需對企業內部的機制進行革新,形成相關的產業政策去,強化推動產業轉型,促進山地戶外運動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力度。企業也需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功能,有效促進山地運動產業的持續發展,政府可在市場資源的配置方面發揮作用,有效利用地方的自然資源和設置等條件,形成山地運動產業體系的協同發展的趨勢。此外政府還可采取管理輸出、連鎖經營等發展模式的構建,引導戶外運動企業全面提升自身的行業競爭能力。倡導規模較大的行業企業實現跨行業和區域的重組上市,提升服務的特色化。
對山地運動部分項目進行操作時,需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便需要相關人員具有一定的職業素養。由于山地運動的場地相對復雜,危險性和掌控難度均較高,需要相關人員不但儲備一定的地理知識,同時還需掌握相關的旅游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從而提升操作的能力,為專業運動項目提供必要的專業人才進行安全指導。在開展山地戶外運動前,需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方面的培訓活動,以此提升員工的職業素養。對于行業內專業的戶外教練員少、專業技能偏低等情況,可通過行業協會、企業俱樂部等渠道來組織知識座談等活動,以此提升實踐技能,培養出更多的專業山地戶外人才。企業可以考核的方式對行業人員進行選拔,不但可構建更為雄厚的師資儲備,為賽事的舉辦提供專業性的人才,保障賽事能夠順利進行,此外還可提升行業人員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優化山地戶外產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戶外運動項目并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覆蓋范圍較廣的項目。從空間層面來講,主要可分為地上、水上和空中項目類型。從地理層面來講,可分為山地、雪域和荒漠戶外項目等。黔東南地區以往以山地戶外運動為產業發展的核心,但通過實際調查發現存在認識偏差,對山地運動的概念界定不清、項目之間的界限不夠明確。黔東南地區開展山地運動的外延十分廣泛,目前的主要項目有馬拉松、攀巖、漂流、拉力賽等。上述項目部分可在戶外開展,但有些項目無法在戶外實施。多個項目共同發展可形成全面發展的態勢,更便于積累行業經驗。但從長遠的角度來講,多個項目同時實施并不利于將優勢資源集中,也會難以形成品牌效應,最終導致活動開展數量角度,但難以凸顯特色的尷尬局面。對此,黔東南地區需依據自身的實際條件,聯系整個省內的整體發展規劃,有效發揮山地的地形和巖體資源優勢,重點開發攀巖、探洞等高端的運動項目,以及山地越野-自行車-馬拉松等中低端的項目,從幾個重點項目著手,帶動行業產業全面發展。
地方或者國家在組織體育賽事時,需政府、企業和社會等多方面的資源協同運作,共同實施賽事資格認定、賽前準備、賽事運營等工作,全面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從科技創新、提升服務水平等方面出發,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山地戶外運動品牌。還需利用電視、微博、網絡等多元化的媒體渠道拓展宣傳的范圍,全面提升山地運動的影響力和創造力。對運動路線和競賽項目進行優化設計,開展山地戶外運動訓練項目,推動戶外運動產業向商業化發展,通過戶外運動產業來帶動地方的相關產業同步發展。在我國政策的支持下,山地運動產業形成更為開放化的發展趨勢,在該形勢下,多數產業能夠相互借鑒,融合發展,不斷豐富和拓展賽事方案。此外還需提升開放的水平,形成山地運動的新格局。如將山地運動與網絡結合,通過科技推動產業創新,或者將山地運動與體育旅游結合,促進消費水平的提升。山地與營地結合,形成多元化的產業融合等。
1.規劃以地理優勢為范疇的山地戶外活動區
需改善以往單獨發揮作用的行政模式,通過集中規劃來推動地方活動的實施,以地方活動來促進集中規劃。黔東南地區的優勢在于戶外活動區域,如探洞崖降等天坑群區,以越野、山地自行車為主的丘陵地貌區等,地方可以地理資源優勢為主導,形成黔東南整體性的典型活動,各地區可分別承擔部分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工作,構建整體的區域性活動區,進一步凸顯地方優勢,打造具有特色的山地戶外活動或者體育小鎮,創建地方戶外運動品牌,提升其社會影響力。
2.以優勢山地戶外活動區為基礎引入山地戶外制造業
基于產業集群理論,生產制造行業在整個集群的發展期間具有十分明顯的地理聚集功能。可通過在具有優勢性的山地活動區域內,積極打破以往的制度限制,設立新的可行性政策,建立資源信息互通平臺,廣泛吸引外資加入黔東南地區的戶外體育產業構建發展中,積極培養綜合性的山地戶外產業體,從根本上推動地方戶外產業主體的不斷壯大,以此作為地方發展體育產業,實現長效經營的必由之路。產業主體能夠穩健發展,也會聚集大量的專業化優質人才,通過發揮人力資源的核心競爭力來推動產業的不斷進步,與其他產業協同形成良性循環,最終形成地方聯合發展的產業鏈條。
總之,在實踐分析過程,應結合黔東南山地戶外體育項目,科學的制定更加完善的發展模式,從而借助黔東南山地戶外體育產業發展優勢,有效的開展黔東南山地戶外體育事業宣傳工作,進一步打造特色品牌賽事,形成優勢聚集地,更好地為黔東南山地戶外體育產業優化發展提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