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井辰 鄒 凱(通訊作者)
(湖北和楚律師事務所,湖北 黃岡 438400)
不管是哪一個類型的企業,都必須對可能出現的刑事風險進行明確,并盡可能實現風險的事前控制。由此,企業刑事合規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就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義。一般情況下,企業刑事合規中注重的刑事犯罪風險分別為企業整體單位犯罪、企業內部人員及機構以及企業被害主體三個方面的刑事合規風險。并且從實際上來看,需要對企業刑事合規的基本內容以及相關的方案進行充分明確,構建科學合理的落實制度,保障企業刑事合規對自身的犯罪防控作用進行發揮。
1.預防企業刑事風險
因為國家法律法規不可能與各企業的經營完全相符,所以,為了降低風險發生率。企業的內部必須切實落實風險管理工作,在此過程中應用企業刑事合規,可以對企業犯罪起到防控作用,也就是可以采用審查的方式盡早發現可能出現的刑事法律風險,且對于已經形成的刑事風險,也可盡量降低傷害,從而可以為企業利益的最大化提供保障。
2.綜合功能
刑事合規可以預防犯罪、分擔社會責任以及維護企業名譽,有利于提升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安全性,強化企業員工的責任意識,提升企業的名譽,使企業價值不斷提升。
1.建立企業刑事犯罪事先預防機制
企業開展經營及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針對某一業務或是關聯行為,需要考察其是否存在刑事法律風險,此時應用企業刑事犯罪事先預防機制,可以有效避免企業與刑事犯罪風險進行接觸,可以說是對法律風險進行防控的成本最低且最為有效的措施,同時也能夠強化企業整體的危機意識。
2.建立企業法律事務刑事合規融合機制
保障刑事合規能夠有效融合至企業整體的法律事務之中,使企業法律事務能夠對刑事合規進行突出,進而實現整體上法律事務的規模化和系統化。
3.建立企業刑事法律風險全面調查機制
企業內部能夠更加充分地意識到完善法律事務的意義,法律風險可以在企業內部獲得更加充分的認知,更有利于企業方面明確自身所占據的法律風險點,同時對相應的預防機制進行建立和健全,有利于企業對于自身工作進行合理控制。
在單位犯罪認定方面,為了有效預防犯罪,可將單位犯罪的范圍設置為主管人員以集體利益為目的的犯罪行為,以及由企業領導計劃失誤導致的單位成員以集體利益為目的的犯罪行為,可以有效避免企業防范工作不完善所導致的風險出現,促使企業管理工作更加合規,并提升企業的經營水平。
在定位刑事風險點工作完成之后,即可正式開始落實企業刑事合規工作。在此過程中,需要對尚處于零散狀態的刑事風險開展系統化的處理工作,選定其中刑事法律風險再進行專業的分析,以明確刑事法律風險發生的概率、原因及可能引起的后果,并且,風險評估工作結果可以作為對刑事合規計劃進行全面制定的重要輔助[1]。
在企業制定合理的合規計劃之后,若能夠對其進行有效實施,則有利于降低事實上的刑事犯罪概率,也就體現出了企業方面對于刑法的充分尊重。由此,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減免企業的刑事犯罪刑罰甚至免除刑罰,以促使企業合規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也有利于為其他企業遵守法律法規以及開展自我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充足的動力。與此同時,因為企業刑事合規落實情況能夠成為定罪依據,所以,若企業故意漠視刑事合規,則可入罪,并能夠對刑事制裁程度起到重要影響作用。
1.為企業提供便捷且獨立的、對刑事犯罪風險進行和確認的途徑,并及時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建議或幫助;2.根據企業實際發展情況,采用多種形式的服務主體以及評估主體,及時為企業提供最新的刑事犯罪風險預警,以充分強化刑事合規、企業業務及外部法律之間的關聯;3.對企業內外部有關于刑事合規的建議和意見進行充分收集,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工作內容,以提升刑事犯罪風險預防效果;4.合理評估企業中刑事合規的應用效果,同時對于企業刑事合規的應用能夠具有清晰的認知,保障相關評估工作長期、穩定且真實;5.針對緊急事件、重大事件以及突發事件建立起具有針對性的刑事合規應用程序及方式[2]。
在企業之中,刑事合規得以順利落實的關鍵即為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從客觀上來看,工作人員對防控機制內容進行充分遵守,可以為企業刑事合規制度落實打下良好基礎。與此同時,企業管理人員一般對于法學專業知識不夠了解,難以對重大決策中所包含的法律風險進行準確判斷,也就需要優秀的專業人才參與到工作之中,為企業的發展經營提供更加具有建設性和安全性的建議。
執行步驟為刑事合規的關鍵。雖然多數企業在創立之初,均具有相應的風險防控機制,但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風險防控機制逐漸處于被忽視甚至被棄用的狀態之中,所以執行步驟屬于刑事合規整體的核心。與此同時,還需根據實際情況應用外部監督機制。因為當前我國正處于對企業監管法律體系進行構建的狀態之中,開展特定企業刑事合規監督工作,已經成為相關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
對于已經形成的、具體存在的法律風險,應予以與刑事犯罪的風險預防工作同等的重視,以避免采用消極態度處理引起的更加嚴重的損害。從實際上來看,若企業處于一種特定的情形之下,例如高管被限制出境、特定的事件或人員被調查等,即為企業中將出現刑事風險,此時需要盡快針對后續的風險發展進行預測,并盡早提出全面的防控措施,以控制風險的發展。與此同時,也需要對企業刑事犯罪回應機制進行構建,在事件發展至訴訟階段以后,可以通過刑事合規對企業可能需要面對的罪名及懲罰進行判斷。
評價刑事合規工作效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刑事合規在企業中的工作規模以及與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契合程度;2.在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之中,刑事合規所擁有的地位以及能夠發揮的作用;3.通過刑事合規有效預防、發現以及化解的刑事犯罪風險類型及數量;4.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對于刑事合規相關工作的參與情況;5.企業以刑事合規相關建議為基礎的調整情況。
刑事合規屬于“激勵”,而并非“懲罰”,所以在立法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出罪機制,以促使企業刑事責任能夠與單位增強刑事責任處于平衡狀態。從整體上來看,刑事合規的出罪機能包括兩個方面:1.企業內部已經對合規計劃進行合理應用,表示企業內部具有主觀危險性,且事先預警刑事風險符合刑事合規要求,由此,企業及相關責任人刑事責任可免除;2.若違法性認知錯誤的存在難以避免,也就是說,如果企業可以證明自身交易行為完全合法,導致損害出現的原因在于信息缺失,在此情況下,對于刑事責任的追究可以選擇從輕,甚至將刑事責任免除[3]。
根據上文,企業刑事合規在企業的經營發展之中占據重要地位,所以需要首先明確企業刑事合規的基本內容,再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構建策略,以促使企業中存在的刑事風險持續降低,也有利于推動企業得到健康可持續發展,且經濟效益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