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琦 紀萬超 天津中北建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南通港洋口港區黃海大橋二橋工程為南通市洋口港區橋梁和液化碼頭工程PPP項目的子項目,包括下部樁基礎、下部現澆結構、箱梁、橋面、路基、路面、臨時工程、附屬工程等。該工程建成后,黃海大橋將由原來的雙向2車道擴充成雙向4車道,車輛的通行能力將大大地提高,貨物疏通能力也將增強,可適應港區吞吐量快速發展的需要。工程施工區域位于外海,無掩護條件,受風的影響較大,尤其是7、8、9月份的臺風季以及11、12月份的寒潮季,海上涌浪大,最大波高超過3m,持續時間長,影響海上施工作業安全的不確定因素多,施工風險較高。
在安全監管工作開展過程中始終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方針,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分別從組織、制度、技術、資源幾個方面制定相應的保證體系,明確具體的安全監管工作標準、組織、制度與措施,將各個環節有機結合,為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提供有力保障。
2.2.1 保證經費的充足性
該工程項目的安全保證措施方面應科學合理進行安全防護設施設備的設置、完善與改造,按照費用的需求提供充足的資金,主要涉及施工現場安全防護、警示、照明燈具、應急救援器材、安全用電防護費等,在經費充足的情況下,確保海上施工安全的良好管控,發揮不同監管措施、手段的作用價值。
2.2.2 建立健全的組織體系
項目經理作為安全第一生產負責人,對本項目的安全生產負全面的領導責任,同時在組織體系中,應按照相關要求設置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監督并且檢查整體安全生產情況。另外,還需設立安全保證體系網絡,在層層覆蓋的同時每個班組都需要進行安全監管,不能出現空白區域或是盲區。
2.2.3 制定安全培訓制度
在安全保證措施中,應制定針對本工程的安全制度,健全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定期組織有關人員參加安全培訓,尤其是起重作業人員、電焊作業人員、高空作業人員、船員等都需要進行特殊工種的安全技能培訓、安全技能教育。
2.2.4 編制應急預案
編制應急預案是發生安全事故時及時有效做好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有力保障。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工程施工海域范圍內參與施工的船舶及人員編制安全應急預案。
2.3.1 惡劣天氣監控預警措施
本工程地處江蘇外海,常風向為SSE向,次常風向為SE、S向,頻率分別為10.36%、8.52%、8.47%;強風向為NNW向,該方向≥7級風出現頻率分別為0.09%。全年出現≥6級大風的天數為61天。項目部與如東縣氣象局簽訂了按施工工期的氣象服務協議,接受氣象服務信息。氣象信息和未來5天的氣象趨勢由安監部專人通過手機或對講機1頻道告知船駁調度組;海上調度通過高頻14頻道及對講機1頻道發布給各施工船舶、運輸船舶、輔助及交通船。對于難以預報或預報時間間隔很短的突發性天氣,項目部保持與如東氣象臺的聯系,及時將獲取的災害氣象信息通報現場;現場也由專人關注天氣變化,在發現異常天氣現象時,及時與安監部聯系,并在與如東氣象臺確認后立即停止作業,做好防范準備。原則上當預報風力達八級時,啟動應急預案,船舶調度組通知水上施工船舶、人員應做好防風準備。
2.3.2 工程船舶安全生產措施
在海上施工過程中,做好海上施工船舶安全監管至關重要,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工作:①定期對船舶進行全面安全檢查。每個船舶的船長每周都要進行一次安全檢查,按照實際情況填寫“船舶安全檢查評分表”。每個船舶的負責人都要在檢查過程中及時了解是否存有安全隱患問題,及時進行整改處理。與此同時,還要組建專門的安全檢查小組,將船長作為組長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進行船舶安全隱患消除、安全問題整改。定期或是不定期進行各個船舶安全的抽查,落實船舶安全獎懲制度,增強人員在船舶方面的安全管理積極性。②為保證在大霧天氣船舶航行的安全性,每年每個區域大霧天氣來臨之前,都需要安排船員學習、掌握各類儀器設備的應用技能,并且針對羅經設備、雷達設備、GPS設備、燈光聲號設備等進行校驗處理和保養處理,在全面檢查的情況下保證各種設備都能維持在較為良好的狀態,以此維護船舶的安全性。
船舶如遇惡劣天氣時,船員應及時抄收天氣預報,對船舶所處海域的海況氣象結合如東氣象局的預報作出充分的判斷,并立即通過VHF14或者其他通訊方式向項目部報告,項目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項目經理報告,并按照應急響應級別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南通沿海沒有暗礁、島嶼,防浪能力非常薄弱,在臺風、寒潮影響期間,風成浪較大,對施工船舶影響甚大,因此一般大風浪時,超過抗風等級的船舶須進入小洋口船閘避風或到通州灣等地避風。船舶避風起錨時,由船舶調度組合理安排錨艇和拖輪,各船必須服從統一調度。
結合海上施工工藝情況的研究,考慮到在海上惡劣環境下進行施工,機械設備本身的安全性能不同,在現場應合理編制不同的風險點,準確地識別可能會發生的安全問題,安排專門的人員進行全過程監控。在安全風險識別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風險問題的準確識別:海上預制作業的過程中,應該準確識別觸電風險、人員受傷風險、物體打擊風險,箱梁運輸的環節中也要識別機械傷害風險、機械損壞風險、墜落風險問題,龍門吊的作業環節中識別傷人風險、物體打擊風險。搭設海上平臺的過程中,應識別溺水風險、觸電風險、機械傷害風險;在合理、準確識別風險點問題中,還應在現場區域進行安全風險的預控處理,主要針對于人員方面、環境方面、過程方面進行預控。
為確保工程現場環境安全,應加強管理工作力度。首先,嚴格控制工程的質量,杜絕一切因質量問題所出現的投訴事件,引發群體性上訪風險,同時在施工過程中還應遵循安全生產的基本原則,杜絕發生一般性以上的安全事故,現場施工中強調文明施工,做好環保工作,嚴禁將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泥漿、鉆渣等直接往海里排放,按照當地區域政府部門所提出的環保要求標準,避免出現海上環境污染現象。其次,項目部應完善環境安全的管理力度,及時、準確地了解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然后針對性的進行管控和協調,避免因環境的安全隱患導致工程風險。最后,還需重點強化食品衛生方面的管理工作力度,預防因食品不合理管理,出現食物中毒的安全隱患,在現場區域中為保證創造安全性的環境,應制定責任制度,統一安全管理標準,盡可能地將安全達標率控制在95%以上,通過有效的安全管控措施和手段來提高現場安全水平。
綜上所述,在跨海大橋的建設過程中,通常有些因素可能影響海上作業安全,嚴重的話會對相關單位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海上施工過程中,應建立健全安全保證體系、完善安全保證措施、落實安全生產措施,創建安全的現場環境,在各項制度保障下維持現場安全水平,從根本上杜絕海上施工的安全問題,保證安全監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