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躍忠
摘 要: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教學是基于人的形象思維,發展人的邏輯思維的教學,是讓學習者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教學,是提升學習者職業素養的教學。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仿真”教學是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構建企業生產情境,模仿企業生產環境展開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生產實踐動手能力和崗位技能操作能力,有效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教學。
關鍵詞:中職機械專業 實訓課程 “仿真”教學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Simulation" in the Training Course of Mechanical Special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Yu Yuezhong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the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of the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s based on the image thinking of people, and the teaching that develops people's logical thinking, is the teaching that allows learners to form self-education ability, and is the teaching that enhance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learners. The "simulation" teaching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urse is to construct 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the enterprise during the course implementation, imitate the production environment of the enterprise to carry out skills training, cultivate students' production practice hands-on ability and job skill operation abilit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teaching.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machinery major,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simulation" teaching
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是基于產教融合,通過校企雙元教育,在專業實訓課程實施過程中讓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與企業生產需求有機整合,讓專業實訓課程教學與企業生產實踐零距離對接。“仿真”教學是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構建企業生產情境,模仿企業生產環境展開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生產實踐動手能力和崗位技能操作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1 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仿真”教學必要性
職業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是中考的失敗者,厭學情緒比較嚴重,對課堂理論學習很是厭倦,而他們大多數人的動手能力都較強,對技能操作非常感興趣,但他們對技能操作和將來的工作究竟有什么樣的聯系、技能操作對將來的就業有多大影響,他們一無所知,這就需要讓學生在進入職業學校時就要及時了解企業生產文化,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由于中職一年級的學生完全不懂企業生產,沒有掌握崗位生產技能,企業一般是不歡迎他們進入企業,怕他們影響企業生產。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在學校把學生的實訓場所改建成企業生產車間模式,模仿企業生產現場環境開展實踐訓練與技術培訓,使學生知道將來的工作是什么,需要掌握哪些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同時通過“仿真”教學,使學生擁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所以說通過“仿真”教學可以使學生形成有目的的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建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勞動就業和學習生活觀念,并擁有就業所需的職業能力。
2 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仿真”教學原則
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教學是基于人的形象思維,發展人的邏輯思維的教學,是讓學習者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教學,是提升學習者職業素養的教學。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仿真”教學是在模擬的工作環境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根據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和中職學生認知特點,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仿真”教學應遵循以下原則。
2.1 職業體驗先行原則
對于剛剛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他們并不了解職業教育,對于自己選擇的專業不是十分清楚,也不知道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因此,讓學生了解職業就需要讓他們親身體驗職業,職業體驗就是讓學生走進企業,了解企業需求, 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機械的動機,為后續機械專業實訓課程教學打下基礎。例如,在專業實訓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技能操作一般都感興趣,但他們對技能操作和將來的工作究竟有什么樣的聯系,對將來的就業有多大影響,他們一無所知。所以,在專業實訓課程實施前,讓學生走進企業,了解企業崗位能力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事先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然后把各小組安排到不同的工作崗位進行生產體驗,并進行崗位輪換。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生產體驗,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企業生產過程,基本了解各生產崗位的工作情況。因此,實行職業體驗先行原則能夠讓學生真正了解企業崗位能力要求,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
