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理順教考關(guān)系,實現(xiàn)‘以考促教、以考促學”是高考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教師在平時試題命制中恰當?shù)厥褂迷},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考”全流程各個環(huán)節(jié)無縫銜接、良性互動,是落實“引導教學”這一核心功能的基本手段。文章從原題使用依據(jù)與使用策略兩個方面加以分析,以期達到高中語文“教—學—考”一體化的效果。
[關(guān)鍵詞] 高中語文;高考;原題
[作者簡介]李觀福(1975—? ? ),男,江西于都人,江西省于都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
原題是指學生在教材學習、教輔使用、平時訓練、考試測試中做過的題目以及高考試題真題。在高考中出現(xiàn)原題肯定會引來質(zhì)疑,質(zhì)疑考試的公平性;在平時考試中使用原題,也常常引來非議,非議試題的質(zhì)量,非議命題的水平,非議考試的效度。而在平時考試中使用原題,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考”全流程各個環(huán)節(jié)無縫銜接、良性互動,有助于理順教考關(guān)系,實現(xiàn)“以考促教、以考促學”這一高考改革的重要目的。
一、原題使用的依據(jù)
(一)從考試的功能看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將“引導教學”納入核心功能,指出“高考必須堅持引導教學”。引導教學也應該成為考試評價體系中的核心功能。使用原題,有利于理順教考關(guān)系,增強“以考促學”的主動意識,可以更好地把學生引導到課堂上,引導到教材上,引導到平時訓練效率上,讓重視課堂、重視教材、重視訓練、重視糾錯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常態(tài)。
(二)從考試目的看
“高考必須堅持服務(wù)選才”,高考是選拔性考試;而平時考試一般是考查師生現(xiàn)階段“教與學”的情況,是診斷性考試,是過關(guān)考試,重在知識梳理與鞏固。在平時考試中恰當?shù)厥褂迷},有助于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厘清問題、鞏固知識,為改進和改善教學方式提供更加有說服力的依據(jù)。
(三)從學習現(xiàn)狀看
在教學實踐中,不少學生輕視課堂,不重視教材,假“練習”,真“題海”。原題再訓練、再考試,還常常會錯,整體得分率也不高。在考試結(jié)束后,學校備課組教師一般都會對原題的得分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學生的得分情況。即使是教師講過、學生練過甚至考過的原題,還是會有學生做錯。
(四)從教學現(xiàn)狀看
教材、資料練習、考試中的原題學生得分率低,固然與學生知識梳理與鞏固不到位有關(guān),但與我們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也有一定的關(guān)系。一是“高仿真”的命題思路。在試卷考查要求和形式上刻意與高考保持高度一致,不少學校與教師從高一開始的第一次語文考試就仿照高考題型、結(jié)構(gòu)、考點、難度、分值等進行試題命制,高一、高二的語文試題可以給高三的學生去考。二是“一步到位”的教學思路。如有的教師在講解高中第一篇文言文就想把所有文言文知識給學生講深講透,拓展練習,落實到位。三是“貪多求全”的訓練思路。教材的例題還沒吃透,課后的習題還沒有過關(guān),就急于旁征博引,拓展延伸。四是“目中無人”的命題思維。有些教師在給高一學生命題時只站在命題者或?qū)W科整體角度,不結(jié)合高一新生的學情特點評價試題難度,往往命題者認為題目容易,可學生測試后,認為難度很大。
二、原題使用的策略
(一)原題使用量的把握
在考試中使用多少分值量的原題并沒有什么硬性的標準,要看考試目的與考試階段。一般來說,月考、期中、期末考試,以不超過總分的20%為宜,開學檢測可以達到40%甚至更多。
(二)原題選擇的標準
考試中使用一定量的原題很容易,但選擇什么題目作為考試原題卻不簡單,同時也十分重要,直接關(guān)系到考試的成效,影響到考試導向功能的發(fā)揮。一般來說,原題的選擇基于下列標準。
1.基于高考。高考客觀上對高中“教—學—考”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促教、促學、導考。因此,要選好原題,一方面要吃透《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選擇能承載核心價值、學科素養(yǎng)、關(guān)鍵能力、必備知識“四層”考查內(nèi)容,實現(xiàn)基礎(chǔ)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四翼”考查要求的原題;另一方面要吃透高考真題,特別是吃透近3~5年的高考真題,選擇與高考真題命題目的、命題思路、命題方法、命題趨勢非常接近的原題;選擇與高考真題考查意圖、選材特點、題型特點、設(shè)問特點、答案擬制等高度相似的原題;選擇能體現(xiàn)高考真題重點考查的知識、題型、能力、方法等方面的原題。
