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乾,馬愛民,張宇蓉,陳 軍
體育學習興趣在體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已得到諸多研究成果的證實[1],特別是學生對運動的興趣主要源于對運動技能的掌握,而學生缺乏運動興趣的主要原因是:對運動缺乏正確的認識,教學內容過時,無法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單調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運動學習感到無聊;學生運動嚴重缺乏理論和知識等[2]。目標定向是心理學中的一種重要動機變量,它是指個體參與某項活動時所依據的成就目標取向。它不是要實現的特定行為的定量標準,而是個人內心追求的成就取向。成就目標定向理論在教學實踐研究中的結果表明,目標定向理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并且維持這一狀態,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學習目標,為實現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目前成就目標定向理論在中學體育中的應用研究表明:成就目標定向理論對體育成績有重要影響,成就目標定向理論有利于提高體育技術水平[3]。在體育教學中應該要有意識地創造這一目標,掌握目標導向的氛圍,使學生有掌握目標導向的傾向。這可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并使學生專注于通過長期努力取得的進步,和學生自身的內在價值和方向以及活動的參與程度和努力程度。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業成績,而且還能體驗到更加愉悅的運動情感;成就目標定向理論可以更好地關注個體內在動力的動機和維持,更充分地激發學生運動動機。
2019年南通市初中體育中考總成績由現場體育考試成績和學校體育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合計60分。其中現場體育考試分為必考項目和選考項目,合計30分。必考項目為耐久跑,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100米游泳,采用扣分制(本次調查未有學生選擇游泳考試項目)。選考項目有三項(每項滿分為10分),在三類組合項目中,第一類包含200米跑、立定三級蛙跳、助跑正面雙手頭上向前擲實心球;第二類包含男生引體向上、女生雙杠直臂前移、1分鐘仰臥起坐、1分鐘跳繩;第三類包含籃球運球投籃、排球網前自墊球、足球運球繞桿射門。這樣既考察學生的基本素質,又讓學生有一定程度的選擇機會去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進行運動技能鍛煉,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意識,與新課標中的“讓學生形成一到兩項特長”相吻合。現在實行的體育中考模式是以“健康為第一”的理念,這有利于全面提升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且有利于促進學生參加運動鍛煉的積極性,既符合了素質教育的觀念,也切合了大多數家長的想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實施性[4-6]。
采用方便抽樣法從南通市啟秀中學初中三年級中抽取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整群抽樣調查。同時,為了確保此次調查的有效性,問卷采用學生現場集體填寫,并由當班體育老師和班主任共同負責。本次調查發放了96份問卷,回收了96份問卷,共抽樣96人,剔除無效問卷和體育中考免測樣本最終確定有效樣本79人。本次調查時間為這兩個班級參加體育中考現場測試的前一天(2019年4月7日)。
2.2.1 問卷調查法
《自制人口統計學問卷》共7個條目,從性別、是否為獨生子女、是否為班干部、是否參加課外體育培訓、父母是否有運動習慣、學習成績排名方面對中學生進行調查。
《中學生體育學習興趣量表》由國內學者林加彬等人根據個體興趣和情境興趣的理論,并結合自我決定理論編制而成,用以測量和評估中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水平及狀況。量表共26個條目,采用李克特5級計分法,4個分量表分別為情境興趣的激發、情境興趣的維持、個體興趣的萌芽、個體興趣的成熟。經檢驗,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44,分半信度為0.872,重測信度為0.813,可見,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7]。
《運動中任務定向和自我定向問卷》由陳堅等人編制,用以評定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體育活動中的目標定向,預測其面臨成就情景時的目標狀態。該問卷共13個條目,采用5級李科特計分方式,每題從“一點都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記為1到5分。分別累加任務定向和自我定向的分值分數越高,分數越高,說明符合的程度越高,依次判斷目標定向的傾向性。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任務定向0.851,自我定向0.873。可見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8]。
