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玥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南京 210089)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p>
“明大德”就是要忠黨愛國,“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大“疫”即是大考,考驗著每一名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忠誠和熱愛。2021年以來,隨著疫情的反復,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這場“戰役”不會在短期內結束。世界上不少病毒專家都認為,新冠病毒很可能是一種常駐病毒,世界要學會與這種病毒共存。因此,在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思想引領、輿論引導對防控態勢的積極向好勢必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在校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共識凝聚、注意防控、獻策獻力等已經并將繼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實踐育人功能的根本價值是立德樹人。如何提高中國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是當前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實踐育人理念為探討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它代表的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一種新的教育觀念和一種新的育人模式。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下稱《團章》)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領導的行動綱領。在2018年版《團章》(修訂版)中,明確了團的建設必須貫徹的六項基本要求,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把幫助青年確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作為首要任務,堅持服務青年的工作生命線,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改革創新,堅持從嚴治團”這“六個堅持”。因此,實踐育人既是共青團組織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基層團組織工作的重要法寶。
高校共青團實踐育人,即共青團在各類組織活動中突出活動的實踐性,強調學生的自主教育、自主發展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對學生形成有效的思想引領作用,堅定思想意識,實現全面發展。
高校院團組織既是學校共青團組織開展工作的堅實基層力量,也是團支部作為基本工作單元的上級組織者。院團組織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以團學活動為平臺,以素質拓展為載體,以組織建設為保障,制定服務團員青年成長成才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共青團實現實踐育人的重要環節。
第一,豐富思想引領形式。在重大節點組織各支部開展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國學聯二十七大精神”等專題教育活動。積極推進“青年大學習”與黨史學習教育,在學院層面舉辦微黨課大賽,選送優秀黨員、團員學生參加學校及更高層級的比賽,開展建黨100周年知識競賽、紅歌晚會等愛國愛校特色文化活動,以賽代教,強化青年學生的黨史知識儲備,推動學生學黨章、憶黨史、守黨規、強黨性。
第二,革新思想引領內容。結合時下熱點,在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舉辦線上抗“疫”先進事跡報告會,通過開展青年團員對話武漢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通過活動弘揚抗“疫”精神。開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主題活動,倡導節儉之風。積極報道青年團員在南京祿口機場志愿服務的先進事跡,調動青年團員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積極性,表彰先進典型,同時做好防護宣傳,普及病毒預防知識。
第三,建設思想引領平臺。2020年,我校重視對網絡自媒體平臺的監管和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媒體平臺在防控階段的優勢作用。以筆者所在院系為例,外國語學院團總支微信公眾號共發稿88篇,能夠切實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設,增強共青團宣傳輿論陣地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在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通過舉辦“蔚來”媒體精英訓練營,分批次教授團員青年拍攝視頻、制作海報等實用新媒體技能。
第一,夯實基層組織。加強新時代共青團組織的基層建設,著力提升團的組織力。推進班級活動和主題團日一體化,以筆者所在院系為例,涌現出一批模范典型。19級日語第二支部等7個團支部分獲校“千優基層團支部”和“百強基層團支部”稱號;18級英語第三支部榮獲2020年江蘇省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是全省獨立學院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學生團支部。
第二,規范團學管理。根據獨立學院現狀和招生實際情況,完成團、學、青學生組織架構改革,新增干事等職務,構建新型管理體系,提高工作效率,隊伍規模小而精,活動質量只增不減。
第三,落實基層制度。積極落實共青團組織“三會兩制一課”,提升團支部委員思想認識,促進團員思想交流,搞好支委會建設,落實團支部工作清單制度,積極開展團支部“對標定級”。
第一,實踐強基。重視實踐育人的形式和成效。以筆者所在院系為例,2020年暑期社會實踐,我院共組織成立22支學生團隊,覆蓋近200名學生。兩支實踐團隊獲得優秀校級重點團隊稱號,占同類獲獎團隊數的25 %。
第二,志愿備德。加強志愿者服務組織工作的管理,以筆者所在院系為例,2020年我院組織校內外志愿活動17項,輸送志愿者1 155人次,連續多年為朝天宮、四方當代美術館、大報恩寺遺址公園等提供志愿服務,并與南京當地語言康復中心達成長期合作協議。其間,有序組織63名青年團員參與戰“疫”志愿工作,彰顯青年擔當。
第三,學創固本。開展形式多樣的研學活動,以筆者所在院系為例,2020年度我院開展“云求職”系列線上講座5場,舉辦第十屆職業規劃大賽及第十一屆模擬面試大賽,提升學生自我探索、簡歷制作、面試等求職能力。舉辦實習專場招聘會,邀請單位30余家,提供實習崗位300余個;舉辦秋季招聘會,共邀請170余家單位進校,提供涉及翻譯、教育、外貿等多個領域的工作崗位。
第一,構建雙向溝通機制。以筆者所在院系為例,學院首創院系級品牌活動“院長有約”師生座談會,至今已舉辦9期,累計收到意見與建議300余條,大部分得到妥善處理。此外,學院在院系辦公區域設立實體學院意見箱,創建學院公郵,多渠道傾聽青年心聲。
第二,設立就業實習幫扶。擬定《學院2020屆未就業畢業生工作計劃》《學院2020屆畢業生相關就業困難及解決方案》等文件,針對就業困難學生,制定學院畢業生幫扶工作臺賬,每月跟進其就業進展,制定相應措施,開展“一對一”線上答疑活動。
第一,建設基于專業學科優勢的校園文化。以筆者所在院系為例,我院組織開展外語學術節和國際文化節系列活動,協助舉辦拉丁美洲文化節,將語言特色與學生活動深度融合。舉辦青年標桿經驗分享會、外院實踐育人成果表彰大會等品牌活動,挖掘學生身邊先進典型,分類別開展朋輩宣講活動,樹立模范標桿。
第二,提升基于專業學科特色的身份認同。以筆者所在院系為例,我院通過設立外語專業特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鼓勵專業教師參與大學生實踐創新活動,設計開發具有外語專業特色的文創產品,打造“外語人”特色品牌。2020年,首開外國語學院畢業典禮,進行線上直播,提升外國語學院學子身份認同感。
在高校實踐育人活動中,可以發現,立德樹人與實踐育人密切相關,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教育必須要基于對受教育者的正確認知和實踐引領中實現對人的發展的影響?!案咝9睬鄨F組織作為高校育人的重要力量,其教育活動的開展必然也應具備實踐性,這是教育內在屬性的必然要求。”實踐育人能夠強化育人成效。實踐促進人類認知的完善和發展,是認識的歸宿和檢驗標準。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有利于提升學生認知水平,促進學生正確認識事物,開闊眼界,發展思維,完善并主動發展自我。高校共青團組織開展的各類教育活動以實踐為主要特征,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從而檢驗自我認識,提升認知水平,促進自我發展,強化育人成效。
同樣,院團組織以培養時代新青年為己任,以“引導青年、教育青年、服務青年”為宗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在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發揮院團組織在實踐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推動院系共青團工作再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