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〇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農場場長 王洪斌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以后,八五〇農場有限公司在第一時間組織學習、宣傳和貫徹會議精神,并把落實全會要求與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在融會貫通、學以致用上下功夫。特別是在謀劃2022年新的工作思路上,明確提出將致力于進行品牌創建,擦亮五大品牌,推動農場有限公司各項工作向著更高質量發展。
“鐵道兵軍墾第一場”——八五〇農場是北大荒精神發源地核心區和鐵道兵軍墾文化發祥地,軍墾文化是農場歷久彌新的名片。60多年前,以王震將軍為旗手,以余友清等為代表,以轉業軍人為骨干,由支邊職工、城市知識青年和知識分子組成的墾荒隊伍來到這片亙古荒原創建八五〇農場,拓荒者雖然來自四面八方,但是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不辜負黨的囑托、人民的厚望,自力更生,辦好農場,屯墾戍邊。當時的條件十分艱苦,創業者以天作被地作床,吃咸菜粗糧,冬天寒風刺骨,夏天蚊蟲叮咬。他們緊握手中的鐮刀鋤頭,憧憬美好未來,以鋼鐵般的意志開墾荒田。是他們的勤勞與智慧,創造了八五〇的奇跡,在墾區的大規模開發建設中起到了先行先試、積累經驗、示范推廣的重要作用。在開墾八五〇的過程中,部隊軍人和其他建設者吃苦耐勞的作風和當時惡劣的環境及地域文化相結合,使八五〇成了“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誕生核心區,即“軍墾之魂”,這就是軍墾文化的核心。軍墾文化離我們很近,文化的演繹者就是眾多墾荒前輩;軍墾文化又離我們很遠,以至于后代感到很陌生。所以,弘揚軍墾文化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農場的發展離不開軍墾文化的引領,而農場的文化需要在歷史傳承中去挖掘和沉淀。軍墾文化是八五〇農場建場六十年多來最大的文化特色,也是公司化改制后提煉企業文化的核心。多年來,八五〇從挖掘軍墾文化資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不斷加強軍墾文化品牌的打造。2021年6月26日開館的八五〇軍墾開發建設紀念館被集團授予“北大荒精神教育基地”和“第一批北大荒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基地”稱號。“荒火燎原”景區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建黨百年百條精品紅色旅游線路”上的景點之一,被集團評選為“北大荒十大網紅打卡地”,農場被省民協和黑龍江農墾管理干部學院分別授予“軍墾文化傳承基地”和“北大荒精神教學研究實訓基地”光榮稱號。雖然,農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打造文化強場還有一定差距,未來八五〇將把軍墾文化與集團發展戰略、與企業發展有機結合,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內涵,打造特有的文化品牌,讓軍墾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近年來,八五〇農場有限公司黨委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黨的建設與企業化改革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全面落實黨組織重大經營管理事項前置研究討論程序。“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取得明顯成效。黨史學習教育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持續深化。黨群干群關系更加融洽和諧。基層黨建基礎持續夯實,全面抓好“三會一課”等黨的組織生活制度的落實,實現了基層黨的組織生活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扎實開展北大荒堡壘工程,2個黨支部被評為總局北大荒堡壘工程示范黨支部,10個黨支部被評為管局級“八星堡壘工程”示范黨支部。下撥專項黨建工作經費40余萬元,健全完善黨員活動室9個,新建260余平方米黨群服務中心,黨內生活標準化進一步提升。黨建載體活動持續創新,圍繞“黨建領航工程”精心實施“七融工程”,持之以恒推動基層黨組織及黨員干部在服務民生、結構調整、產業營銷、職工增收等方面的作用,形成了“一支部一特色、一品牌一陣地”工作格局。
公司化改制以后,農場有限公司完善黨的全面領導制度體系,切實把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有機統一。不斷鞏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堅持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把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職工收入作為靶標,把黨組織建在產業上、將黨員干部作用發揮在經濟發展上,努力培育一批重實效、有活力、管長久的特色黨建品牌,為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八五〇內陸港位于黑龍江省水稻主產區的核心,是本地區周邊重要的糧食集散地,是黑龍江東部和三江平原南部的主要外運出口基地。港區基礎設施健全,具有強勁的潛在發展能力,現有倉容18萬噸,簡易倉容26萬噸,烘干塔15座,日烘干能力5 500噸。周邊龐大的貨源和運輸需求促使港區成為本地區重要的糧食集散地和物流轉運站。內陸港已成為鐵道部戰略化裝車點、哈爾濱鐵路局散糧裝車點,并與中海集裝箱有限公司、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信風海運集團建立了合作關系,開展鐵海、陸海多式聯運,為拓展南方糧食貿易和產品市場提供有力支撐。內陸港良好的收儲條件和較強的加工轉化能力,為拉動本地區糧食生產、加工、貿易、物流提供了良好的產業支撐和發展平臺。目前,港區已輻射場內企業18家,以物流加工和農產品銷售、糧食倉儲為主。加工企業年加工水稻能力為100萬噸,每年生產優質大米60萬噸,具有強大的產能儲備,可拉動1萬戶家庭農場穩定發展。加工副產品可以得到深度加工和綜合利用,有效延伸了產業鏈。