2.2.2 數理統計法
使用SPSS23.0軟件進行分析,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的形式表示,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采用相關分析來分析和了解中學生體育中考與體育學習興趣和成就目標定向之間的關系。
對所得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初中男女的體育中考成績各項目得分及總分、體育學習興趣其余維度得分、成就目標定向各維度得分及總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初中男女生個體興趣萌芽得分(男生43.49±7.59;女生38.88±8.46)、體育學習興趣總分(男生116.49±11.93;女生109.45±16.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547,2.180,P<0.05),男生得分明顯優于女生,原因可能是男生天性活潑好動,對體育運動的學習興趣要優于女生。
初中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體育中考成績各項目得分及總分、體育學習興趣各維度得分及總分、成就目標定向各維度得分及總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管是否為獨生子女,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并不會因此而影響初中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成就目標定向以及他們的體育中考成績。
初中班干部生與非班干部生體育中考成績部分項目得分及總分、體育學習興趣各維度得分及總分、成就目標定向各維度得分及總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他們的體育中考長跑(班干部245.61±25.01;非班干部233.75±13.08)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760,P<0.05),從表3中可以看出班干中長跑耗時明顯高于非班干。原因可能是大部分班干都是通過學習成績來定的而不是體育方面的能力,很多都是越皮的學生體育成績越好。
參加與不參加課外體育培訓的初中生體育中考成績各項目得分及總分、體育學習興趣各維度得分及總分、成就目標定向各維度得分及總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可能是在體育中考背景下的課外體育培訓是以提高體育中考項目成績為目的,情況相較于一般體育課來說具有特殊意義,學生需要取得良好體育中考成績從而不影響升學考試。而體育學習興趣以及成就目標定向在參加課外體育培訓之前就已形成與每個學生的心中,因此是否參加課外體育培訓不會影響體育學習興趣以及成就目標定向。
不管父母有無運動習慣的初中生體育中考成績各項目得分及總分、體育學習興趣各維度得分及總分、成就目標定向各維度得分及總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當今應試教育下,很多學生早早地就步入學堂接受教育,在平日放假時也會有很多來自任課老師的作業,即使他們的父母平常有運動的習慣,也很難在閑暇的時間帶他們出去進行適當的運動,除非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往運動員的道路上發展,否則很難帶動他們運動,因此不管父母是否有運動習慣,并不能對初中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和成就目標定向有影響。
不同文化成績的初中生的體育中考其余各項得分及總分、體育學習興趣各維度得分及總分、成就目標定向各維度得分及總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他們校考成績得分(前10名29.79±0.54;11~20名28.46±2.29;21~30名29.11±1.39;31~40名29.74±0.56;40名以下29.87±0.52)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3.757,P<0.05),11~20名的學生校考成績低于其他名次的學生,原因可能是他們相較于其他名次的學生,更想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成績以及名次,因此在體育校考中也更加努力更想取得良好的成績。
不同鍛煉頻率的初中生的體育中考部分項目得分及總分、體育學習興趣和成就目標定向兩個的各維度得分及總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鍛煉頻率的初中生體育中考項目3(2-3次/月9.86±0.38;1-2次/周9.65±1.07;3-5次/周9.77±0.90;每天1次8.91±1.30)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2.924,P<0.05),一周1~2次的鍛煉頻率其項目得分明顯高于其他鍛煉頻率的得分,可能是鍛煉時的訓練負荷比較大,而每周1~2次的頻率中間給予大量的時間給肌肉休息,這樣既能給肌肉鍛煉部位適當的刺激,又能給肌肉有恢復的時間,從而使分數得到提高。而每月2~3次的鍛煉頻率顯然太少,成績得不到相應的提高。
