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19 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共同舉辦的首屆“共同行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高層論壇在光華管理學院召開。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出席論壇并作主旨演講。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金之鈞,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涂瑞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文華、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高健,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管司司長劉衛軍,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綜合處處長郭豐源,部分市區領導、學者、企業代表,以及主辦方主要負責同志出席論壇。
北京大學校長郝平致歡迎辭,他表示,“十四五”時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在碳中和愿景下,解決好減排和發展的關系,事關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布以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同城市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能源研究院等院系積極開展合作,圍繞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議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是北京大學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實際行動勇擔時代使命的體現。北京大學將堅持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努力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為增進全人類共同福祉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解振華特使在論壇上指出,我國正在制定碳達峰碳中和“1 +N”的政策體系,將在十個領域采取加速轉型和創新的政策措施及行動。一是優化能源結構,控制和減少煤炭等化石能源使用。二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的行業盲目發展。三是推進節能低碳建筑和低碳的基礎設施。四是構建綠色低碳的交通運輸體系,優化運輸結構。五是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六是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七是發展綠色金融。八是出臺配套的經濟政策和改革措施。九是建立完善碳市場和碳定價機制。十是實施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增加碳匯。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從碳中和對經濟社會影響角度,厘清了目前對碳中和的四個認識。首先,實現碳中和既是技術問題,也是管理學、經濟學問題。其次,碳中和不僅涉及二氧化碳排放占比高的行業,還需要精準把握對經濟的總體影響,從生產網絡分析中找到碳節點行業。再次,碳中和不僅涉及生產型行業,消費方式的轉變在緩解氣候變化中也將起到重要作用。最后,即使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中心,也存在價格波動大、流動性嚴重不足情況。所以,碳價格的制定要考慮到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需要更好的碳價格形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