下一步,八五〇農場有限公司將不斷完善產業功能,向高、精、深、強方向發展,爭取農場糧庫新增3萬噸倉儲擴容建設,建設大型物流節點,5年內實現年吞吐量150萬噸的目標。發揮港區產業優勢和載體作用,發展循環經濟,逐步形成全流程、多產業的生產格局。充分發揮鐵路專用線效能,以此為平臺,拉動牡丹江分公司經濟的快速發展,努力打造全省一流、墾區第一的稻米加工和物流園區品牌名片,將八五〇內陸港建設成繁榮區域經濟、展示企業形象、吸引外部投資的“一座平臺、一個窗口、一張名片”。
在創建現代農業品牌方面,八五〇農場有限公司重點從農業標準化、科研基地、智慧農業、綠色有機農業發展等方面開展工作。在農業標準化建設方面注重打造“標準”名片,堅持“四全”標準化。一是全作物農業生產標準;二是全面積農業生產標準;三是全過程農業生產標準;四是全方位農業生產標準。在科技園區建設方面重點打造“科技”名片。充分發揮園區“現代農業展示、科技創新研發、成果轉化示范、技術推廣帶動、農業人才培訓、休閑旅游觀光”六大功能,精心打造現代化科技龍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園區分為農業科研、農業氣象、土壤化驗和信息中心四個部分。2004年1月,該園區成為首批總局級農業科技園區,同時被省科學技術廳授予黑龍江農墾綠色糧食生產技術推廣示范基地。2011年4月,再次被省科學技術廳授予“十一五”期間全省科技成果推廣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2年4月,被農墾總局授予墾區優秀科技創新團隊榮譽稱號。目前,八五〇農場有限公司科技園區為省水稻、玉米、大豆、麥類四大作物第二、三積溫帶區域試驗點,每年承擔預試、區試、生試品種試驗800余個,同時承擔農業農村部、省、集團及分公司、農場有限公司各試驗示范項目70余項,重點包括農藥肥料聯網試驗、耕地質量監測保護監測、肥料效益試驗示范、水稻產業技術體系示范、有機除草技術試驗、基質育秧試驗、綠色生資試驗。現代農業示范中心已成為良種繁育基地、新技術示范基地、農業培訓基地。在智慧農業發展方面打造“數字”名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抓手,推進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在農業生產及管理環節的應用。一是應用智能有氧催芽系統實現全場水稻100 %統供芽種;二是水稻全面積應用農墾全面質量管理系統開展產品質量溯源管理;三是在農業機械方面以智能農機更新為方向,農機更新向智能化、數字化、無人化方向發展;四是加快小型無人農場建設,初步實現插秧、灌溉、水肥一體化、病蟲害防治、收獲等環節的無人化作業。在綠色有機農業發展方面打造“生態”名片,結合黑土保護工作,按照“增、保、控、養”的技術路線,采取農機農藝相結合,作物全面積應用秸稈還田培肥地力技術,水田推廣旱平免提漿技術,旱田實施深松整地等保護性耕作技術。下一步,農場有限公司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委、集團的各項戰略,以集團“1213”工程體系和“32366”任務體系為引領,以科技為支撐,以全程農業標準化生產為核心,不斷優化種植結構,不斷提升農業裝備水平,全力提升現代農業水平。
為講好八五〇故事,打造“優質”名片,農場有限公司重點打造“將軍緣”和“八五〇”兩個具有軍墾文化底蘊的產品品牌。
一是推進“將軍緣”品牌建設。“將軍緣”品牌寓意八五〇農場的創建與發展離不開王震將軍的關心與支持,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與汗水。“將軍緣”牌產品以深厚的紅色墾荒文化底蘊為依托,以全程無污染的現代化種植基地為基礎,全程應用蚯蚓有機肥種植高、中、低端“將軍緣”系列大米。
二是推進“八五〇”品牌建設。“八五〇”產品品牌寓意為八大優勢(歷史、基地、地源、水源、品質、技術、加工、物流)和五個統一(統一品種布局、統一規程、統一管理、統一投入品供應、統一收購),全程可追溯。同時,稻米生產地八五〇農場被譽為“鐵道兵軍墾第一場”,樹立了以“八五〇”為核心的品牌形象,意義深遠。下一步,農場有限公司將不斷在品牌建設上發力,重點加強品種選擇、品質提升,開發具有公司特色的中高檔產品研發,采取線上線下立體式營銷方式,加快品牌建設與推廣,為農場有限公司的發展增添動力。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習近平總書記親手擘畫了黑龍江農墾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宏偉藍圖。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又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為了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八五〇農場有限公司將始終把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心無旁騖致力于發展現代農業,擦亮五大品牌,向著更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