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蕾
(1.隴東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2.全州大學法學院,韓國 全州 55069)
E-court模式即Electronic Court System,即電子法庭系統或者電子訴訟系統,關于這一概念還有其他的表述,本文為了表達的統一將E-court系統統一稱為電子訴訟。迄今為止,中外法學學術界關于電子訴訟尚未給出統一的明確定義,但是關于電子訴訟的分類,學術界主流認為電子訴訟分為廣義電子訴訟和狹義電子訴訟兩種,廣義的電子訴訟是虛擬化、數字化與無紙化法院或無紙化訴訟的整合性概念,既包括法院案件管理與司法行政意義上的“內部電子法院”(Internal e-Curia),也包括為法院和當事人之間的法律交往提供服務的 “外部電子法院”(External e-Curia)[1]。前者集中于法院的信息化建設,包括法院的辦公自動化、電子化人力資源管理、電子財務系統、電子公文系統、審判績效網絡評價系統等;后者也稱為狹義電子訴訟,主要應用于電子提交訴訟文書、電子送達、視頻庭審等訴訟事項,涵蓋到起訴、審前準備、庭審等程序環節①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推進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法發〔2014〕23號)將發展電子訴訟的重點工作列舉為:信息查詢、訴訟指引;預約立案、網上立案;受理申請、材料接收;聯系法官、網上閱卷;網上信訪、預約接訪。。本文中出現的E-court模式是指主要應用于電子提交訴訟文書、電子送達、視頻庭審等訴訟事項的狹義電子訴訟。
電子訴訟的功能不僅是提高訴訟效率,還要整合法律資源[2]。司法活動的信息現代化是順應社會信息化的趨勢,在E-court模式下的訴訟很大程度上是符合訴訟經濟原則的,促進了案件的訴訟效率。目前國內的電子訴訟主要集中在民事電子訴訟領域,一般認為民事訴訟過程相比較刑訴和行政訴訟更適合引入現代通信技術,這與民事訴訟過程中當事人的高度自治性、協作性有關,與此相對應的是,刑事訴訟法需要實現國家刑罰權,行政訴訟法需要對公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進行處理,這部分的程序顯而易見地高出民事訴訟一大截,換句話說,它們發展電子訴訟的適宜性不及民事訴訟[3]。司法實踐中受相關案件當事人、公檢法機關對在線庭審的認知水平和各地電子訴訟建設的硬件配備等限制,一般而言,在線庭審與傳統線下庭審的關系發展出“輔助性模式”和“并列性模式”兩種不同的模式[4]。即便如此,電子訴訟在刑事領域的實踐推進,改進完善,仍然是目前的趨勢。在各區域法院推進刑事電子訴訟的過程中,相關法律依據還未明確,具體操作標準也尚未統一制訂,再加之,區域經濟差距導致的法庭建設、推廣適用程度和訴訟效果這些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所以,目前,各區域的刑事電子訴訟不僅發展差距大且具體細節還有待繼續探索,但是無論如何,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的差異就導致了在刑事電子訴訟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存在唯“效率論”傾向,不利于保障案件裁判的質效[5]。如何在保證被告人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兼顧訴訟經濟效益,這是實踐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關于刑事電子訴訟的案件適用范圍各區域規定不一,但是主要集中在輕微刑事和簡單案情的非疑難案件。關于這類案件,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四條中規定了刑事簡易程序,相比普通程序,簡易程序具有程序簡化、效率較快的特點,且只能適用于基層人民法院審理的一審程序。隨著目前刑事電子訴訟程序實踐的持續推進,探索普通刑事案件的電子訴訟就有了必要性的價值。
普通刑事案件適用電子訴訟,使得訴訟相關人士可以不受時間和場所的限制,直接接觸刑事司法信息,同時訴訟信息通過網絡共享,擴大了審判程序的透明度。電子記錄幾乎不受物理空間的限制,因此無需再拘泥于記錄的保存期限,可以永久保存案件記錄。同時通過永久保存的記錄,可以保障再審案件及上訴案件的正常、忠實審理。因此,刑事電子訴訟可以提高刑事司法程序的透明性。
電子訴訟有利于保護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基本權利,以逮捕為例,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規定,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時,應當寫出提請批準逮捕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并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同時《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也規定了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諸如這樣的審批和決定程序,在實踐過程中需要記錄和整理很多紙質材料,花費很多時間。而且,將材料交遞到檢察機關也需要時間。如果材料是電子材料,就可以節省傳送所需的時間。這不僅有利于迅速實現刑事程序,也有利于縮短強制措施的實際限制人身自由期限。即電子訴訟可以使刑事程序迅速進行,防止因資料記錄而產生的不必要的拘束,對保護嫌疑人與被告人權利作出貢獻。
刑事案件的電子訴訟有利于提高訴訟效率,優化訴訟資源,普通的庭審首先要將被告人從看守所提審至法院,中途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且還具有不可控的安全性風險。而適用電子訴訟這一模式時,被告人可以直接在看守所完成庭審過程,節省了提審被告的時間、避免了突發狀況。同時,在傳統刑事訴訟案件中,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是一項法定的訴訟制度,但是在實踐審判中卻并不是必需的訴訟安排,刑事訴訟當事人們也對這種現狀習以為常,新刑事訴訟法頒布之后,出庭作證制度本身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證人和鑒定人出庭難、作證難的困局卻并未得到很大的解決,問題仍然存在。部分證人因為路途遙遠或者因刑事案件的特殊性害怕打擊報復而不愿意出庭作證,電子訴訟很好地解決了遠距離的奔波,同時因為訴訟雙方不在同一空間內進而減輕了證人的心理壓力。目前國外一些國家利用先進的視頻影像技術將證人的面孔和聲音進行技術處理,進而可以有效解決證人害怕打擊報復的擔憂。總之,刑事案件的電子訴訟有利于提高訴訟效率,優化訴訟資源,解決現在刑事案件存在的部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