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君
摘要:數學課堂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主要陣地,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學的要求,也是新課程改革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要全面揭示數學思維過程,激發、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能力。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課堂教學
引言: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得到鍛煉的概括抽象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應用實踐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等邏輯思維能力,此乃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是衡量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數學學習的難度在于數學思維的深度。數學思維的特點是概括性較強,這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難以理解數學知識點,遇到的困難頗多,學習較為吃力,成績難以提高,從而導致學生對數學喪失學習興趣。小學是學生形成思維的最佳黃金階段,如果沒有抓住關鍵時期,后期難以彌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意識到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授相關學習思路,使學生真正地理解、懂得數學,并能在學習、生活中靈活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思維培養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溫故知新,構建新舊知識的鏈接
大家都知道,整個教材部分對于數學知識的安排,都會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是一個螺旋式上升、循序漸進的過程,是讓學生逐漸認知學習的過程,前后每一個知識點都是相通的,有聯系的。許多新授的知識點,都是在以前學過的相關的知識點基礎上,增加難度和深度的,它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體系,都是具備數學知識的完整性和連貫性的。
比如: 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時,我首先給學生呈現了分數: 3 /4; 4 /5;5 /9; 2 /5。然后我讓學生根據上節課所學習的《分數的初步認識》,比較這個分數的大小,三分鐘后,學生回答: 4 /5 > 3 /4 > 5 /9 > 2 /5。我滿意地點了點頭,并乘機提問學生: “4 /5 還可以怎么表達”? 學生回答: “可以將 4 看作被除數,5 看作除數,得出的商 0. 8 是小數”。然后我要學生將剩下的分數用小數表示出來,并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本節重點知識。因此,教師在講授新知時,先要把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理清思路,然后在傳授新知時,幫助學習尋找新知的計算方法和規律,有利于學生順利地進行正遷移,學會并掌握新知,并掌握理順前后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提高計算和發散思維能力。
二、理順聯系,提升知識經驗的水平
新知的學習都是在已具備一定知識和思維經驗基礎上進行的,學習經驗都是經過無數次的前后知識點的不斷練習而逐漸得到的,都是根據已往的經驗去解決新的問題的。而在有些教學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靠以往的經驗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時候教師就得要幫助學生,添補一些學習內容的方法和技巧,使得學生能夠快速地順利解決問題。比如: 在教學《比例》時,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了甲乙兩隊的拔河比賽,甲隊和乙隊分別是 25人,然后我讓學生求比值,學生很快除法計算答出 1: 1,雖然學生很快說出了比值,但是學生對于比例的意義并沒有完全理解,于是我讓學生利用之前學習過的“扇形統計圖”,畫出甲乙隊的人數比例,兩分鐘后,學生完成了任務,并通過數形結合理解得更加深刻。因此,好多前后之間的知識點,雖然看上去不是緊密聯系的,但借助于一些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得新授內容更加明了具體,一學就會,一做就對,可以很好地彌補學生學習經驗的欠缺,做到融會貫通,更加能夠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三、增強認知,辨別同一內容的易錯
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是隨著新的知識的不斷積累而發生質變的過程,才會有新的思考,新的思維,新的觀點。特別是一個新的學習內容包括幾個方法要學生去厘清時,如果不能正確地辨別,搞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往往會產生模糊的認識,相互之間產生混淆,影響后續的學習。比如: 在 教 學《正 比 例 和 反 比例》時,學生很容易搞混淆兩個概念,為了幫助學生辨析清楚這一概念,除了運用舉例子的方法,我還運用了畫圖法,正比例是一條遞增直線,反比例是一條遞減直線,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先教會學生這個內容中的一種方法,等這種方法的學習,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和掌握,再去教另外一種方法,這樣才能便于學生搞清混淆之處,重新建構學習內容的認知模型。
四、創設多元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作為調動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和源泉,是集中學習注意力,并保持持續關注的重要影響因素。為有效引導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對數學進行深度學習和思考,教師要注重對教材內容的深度挖掘,從引入趣味游戲、活用多媒體教學等方式創設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教學活動中。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 五年級上冊“位置”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數學游戲。通過課前導入部分先引導學生對數的位置有一個簡單的概念,然后教師背對學生,隨意說出類似(2,1), (5,4), (3,5)的數對,要求與數對匹配的學生立刻站立起來。這樣在充滿歡快的游戲情境中,學生對數對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刻的印象,實現了抽象問題向形象思維的轉化,有利于在空間位置關系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判斷能力。
結論:
教學是需要教師發揮智慧的過程,是通過想象力描繪未來的過程。在平時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能夠運用差異化教學方法,啟發多種數學解題思路;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生動形象講解知識點;營造教學情境,重視數學思維實踐。從多個角度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最終讓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文福.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實踐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5):90-91.
[2]袁位.淺議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5):114-115.
[3]郭毅江.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21(39):65-66.
[4]鐘芽. 小學數學抽象思維能力培養的調查與實踐研究[D].成都大學,2021.
[5]楊宇君.提高線上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1(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