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婭萍
他,春風化雨般的調解,讓“劍拔弩張”的矛盾糾紛化為“風平浪靜”,使一對對決定到法院解決問題的鄰居成為好友;使一家家老死不相往來的親人又重新團聚。他,滿腔熱情化和諧,真情付出有收獲,是方圓百里知名的“和事佬”,他就是阿拉爾市金銀川街道辦的綠園社區調解員——劉保園。
“從事調解工作碰到的人,常常是苦口婆心地勸說,說出的話有法有情有理有心,打鐵還需自身硬。”劉保園說起干調解工作從頭開始學習的往事。
2020年7月,劉保通過考試進入綠園社區成為一名調解員。從事調解初期,他清醒地意識到:要想干好這份工作,成為一名合格的基層人民調解員,就必須用法律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明確了思路后,開始邊學邊干,但當面對一些較復雜的糾紛和案子時,他還是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因此,他給自己快速“充電”,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一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與既有民事法律對照表、《人民調解法》等放在案頭,學習成為他必備的功課,哪怕再晚再累都要學習。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工作中努力將學習成果向實際工作轉化,知與行統一。此外,調解中他勤問、勤記、勤思考,遇到吃不準的法律問題積極向領導和同事請教、探討。
他善于思考、善于梳理、善于總結。要問劉保園調解成功那么多糾紛案子的秘訣,他笑笑說:秘訣沒有,“五字四個一”就是我的指南和工作要求?!拔遄帧奔矗翰煌粋€“訪”字、突出一個“情”字,緊扣一個“法”字、講清一個“理”字、圍繞一個“和”字;“四個一”即:一聲問候、一杯熱水、一張笑臉、一腔熱情。
劉保園所在的綠園小區,轄區面積1.62萬平方公里,轄區企事業單位36家,商業街三條,居民小區五個,住戶2935戶,9298人。鄰里矛盾增多,社區糾紛復雜;往往是“上邊千條線,下邊一根針”,很多矛盾糾紛就落到社區,劉保園就成了解決這些矛盾的“和事佬”。
“俺們臺州茗城沒有人不知道劉保園,去年三個月時間解決了三年沒有解決的難事,牽扯到每家每戶的利益”。
臺州茗城建于2011年,購房的業主832戶,已居住了七至八年,但因房產老板違法,房產證一事一直得不到解決。住戶曾聯合起來多次找有關部門或者“上訪”,但因各種原因遲遲解決不了。得知此事的劉保園一來就試試這個“水的深淺”。
劉保園白天找有關部門,晚上到臺州茗城入戶走訪,收集購房的資料。用他的話說:受過冷眼,聽難聽話,甚至被拒之門外……。他不灰心,不退卻,數次穿梭在街道和房產公司,陪著笑臉協調多部門和業主。去年10月份,金銀川街道和市房產局、龍鼎房產公司、阿拉爾墾區方圓最終聯合解決了臺州茗城住戶的房產證問題。截止目前辦理居民不動產證相關法律文書154份。
有位名人說過:“人可以不偉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心。”對于劉保園來說,人民調解穩定是第一責任,調解是第一防線。把矛盾調解在基層,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絕不讓一起矛盾轉化為刑事案件。
2020年8月,甲施工單位要修建綠園社區的一段路面,期間要用水用電,與乙方物業協商使用綠化用水。不料,綠化用水淹了綠園社區蘋果2號樓二單元的五戶地下室,其中三家人地下室堆放著貨物,其余兩家堆放著家里的雜物。直接經濟損失18000元。甲乙雙方均說與自己無關,甲方關閉了水,乙方工程也停下來了。
“找不到負責的人,那我們就告到法院解決?!北谎偷挠脩魵夂艉舻卣f。面對當事人的激動情緒和言辭,劉保園鎮定自若,心平氣和地進行心理疏導,迅速同社區人員前往小區了解情況。
通過四天的排查和調取社區監控,他發現了施工方因管理不當,晚上下班之后水閘沒有關,造成水流到住戶地下室。隨即組織三方當事人坐下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各自都讓一步,歷經四次調解,施工方愿意賠付了3戶1.5萬元的損失,三方握手言和,工程也繼續進行。
劉保園,以他的真誠、以他耐心細致的調解工作,架起了與居民相同的連心橋,筑起了社區維護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以人心換人心,以黨心換民心,沉下心來,依法辦事,不循私情,使當事人心悅誠服,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人心都是肉長的,鐵棒還能磨成針呢……”這是劉保園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他是一名退伍軍人,也是一名黨員。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總能第一時間了解掌握群眾身邊的煩心事、揪心事、鬧心事,努力把群眾家門口的事辦到心坎兒上。在上崗不到一年時間里他走遍了金銀川街道社區千家萬戶,熟悉轄區內的樓房、商鋪;一件件糾紛,調解不遺余力,他掌握每一個人的心思,調解方法有效得當,把群眾的麻煩當成自己的麻煩,把群眾的滿意當做自己調解工作的一面鏡子。
據不完全統計,他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30多件,調解成功率達100%,成功化解通過司法程序解決糾紛的案件20余起。引導居民做司法確認八起,居民送來三面錦旗。在調解工作中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難,將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層,維護了社區的穩定。
把和睦送給別人,把幸福送給別人,這是劉保園的追求目標。他念好調解這本“經”,以自己的誠心贏得了眾多居民的愛戴,被親切地稱為俺們的“和事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