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萱
(青島科技大學法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近期,“用利息生活”從一句口號逐步滲透到年輕人的生活當中,越來越多的青年一代愿意把手中的存款購買股票基金之類的投資性理財產品。然而,對于理財知之甚少和接收信息的碎片性,導致很多人在投資時都是跟風購買,什么火、什么大漲買什么,盲目從眾的結果就是經常不自覺地做了“韭菜”,即對這類股民的戲稱,意在形容這些對股票具體信息了解不足就積極購入而賠錢的散戶們。那么普羅大眾又如何能夠從眾多井噴式信息中接收到最準確最有用的信息呢?這也暴露出另一個被廣泛討論已久的問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問題。
與眾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資本市場仍處于發展階段,在諸如法律法規、政策把控、經驗引導等方面都存在著難以忽視的差距,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這塊的問題尤為嚴峻。市場環境的不同會導致某些公司認為信息披露沒有必要,或是認為披露信息過多有損公司運營,從而將披露義務束之高閣,棄之不提。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來約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多的違規事件呈現在大眾面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不僅有損于公司形象和利益,還會導致市場經濟紊亂,有損經濟的良性發展[1]。最新出臺的有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也給我們提供了更多大數據時代關于信息披露的思考。
在大數據環境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也將隨之產生新的演化,同時,企業社會責任信息在產生、傳遞以及儲存等方面都將表現出新的特質[2]。信息披露主要是指將能夠對公司的投資者選擇產生影響的重要信息以種種媒介方式送達到投資者,以期獲得市場價值選擇,最終得以提升股東和債權人利益的一種常規行為。當今雪片式傳播的信息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來說更是一把無形中的雙刃劍,優劣并存。正當有效的信息披露可以節約股東成本,提高企業公信力和抗風險水平;否則,閉塞的信息披露則很可能會損耗公司的信用,影響企業自身的向心發展,嚴重的甚至還會擾亂市場秩序,危害大眾對證券行情的判斷和信心。從眾多股民即投資者的維度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準確、及時、完備是他們能夠做出有效投資的前提,也是做出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指標。因此,為了維護各方面的利益,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完善投資者受到損害后的保護途徑具有重要意義。
(一)依托大數據時代信息資源共享條件下的信息披露難免會有信息不充分的問題信息資源共享的網絡平臺能夠加速信息的流動,同時也給信息披露帶來了新的危機。碎片化的信息可以隨時隨地暴露到投資者面前,信息規模迅速膨脹,難免會有不法分子利用傳播渠道,采用不法手段破壞信息的內容和完整度,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信息進行加工制作,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真實性遭遇信任危機。
(二)上市公司內部問題由來已久,由于種種市場環境因素的影響,上市公司對信息披露多呈現不主動、不積極的態度。虛報財務報表,避實就虛、信息披露不充分,有些甚至會采取偽造營業業績等手段夸大其項目,偏離信息披露的本意。致使投資者很難通過現有信息了解公司的實際營業情況,作出準確的投資預判,不僅大大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方向,也會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三)有關規定提到,上市公司如發生可能對股價產生重大影響而投資者不知情的決定時,應及時披露。由此可見,信息披露的及時性也是披露質量考量的重要方面[3]。信息講究時效性,未能及時披露的信息猶如失去基石的海市蜃樓,空有其表而一無所用??梢院敛恢M言,沒有及時披露的信息大多都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和價值,這也為證券行業中的內幕人員利用信息披露產生的時間差內部交易、操縱股票交易謀取利益孕育了溫床。
現行《證券法》下的信息披露也發生了一定的良性轉變,不僅細化了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還重點區分了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遺漏和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持股股東的披露幅度從5%降到1%,將部分原來在下位規定中的標準上升到法律層面,有利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義務人掌握執行[4]。提高處罰標準,加大處罰力度,對處罰過程中鉆空子的行為重拳打擊,為監管部門嚴加執法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縱使法律不斷完善,仍是會有疏漏之處,給有心機之人以可乘之機,為了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運行,以下提出了幾點相關建議。
梳理現行的法律法規,構建出以現行的《證券法》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為基石的,科學統一的信息披露立法體系。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對行業細化監管模式,對大中小企業適用不同的監管標準,分層保護不同企業的利益,提高信息披露效率。為了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建議將監管重心后移,構建寬進嚴出的監管體制,著重對事中的信息披露防控和事后違規的懲治。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重點監管,一切以防范風險發生、調節市場良性循環為要務。
信息的處理分析在大數據時代變得簡易可行,因此,利用時代的信息優勢可以建立一個證券相關的誠信數據庫,一旦上市公司在數據庫中有失信的記錄之后,將直接影響該企業的發展和信用,損害公司形象,拉低企業價值。數據庫的存在還可以對信息披露所得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把更直觀更具價值的信息整合給投資者,便于作出更有利的投資決策。對于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還可以劃分一個詳盡的評級標準,對于披露更真實更及時的公司予以高評分認定,反之,則很難獲得高等級的評分。投資者在進行投資選擇時也可以參考這些指標,避免陷入信息繭房的困局[5]。
當代對于互聯網的依賴使得網絡信息安全也成為各行各業亟待關注的焦點,也是證券行業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資源共享平臺在大數據時代的安全問題也是全行業休戚相關的問題之一。為了防止信息被惡意竊取或濫用的情況發生,有關部門務必建立嚴密的信息保密處理算法,盡可能阻止不法分子利用漏洞干擾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流程,保證平臺所公布信息的完整度和準確度。
行業的規范不僅在于個人或者單方面的努力,需要所有從業者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因此上市公司主動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政府對義務人的監管督促,以及投資者本人的配合都至關重要。綜合運用多管齊下的上述措施,并行處理各方面問題,方能從本質上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營造出更優質的投資環境,同時對市場生態的穩定和發展做出貢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