2.2 “仿真”教學中心原則
“仿真”教學過程就是模擬企業生產過程,學生在模擬的企業生產環境中,在教師的帶領下,通過完成若干的生產學習任務,在操作過程中反復練習技能,直到達到該項目的職業能力要求。具體而言,首先創建企業生產環境,模擬的企業生產學習環境以其特有的感染力規范著學生的職業行為習慣,引領學生愛崗敬業;其次構建企業的生產管理模式,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機構,以此促進學生適應企業生活的能力,讓學生在模擬的企業生產管理模式下努力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最后開發企業生產任務,“做什么”、“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貫穿于整個生產過程,在模擬的企業生產環境中,學生通過生產任務知道要做什么,通過完成生產任務知道怎么做,在完成生產任務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講解知道為什么這么做,在做中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因此,以“仿真”教學為中心,讓學生在完成生產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技能,實現專業技能與專業理論知識的相互轉化,提升綜合職業能力。
2.3 頂崗實習強化原則
頂崗實習,就是學生學完在校規定的課程,到企業去頂崗作業,即企業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生產。在學校看來頂崗實習的核心是實習而非生產,而在用人單位看來頂崗生產實習的核心是生產而非實習。筆者認為,頂崗實習是以企業生產為核心的實習,學生將學校所學技能在企業師傅的引導下應用到企業生產中,并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強化崗位技能。具體而言,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的內容是真實的企業生產任務,在反復完成生產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一遍遍的理解崗位專業理論知識和一遍遍的重復崗位專業技能操作,在這一遍遍的生產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不斷得到強化。例如,頂崗實習的生產任務是在數控車床SINUMERIK 802S/802C上進行階梯軸加工,此時不但需要學生要有通用的機械專業動手操作能力,還需要學生能夠針對具體的工作崗位機床,熟練掌握SIEMENS一802S系統編程指令同時還要熟練操作數控車床SINUMERIK 802S/802C,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承認他的職業能力,才能承認他是一名合格的勞動者,才能接納他。
3 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仿真”教學策略
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仿真”教學一般遵守職業體驗、“仿真”教學、頂崗實習教學原則。職業體驗、“仿真”教學、頂崗實習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通過工學交替,達到相輔相成、相互連貫,真正在教學中實現做學合一、情境學習。在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仿真”教學過程中,筆者在遵守職業體驗、“仿真”教學、頂崗實習教學原則基礎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手段,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通過特定的組織形式,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素養的教學策略。例如在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仿真”教學頂崗實習過程中,學生在機修車間進行零部件(配合件)修理時,是利用尺寸保證零部件配合質量好些還是用銼配的方法保證零部件配合質量好些,這就需要他們不斷研討,不斷實踐。而我們教師則要對每個小組的學習過程進行宏觀監控,不斷巡查、觀察詢問;小組帶班師傅則對本小組進行“傳、幫、帶”,對工作過程當中出現的必要問題作出解答。教師和每個小組帶班師傅對學困生給予特殊關照。另外小組之間應定期進行崗位輪換,從而確保學生能夠全面了解企業生產過程并能熟練掌握和使用企業所有的工藝裝備,對機械專業各工種擁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使他們的專業和技術能夠適應企業不同崗位需求,擴大就業面,保證學生能夠在頂崗生產實習期后直接在企業由學徒轉為正式工。
4 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仿真”教學評價
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仿真”教學的評價是一個注重過程、動態的評價。進一步講更是對隱性知識的評價,它對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仿真”教學實施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故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仿真”教學評價機制的確定和評價方式的靈活運用對教學起著很大的推進作用。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仿真”教學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強調知識的應用性。因此筆者制定了兩個考核項目:(1)《學生品行考核評價辦法》,即從學生思想品德、紀律、日常行為等方面對學生思想品德進行全面評價; (2)《學生職業能力考核評價辦法》,即從專業理論、專業技能、生產實踐、生產創新等方面進行評價,形成指導性評價意見。而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將師生評與企業評有機結合,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總之,中職機械專業實訓課程“仿真”教學是基于校企合作,在校企雙元領導下,通過產教融合,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應用實踐以及實習就業有機融合,形成做學教合一模式,實現學生自身綜合職業能力與企業崗位生產能力的有效對接,讓學生成長為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
基金項目:泰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基于“做學教合一”理念的中職數控專業課程開發和實踐研究—以數控車工、鉗工專業課程為例》(2018jksmszdzx005)。
參考文獻:
[1]劉育鋒.中國特色學徒制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2):87-93.
[2]林燚寧.現代學徒制背景下企業培訓困境與提升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1(10):101-104.
[3]謝禾生,陳裕先.基于SPOC理念的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職教論壇,2021,37(04):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