不同鍛煉強度的初中生的體育中考各項得分及總分、體育學習興趣其余維度得分、自我定向得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其情境興趣激發得分(小強度29.78±5.25;中輕度32.52±4.09;大強度32.62±3.56)、體育學習興趣總分(小強度106.94±17.55;中輕度112.85±15.01;大強度116.15±11.98)、任務定向得分(小強度28.94±4.67;中輕度32.52±3.58;大強度31.21±4.08)、成就目標定向總分(小強度53.17±8.87;中輕度59.15±7.55;大強度57.35±8.62)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3.128,2.939,4.191,2.836)P<0.05),中、大強度的學生得分均高于小強度的學生,原因可能是現在的體育中考對這部分學生來講比較容易,他們只需要繼續保持自己比較好的成績就行了,所以對體育的學習興趣會有所下降。
不同鍛煉時間的初中生體育中考各項得分、體育學習興趣其余維度得分、成就目標定向各維度得分及總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情境興趣萌芽得分(11~20分鐘38.40±9.23;21~30分鐘37.95±8.85;31~59分鐘40.50±7.37;60分鐘以上46.43±5.38)、體育興趣總分(11~20分鐘107.67±16.80;21~30分鐘108.62±16.23;31~59分鐘112.75±12.94;60分鐘以上120.43±10.27)、體育中考成績得分(11~20分鐘58.70±1.73;21~30分鐘57.07±2.96;31~59分鐘57.90±2.58;60分鐘以上58.61±1.20)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5.531,3.569,2.727,P<0.05),鍛煉時間60分鐘以上的學生其情境興趣維持得分及體育學習興趣總分明顯高于其他鍛煉時間的學生,原因可能是學生長時間的鍛煉時間能更好地融入課堂、融入學習體育的情景當中,從而提高體育學習興趣。但是鍛煉時間在31~59分鐘的學生成績高于其他時間鍛煉時間的學生成績,原因可能是學生需要適當的時間進行鍛煉,訓練中考體育項目。而11~30分鐘的鍛煉時間,往往鍛煉的時間太少,起不到提高體育中考成績的作用。
不同鍛煉等級的初中生的體育中考其余各項得分及總分、體育學習興趣其余維度得分、成就目標定向各維度得分及總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情境興趣激發得分(小鍛煉量30.21±5.56;中鍛煉量33.24±3.09;大鍛煉量32.41±3.02)、個體興趣萌芽得分(小鍛煉量37.96±9.01;中鍛煉量41.07±8.20;大鍛煉量45.32±5.63)、體育學習興趣總分(小鍛煉量106.68±17.16;中鍛煉量114.93±12.93;大鍛煉量118.23±10.62)、中考長跑(小鍛煉量236.32±13.85;中鍛煉量241.76±25.21;大鍛煉量236.64±16.86)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4.035,4.631,3.678,P<0.05),中鍛煉量能更好地使學生融入學習情境,提高情境興趣,同時中鍛煉量的中考長跑得分明顯高于其它兩個鍛煉等級的得分。長跑項目是一項需要良好耐力的跑步運動,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鍛煉量去提高肺活量和相應的耐力能力。但在個體興趣萌芽得分和體育學習興趣總分中大鍛煉量所得到的分數更高,原因可能是大鍛煉量能激發個體學習體育的興趣,體會到汗水下學習體育的樂趣。
中學生體育中考總成績與中考項目1、中考項目2、中考項目3、校考成績呈正相關(皮爾遜相關系數r分別為0.352、0.561、0.586和0.585,P<0.01),而中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成就目標定向與中學生體育中考之間的關系無統計學意義(P>0.05),筆者曾與中學體育老師就體育中考與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的相關問題進行過溝通及現場觀察發現,許多中學生從初一和初二開始就進行了體育中考項目的相關教學及練習,而且老師也反映這種教學練習在整個學期或學年的體育健康課程中所占的比重不小。由于中學生過早或長期在體育課堂上就進行中考體育項目的練習,而這種枯燥乏味的體育課極大的降低或挫傷了中學生體育學習興趣,使得學生不太喜歡體育課,而體育學習興趣間接的影響體育學習中的學習動機,即成就目標定向,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抱著體育中考成績不會太差的心理。
教育主管部門應該適當調整南通市中學生體育升學考試方案,提高部分項目的測試標準和難度。此外,由于受到調查條件的限制,本次調查的樣本量較小、樣本來源學校單一也可能造成調查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今后的研究可以通過增加調查樣本的數量和擴大樣本來源學校的措施來彌補上述不足,進一步增加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和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