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天習
摘要: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現代化經濟建設的不斷進步,社會人民群眾對教育行業也隨之提出了較以往更高的要求。為此,初中歷史的教學方法也需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從全新的角度來分析研究其創新策略,摒棄傳統模式下老舊的教學理念,注重于學生綜合素質水平與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從而讓學生成為新時代下的高質量人才。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方法;創新策略探究
引言:
歷史學科是初中階段課程中重要的學科組成部分之一,一直處于新教育理念下改革發展的前沿。歷史的學習也可讓學生對社會現象以及中外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有較以往更為正確的判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評判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于以上情況,歷史學科對初中教育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教師需重視其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
1.初中歷史教學方法創新的意義
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初中歷史課堂是多樣化的課堂,有利于學生未來拓展自身思維觀念,去看待認識事物本質。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歷史課堂更多注重于應試教育體系,目的大多是為獲取更高的成績結果,忽略學生自身的邏輯思維拓展能力,課堂教學過程也變得枯燥乏味,極大的阻礙了學生思維評判能力與綜合思維能力的發展。
教師需明確初中歷史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初中歷史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對課本教材以外的歷史知識進行了解,從而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界事物也較以往有了更為科學合理的正確認知能力。為此,教師應活躍歷史課堂氛圍,增加學生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內容的專注度與積極性,激發其對初中歷史課堂的興趣愛好,使學生在自身學習欲望的驅使下能夠更加投入的去學習初中歷史知識,去切實體會到汲取新的歷史知識所帶來的樂趣,注重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結合,讓初中歷史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生機,使歷史學科的文化性以及其延續性、階段性有了更加深入的發展,既提高了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能力的提升。
2.初中歷史教學方法創新策略
2.1更新教學理念
不同的教學理念對課堂教學策略的實施有著重要影響,教師在對教學活動中所具有的觀點與看法,在對初中歷史課堂進行實踐的過程中,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逐漸滲透核心素養理念,并借鑒其他優秀教師的豐富教學經驗,再結合自身實際教學情況,不斷創新初中歷史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對過去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等的情感領悟能力,讓其思維評判能力與對外界事物的正確認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投影等手段,結合圖片、音樂、視頻等素材直觀增加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與理解力,引導學生將所學歷史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設置歷史辨析主題,結合當下時政對其進行簡單的分析研究,從而培養學生的正確歷史觀念,加深學生對歷史課堂的認知與理解能力,繼而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
與此同時,部分教師往往過于注重應試教育體系,為了應對考試通常根據考試內容來選擇教學課程,被動的生硬灌輸初中歷史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對其印象就是生硬背誦,缺少對歷史在知識的學習以及具體情感領悟,學習到的內容也皆是死板的,學習到的歷史知識皆存在于表面,具有一定的形式化特點。為此,教師需更新初中歷史的教學理念,樹立理想的教學目標,而不是傳統教學模式下令學生處于被動灌輸初中歷史知識的生硬狀態。
2.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也需將學生放到歷史教學的主體地位,將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教學重點,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在歷史課堂中敢于表達自身的觀點與見解,使其對歷史問題中的因果關系以及實際的聯系性有較以往更為客觀、更為正確的掌握能力,在課堂的歷史觀點探討中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培養學生的正確思維評判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正確歷史觀念以及歷史鑒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之間個人能力與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做好每位學生的基礎能力調研,爭取為每個學生創造最適合其自身的歷史學習環境與教學計劃,使其與教師的實際教學進度契合度較高,保障學生對歷史課堂的積極性與興趣愛好,從而營造和諧活躍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氛圍,以此從根源上解決學生處于被動灌輸歷史知識的不良現象,繼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歷史教學的創新策略需要更新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教學實際出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與思維評判能力。同時,教師也需切實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與能力,在學生學習時應以引導者的身份去積極鼓勵學生提出自身的思考與見解,努力調動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愛好,做好學生的能力調研,選擇更為適合學生的歷史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升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郭秀琴.如何深入體現歷史課的價值引領:探究學習方法在實踐運用中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7(9).
[2]徐瑋.地方史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以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為例[J].華夏教師,201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