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晶 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
在籃球運動的開展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當下籃球運動不僅僅是獲取勝利,其中的觀賞性也有了普遍的提高,除此以外,它的普及性也有了巨大的提升,甚至有很多中小學生也開始玩籃球,籃球運動逐漸為廣大群眾所接納。因此,在進行這項籃球技術的教學過程中,則需要從小點做起,從糾正學生的動作做起,進而一步一步、穩扎穩打地提升學生的整體技術能力。而當下的教學過程中娛樂性太強,導致技術性不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扭轉這樣的風氣,將籃球教學真正納入技術性教學的正軌中來。下面是針對初中生籃球體前變向運球的技術特點與教學的幾點建議。
在進行體前變向運球的技術教學之前,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動作要領,接下來學生在此基礎上才能取得一定的進步,否則,即使后面有再好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動作不對,取得的教學效果也會非常一般。因此在具體的籃球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先有示范性動作,讓學生能夠有學習的對象,緊接著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不斷地去調整自己的動作,直到調整到正確的動作為止,在這樣的循序漸進的動作調節的過程中,學生的基礎只會越來越牢固,接下來的教學也將會更加便利。
例如,在學習體前變向運球的技術特點的過程中,其中最重要的動作要領就是避免運球時抬頭,而應該在運球的過程中不斷地將自己的球調整好正確的方向。在練習體前變向運球之前學生必然具備了一定的運球能力,因此想要讓學生運好球并不是難事,而更大的問題在于學生在單手運球熟悉之后不能做到雙手轉換運球。因此,在體前變向運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單手運球的訓練,雙手交替進行訓練,讓學生雙手對球都有了一定的掌控能力之后再進行體前變向運球訓練,其中有一個動作是將球向前推或者向后推等等這樣的調節球的運行方向的一個小動作,而教師在進行體前變向運球的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教學就是幫助學生學會調整球的運動軌跡,如此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好球的運動軌跡,那么想要做好體前變向運球運動自然也會相對而言更簡單一些。
因此,在初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最主要的就是先讓學生自行訓練,而教師只需要進行幾次示范即可,緊接著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便是調整學生的動作,讓學生對體前變向這項籃球技能有一個更加清晰地了解,接下來才能更好地進行后續的教學工作。
在掌握了一定的動作要領之后,學生中存在的巨大問題就是對運球不夠熟悉,尤其是對體前變向運球這一技巧不夠熟悉。因此,在進行動作要領的糾正之后教師便可以將球放在一邊,讓學生進行無球練習,其目的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進行籃球運動的過程中學生如果沒有集中精力,那么很容易會出現一些重大失誤。因此在進行了基本的技巧訓練之后緊接著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注意力進行一定的訓練,讓學生在競爭過程中能夠有足夠的精神力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例如,在本次無球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動作上的一些調整與熟悉。首先是手上的動作,在抓球的五指動作中,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五個指頭進行細微的調整,更需要對學生的一些抬手臂、放手臂等動作進行調整,緊接著可以調整學生的下半身的動作,兩腿之間應該怎樣進行跨步或者怎樣降低自己的重心等等。這些都是在籃球體前變向運球之前所需要做好的一些準備工作。而教師如果想在這樣的練習中讓學生取得更大的突破,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進行了一定量練習之后,開展一次降低重心的體前變向的小游戲。
在這樣的無球練習中,學生就有足夠的精力去觀察自己的動作是否到位,而不是眼光跟著球,不會沒有足夠的精力去觀察自己的肢體??梢?,在進行籃球運動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安排一定量的無球練習活動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有更多的精力去觀察自己的動作,修正自己的動作,為接下來的有球練習做好進一步準備。
有球練習自然就是學生帶著球進行體前變向練習,在有球的情況下,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都會在球上,而常常忽視自己手上以及腳上的動作,因此,在此之前進行無球練習是十分必要的,在無球練習的基礎上,有球練習中教師則更需要專注學生的運球能力的提升,著重培養學生對球的控制力。
