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南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外語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在大學英語混合學習環境下,智慧課堂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的有效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英語學習經驗,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與此同時,智慧課堂的應用豐富和創新了現有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靈活應用實現智慧型學生的培養。但是,如何將智慧課堂有效應用到大學英語混合學習環境下,需要進一步研究。
目前,學術界還沒有給出智慧課堂的定義。從教育視角分析,智慧課堂與知識課堂相對,講究以“智慧”為核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開發和增長學生的智慧;從信息化視角分析,智慧課堂指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來構建充滿智慧的課堂教學環境,進而實現教學的信息化與智能化。綜合以上兩點,可以明確智慧課堂的應用要以智慧化的教學環境為基礎,注重智慧教學過程與智慧教學方法的應用。智慧課堂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結合,就是將網絡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結合,發揮教師教學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學手段智能化及教學模式智慧化是智慧課堂最突出的兩個特點。只有將智能化技術與智慧化教學充分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課堂教學的智慧化、智能化發展。
首先,智慧課堂中教學手段的智能化離不開“云—臺—端”服務平臺的應用。“云”指的是智能云服務,如學習資源的閱讀與下載、在線課程的學習、智能化作業,智能化閱卷及學習反饋等;“臺”指教室智能平臺,需要引進大量的教學軟件和教學硬件;“端”指智能端應用工具,包含管理端、教師端和學生端三方面。管理端的功能是管理學生的學習行為、課堂教學及班級;教師端的功能是制作微課、教師之間的授課交流與評價及智能實錄等;學生端的功能是接收與管理學習任務、完成作業,以及和與同學或者教師互動與交流。
其次,教學模式的智慧化在于,通過發揮師生智慧來優化當前的教學過程,進而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啟迪學生的思維,增長學生的智慧。教師要為學生設計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學習活動、實踐活動及研究活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感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成長為智慧型的學生。在智慧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利用網絡完成知識點的學習,然后再通過頭腦風暴討論研究,有效啟發學生的思維,增長學生的智慧。
運用智慧課堂可以發現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優缺點。在大學英語混合學習環境下,應通過各種現代化教學軟件與設備打造系統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給予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應用智慧課堂還可以消除傳統教學模式的枯燥,引導學生樹立全新的學習意識,讓學生不再為了學習、為了成績而學習,而是先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知識的博大精深,再帶著興趣參與到英語知識的學習與研究當中。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狀態是積極的、主動的,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進入深度學習狀態,并獲得思維層面的提升。此外,在大學英語混合學習環境下,要借助智慧課堂幫助學生實現綜合素養的提升和智慧的增長。[1]
混合式學習是將傳統學習方法與網絡學習方法結合的學習方式,而智慧課堂則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在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環境下,智慧課堂的應用在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大學英語混合學習環境下,智慧課堂的應用需要遵循四大原則:一是前端分析原則,即教師要先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學習需求進行分析,然后結合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教師的教學目標制訂出階段性的教學方案。二是融合創新原則,即教師要對現有的教學工具與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并加大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引進力度,并與教育教學融合,提升教學質量。三是以人為本原則,即教師要充分意識到自己在教學課堂中角色的轉變,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然后通過各種引導措施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四是協同合作原則,即教師要重視課程設計、教學安排及科研活動,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并通過小組協作交流來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協作能力。
站在教學目標角度分析,智慧課堂要以“會教”“會學”的“知識內化”為教學目標,以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習慣為基礎,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活躍性與延展性。
站在教學資源角度分析,智慧課堂要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優勢,全面搜集、整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各種信息、案例,通過專業團隊的梳理、優化,成為能被學生應用的資源。
站在教學內容角度分析,智慧課堂與傳統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教學內容更具開放性和綜合性,學生可以結合線上和線下學習,吸收、內化教學內容。教師要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結合學生的學習進度,靈活調整教學內容,
“大學英語應大力推進最新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融合……使學生朝著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和個性化方向發展”,是《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提出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這一目標與智慧課堂的應用目標相契合。在這一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智慧課堂在大學英語混合學習環境下的應用分三個階段:一是課前階段,以學情分析為主;二是課中階段,以師生互動為主;三是課后階段,以個性化輔導為主。智慧課堂包含學情分析、預習測評、教學設計、情景創設、探究學習、實時檢測、結語提升、課后作業、微課輔導、反思評價[2]十個應用步驟。
智慧課堂的應用離不開現代化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在大學英語混合學習環境下,要想保證智慧課堂的效果,必須組建一支智慧型的英語教師團隊。首先,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中心,要發揮好引導、服務及監督的作用。其次,教師要夯實英語功底,提升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能力,擁有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最后,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借助團隊的力量,設計課程教學方案,搭建網絡平臺,整合教學資源,分析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而不斷優化智慧課堂的教學過程。[3]
除了智慧型英語教師團隊之外,還需要組建一支技術團隊,專門負責系統的維修與保養、設備的調試與運行,以及校內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與指導,為智慧課堂提供保障。
在大學英語混合學習環境下應用智慧課堂,需要對大學英語教材進行深度開發,將教師的觀念由傳統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以教材為基礎,其教學內涵又高于教材,教材內容要優先選擇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大學英語“人文性”與“工具性”目標的實現。教師要教會學生一些實用性技能,如英語面試技巧、應聘簡歷撰寫技巧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既提升了的英語水平,又掌握一定的社會技能。
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英語學習基礎,個體之間的差異較大,但一直以來,大學英語教學都使用同一套教材,教學進度也基本一致;再加上英語課時安排有限,教學內容復雜,教師的精力又十分有限,根本無法兼顧所有的學生,因此,因人施教的教學理念始終得不到落實。而微課資源的開發,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這樣一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提升,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資源的開發拓展英語教學內容,突破時空限制,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智慧化的教學環境,即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充分結合的教學環境。構建線上教學環境,需要教師準備充足的線上教學資源,學生擁有相應的移動通信設備,滿足自主學習需求;此外還需要構建教學平臺。而線下教學環境就是教室環境,教師要意識到自己不再是課堂上的權威者,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與幫助者。智慧化教學環境的構建,涉及課前、課中及課后充分結合,線下與線上教學無縫連接。[4]
此外,應積極引進網絡設備、電子設備、顯示設備、傳感設備及網絡平臺等,應用現代化技術構建智慧化教學環境,打造智慧校園。為了保證質量,還要進行成本核算,規范建設資金的使用行為,加強財務監督,提升建設資金的利用效率。
首先,要實施過程性評價,即借助智慧化學習平臺,搜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及教師的教學信息,然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客觀而全面的評價,通過嵌入式評價、階段性評價及期末考試評價等方式,引導學生推進學習進度,加速學習計劃的實施與完成。其次,要實施多元化評價,即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英語技能的應用,英語課堂學習過程的表現等進行評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智慧課堂,完成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最后,要實施總結性評價,即針對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通過測驗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考評,然后將其納入綜合性評價當中,整合其他評價方式,為大學英語教學活動評價的全面性、細致性及綜合性提供保證。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構建混合學習模式、應用智慧課堂有著十分突出的優勢。為了保證智慧課堂在大學英語混合學習環境下的應用效果,要組建一支智慧型的團隊,加大大學英語教材的二次開發力度,注重微課資源的開發,構建智慧化教學環境,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