2.基于教材。教材即教科書,是依據(jù)課程標準編寫的,是課程標準基本思想的充分體現(xiàn),是課程標準的主要載體,是學生掌握必備知識、提升學科素養(yǎng)、提高關(guān)鍵能力的重要載體,是學生學科知識、方法、思想的“生長地”,也是高考試題的“策源地”。基于教材的原題選擇,實際就是課程標準的落地,是高考真題研究成果的運用。
基于教材選擇原題,首先,要確立教材的中心地位、基礎(chǔ)地位,樹立“用教材教”的教學理念,既要防止把教材邊緣化,又要防止矯枉過正,把教材“神圣化”。其次,要吃透教材,既要通讀高中階段所有教科書,整體把握學科內(nèi)容、結(jié)構(gòu)、編排與主體,從而構(gòu)建教材體系,又要分冊、分單元、分章節(jié)研讀,分析冊在學科、單元在冊、節(jié)在章、目在節(jié)中的地位與作用,列出冊、章、節(jié)、目要求學習的知識與內(nèi)容、方法與能力,分析這些知識、內(nèi)容、方法、能力之間的前后聯(lián)系,確立冊、章、節(jié)、目的學習重點與難點,從而構(gòu)建知識體系、能力體系與方法體系。最后,要將基于教材與基于高考的研究結(jié)合起來,找到教材與高考的結(jié)合點、生長點。
基于教材選擇原題,可以是直接采用能體現(xiàn)冊、章、節(jié)、目重點知識、典型題型、基本知識與方法的教材例題、習題,也可以是適當改造、重組課本例題、習題。
比如,在命制人教版語文必修三第一單元檢測卷時,筆者選用了2020年全國I卷中文學類文本閱讀《越野滑雪》(海明威)作為原題。選用該高考真題作為原題,是因為該題中的兩個設(shè)問(“兩人在喝完酒離開客棧前有一段一再相約的對話。請結(jié)合上下文分析對話者的心理。”“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將文學作品同冰山類比,他說:‘冰山在海面移動很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小說正是只描寫了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請據(jù)此簡要說明本小說的情節(jié)安排及其效果。”)與單元學習重點“欣賞人物形象,品味小說語言”契合,這與《老人與海》課后“研討與練習二、三”設(shè)計意圖接近,是對海明威作品《老人與海》文本特點理解的深化。
這樣選擇原題,既起到了鞏固教材知識的作用,又能與高考真題無縫對接,充分發(fā)揮了試題的導向功能。
3.基于學情。學情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shè)計的落腳點。以學定教,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考”,針對性才強,有效度才高。一是基于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chǔ)和經(jīng)驗,即學生對該考試內(nèi)容所具備的與該內(nèi)容相聯(lián)系的知識、技能、方法、能力等,這樣選擇出來的原題是對學生當前所需掌握內(nèi)容的檢測,是知識的鞏固;二是基于學生的易錯點、易混點、痛點與堵點,這樣選擇出來的原題是對學生問題的二次過關(guān),是對問題的再次厘清。
以人教版《語文》必修一為例,“閱讀鑒賞”中的第一單元主要學習現(xiàn)代詩歌,“這個單元的鑒賞重點是情感與意象,也可以說是詩歌鑒賞的主要方法”。在命制單元檢測卷或以這個單元內(nèi)容為主的月考卷時,可以選擇以“分析意象”“品味語言”“感受真情”為重點的詩歌鑒賞真題,以考查學生分析詩中意象、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情感、品味詩歌語言的方法與能力,關(guān)于詩歌的其他考點先放一放,不把詩歌階段性考試變成高三階段的詩歌專題性考試。
(三)原題使用的要求
一是在試題命制時年級組對原題的使用要統(tǒng)一指令,規(guī)定原題分值,在試卷中將原題用“*”等特殊符號標識。
二是要落實好中心發(fā)言人集體備課制度,備課組統(tǒng)一教學計劃和進度、統(tǒng)一資料的使用與練習的布置、統(tǒng)一教學重點與難點,對選擇什么原題、為什么選擇這道原題進行充分討論,確保原題選擇的質(zhì)量。
三是考前告知學生原題分值、范圍、題型、來源及原題得分率要求。
四是考后要對學生原題得分率單列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引導學生重視反思自己的“學”,引導教師重視反思自己的“教”,不斷改進“教”與“學”,實現(xiàn)以考促學、以考促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