例如,在進行籃球體前變向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重復的訓練運動,也可以在其中穿插一些競賽。如將學生分為六或八組,兩個組之間進行比賽,每個組員進行一次體前變向運球活動,而其他的觀戰小組則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水平對參賽小組成員進行評分,后續分享自己的評分原因。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明顯有所提升,競賽活動讓原本枯燥無味的練習有了新的樂趣。除此以外,這樣的旁觀評分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指正相關錯誤,更可以從中不斷學習成長,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錯誤并加以改正。
在這樣的有球練習中,前期教學可以以低速度為主,讓學生有一個緩沖期可以了解體前變向運動,后期教學則可以逐漸提升學生的運球速度,提升學生的反應力,讓學生在真正的籃球實戰中也能夠熟練運用體前變向運球技巧。
體前低變向指的是在運球變向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運球時控制球的高度處于一個比較低的狀態,基本上是在自己的視線以下,這樣的變向運球最大的問題在于部分學生可能會讓球停止跳動,原因在于運球的力度不夠。此外,在這樣的體前低變向活動中,學生可以明顯感到其實它的難度不大,非常適合新手練習。
例如,在籃球體前變向技術的學習中,教師就需要首先知道學生的體前低變向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原地的體前低變向運動。此時,教師還可以讓兩名學生組成一個組合,將傳球和體前低變向運球訓練結合起來,提升練習的趣味性。此間,教師還需要重點強調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定要抬頭。因為體前低變向運用往往都會在視線以下,很多學生就容易出現低頭這樣的動作,但是這樣的動作在正常的練習中是不被允許的,一定會被要求抬頭。
因此,在進行體前低變向的練習過程中,教師則需要重點注意一些小問題,如學生的視線、學生運球變向的速度等。隨后組織學生進行反復的訓練,相信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學生的基礎變向運球能力必然能有一定的提升。
體前高變向,顧名思義就是在體前低變向的基礎上加大難度,將運球的高度調高,一般而言需要高過頭頂。這樣的體前高變向運球不僅要考慮到學生對球的掌握力,還需要考慮到學生本身具備的高度問題。
例如,在籃球的體前高變向運動中,教師在此前必然進行過低變向的訓練活動,隨后才會加大難度,組織學生將球抬高。但是,將球的高度抬高的過程中,學生必然需要采用更多的力氣運球。在大力運球時,籃球的運行軌跡則有了更大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在體前高變向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開始掌握不了籃球的運行軌跡,最終出現“球帶人”的情況,球在哪,人在哪,這在籃球比賽中是非常忌諱的。因此,在提前高變向的訓練中,速度成了其次,對籃球的掌控力成了重中之重。而練習中教師也常采取一定的細節處理,對學生的運球動作進行調節,幫助學生掌握更簡單的運球方式,以便于輕松掌握體前高變向技術。體前高變向運球的技巧在于對籃球的抓力以及對運球方向的測算方面,只有當學生能夠準確地“抓住球”,接下來才能更好地掌控運球的方向,而只有有了足夠明確的運球方向,接下來的抓球才能夠更加精確。這二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缺一不可。
在練習體前高變向運動的過程中,不論是首發球還是中間轉手的球還是說最后的收球都需要有很強的籃球掌握力。當學生練習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師才能進一步加深練習的難度,幫助學生掌握更深層的運球技巧。
在完成了前面所述的所有練習之后,其實學生對籃球中體前變向運動的技術特點必然已經有了一個清晰地了解,在此之后,教師便可以根據學生對相關技巧的掌握情況適當提升教學難度。
例如,在學生完成了之前的所有練習之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行進變向運動競賽”,讓學生在一個一百米的籃球場地中進行行進間的變向運動,讓學生在跑的過程中運球,在運球的過程中進行體前低變向或者體前高變向,具體選擇哪一種變向活動則主要取決于學生對相關變向技巧的掌握情況。如在本次的行進間體前變向運球比賽過程中,先讓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熱身運動,緊接著讓學生分為兩個小組分別站在籃球場地中兩個籃筐的對面,要求學生運用體前變向的技巧將球運到籃球筐三分線內進行一次投籃,投中者加三分,其間體前變向零失誤直接得十分。
在這樣的競賽活動中,雖然是非正式的競賽,但是當教師足夠重視時,學生也會十分重視這樣的課堂競賽活動。而教師在此過程中最大的作用則在于幫助學生糾正自身的行為動作,爭取在這樣的高難度的體前變向運球的訓練過程中能夠讓學生的能力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在體前變向運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提前運球的一些技術特點,更應該教給學生一些合理的戰術技術,讓學生的籃球水平有一個整體的提升,這才是籃球教學的真正重點所在。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體前變向運球的技術之后教師還可以為之準備一些游戲,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有機會對自己的技術進行鞏固和發展。同時,在籃球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注意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讓學生在進行運球的過程中能夠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從而推動籃球教學的不斷提升,甚至于推動籃球運動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