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峰 楊云春 孫占文 顏云奎
(云南省煙草公司曲靖市麒麟分公司,曲靖 655000)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煙葉在種植過程中所產生的病蟲害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分別為野火病、蚜蟲病以及赤星病等。而引發這些病蟲害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種植地區內部的病原體相對較多,再加上氣候以及農作物布局所帶來的影響,這就很容易導致煙葉產生病蟲害問題。因此,必須進一步提升對于病蟲害的重視程度,相關部門也應當意識到病蟲害對煙葉整體產量所產生的危害,采取針對性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同時,在生態環保理念的影響下,應當積極探尋出一種既可以消滅病蟲害,又不會對周邊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的方式,從而在根本上保證煙葉的種植質量。
野火病通常又被稱為火燒病,是煙草種植人員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種病蟲害。其發病的主要癥狀為,在煙草葉片下,會形成2 cm 左右的穿孔,并沿著煙葉的根部開始,逐漸向上發病,特別是在煙葉生長的茂盛期,野火病更加常見,在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整體煙田內70%左右的秧苗,對煙草的正常成長產生了嚴重影響。通常情況下,在氣候多變的季節中,野火病的發病概率相對較高,這也使其被俗稱為“氣候斑”,而預防野火病的主要方式就在于要定期翻曬煙草種植田內部的土壤,并及時清理土壤,在病毒剛剛出現的初始階段中,就要及時清除病葉,以免野火病產生大幅度蔓延的問題,在必要情況下,還要對土地展開用藥處理。
赤星病一般都發作于煙葉生長的中后期階段中,病毒也會直接蔓延在煙葉的成熟期,如果赤星病發作,在嚴重時就會導致整體煙葉種植田60%左右的煙葉發病,其主要特征就在于煙葉的中下部葉片,通常會出現2 cm 左右的病斑,長時間就會引發葉片脫落的問題,嚴重時甚至還會導致植株直接死亡。赤星病的發作,會為整體煙葉的產量帶來極大的影響,而預防赤星病的主要方式,就在于在煙草的選種過程中,盡量選擇那些具備著優異抗病能力的品種,并對植株展開必要的分部培養,增加煙葉之間的種植距離。并且在較為嚴重時,也可以采用藥物進行防治,通常所采用的藥物為50%退菌特與25%多菌靈融合,并添加部分水分的方式對煙葉展開噴霧處理,在根本上提升煙葉自身的抵抗能力。
蚜蟲病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病蟲害,并且蚜蟲也是整體煙草種植過程中最常遇到的一種害蟲,大多出現在干旱、高溫的天氣之中。一般蚜蟲都會出現在煙葉剛剛長出的莖尖以及新葉部位,其利用自身所具備的刺吸式口器來吸食煙葉內部蘊含的水分,在這一過程中,蚜蟲也會分泌出一種有毒物質,影響煙葉的正常生長,引發葉片發黑等嚴重問題。除此之外,蚜蟲自身還擁有著傳播病毒的特征,很容易在煙草田當中出現嚴重的黃瓜花葉病毒病等病害。而主要的防治方式為驅避蚜蟲以及藥物處理,其中的驅避蚜蟲就是在煙草的苗床期間,采用薄膜來保護煙葉,這樣不僅能隔絕蚜蟲,也可以防止其在移植的過程中栽種病毒幼苗;而藥物處理則是在煙葉的成長過程中,對煙葉進行噴霧處理,降低蚜蟲病毒[1]。
化學防治措施是當前社會環境中煙葉病蟲害防治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其主要特點就在于藥到病除,站在害蟲殺滅的角度上來看,其起到的效果十分顯著。然而,化學防治措施當中也存在著較多的隱患,會導致大量的化學試劑殘留在煙葉種植的土壤當中,對土壤產生污染。并且化學殺蟲劑還會隨著降水而逐步轉移,進一步降低煙草種植區域內部土壤的化學物質含量,甚至還會影響到周邊的河流以及土壤。因此,在采用化學防治措施的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內容:首先,應當將化學防治當作煙葉病蟲害防止工作中的最后選擇;其次,在選擇化學防治藥物的過程中,也要選擇那些對環境污染較小的藥物;最后,要盡量降低藥物的具體施用量。除此之外,還要采取多種農藥交替使用的方式,防止因某一種藥物的過度使用,導致害蟲產生抗藥性,其不僅會加大病蟲害的處理難度,還會嚴重污染種植土壤。總而言之,在采用化學防治措施的過程中,必須要科學合理的使用藥物,保證其既不影響到周邊的自然環境,也能夠更好的防治病蟲害[2]。
采用物理防治技術,其主要就是通過物理手段來捕殺煙葉中存在的害蟲,采取這種方式基本上不會對周邊的生態環境產生污染,但是會消耗較多的能源。例如,頻振燈誘殺技術,其就是利用了煙葉害蟲趨光的天性,使得燈光區內部的害蟲能夠得到集中處理。而如果產生的蟲害相對較為嚴重,其所耗費的電能就會隨之提升,但卻并不會對種植土壤產生威脅,因此,在利用物理防治措施治理煙葉病蟲害時,則要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內容,首先,在采用物理防治措施之前,應當準確計算出所產生的具體能源耗費量,而煙葉在本質上屬于一種經濟作物,這就需要進一步考慮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產生的資金消耗;其次,要深入研究害蟲的基本習性,頻振等屬于一種物理的防治方式,采用超聲等方式也可以對害蟲的各種行為進行干預,簡單來說,采用物理措施防治煙葉病蟲害的過程中,應當做到“因蟲而異”。
在煙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技術主要就是利用自然界中所形成的食物鏈來有效處理病蟲害問題,這種方式的主要特點就在于具備生態性以及環保性,可以在煙葉的種植區域內部形成一種小型的生物循環系統,從而為煙葉的生長提供出一個更加安全的環境。然而,采用這種人工方式來構建生態系統,其整體實施難度相對較高,這就需要在采用生物防治技術的過程中,關注以下幾點重要內容:首先,應當根據煙葉種植階段中,產生病蟲害的具體種類來選擇適當的天敵,而在不同地區之中,煙葉害蟲的種類是完全不同的,這就導致其所需要的天敵與存在著明顯差異,需要在種植之前就明確蟲害的主要類型;其次,要對害蟲的天敵展開科學合理的養殖保護,可以采用人工養殖以及人工投放的方式,必要時還可以引入一些其他天敵喜愛的蟲害;最后,要控制好害蟲天敵的投放數量,在控制方法的選擇上,可以采取多樣化的選擇方式,比如投放食物以及引入天敵等。由此可見,煙葉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技術相對來說較為復雜,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并且要在生物防治過程中找尋出量化的數據信息,為構建出小型的生態系統做出更加完善的準備。
在種植煙葉的實際過程中,當前較為常見的方式為煙稻輪作的方式,主要是采用漂浮育苗的方式來展開育苗工作以及壯苗工作,其能夠有效縮短煙葉在種植階段的緩苗期,提升煙葉的整體抗病性能。并且在田間種植階段中,也要展開科學合理的煙苗移植工作,及時清理在煙草種植田當中產生病蟲害的煙苗,避免病蟲害進一步擴散,而在管理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在于,必須遵循相應的規章制度來展開種植操作,在強化田間管理能力的同時,提升煙葉的生存能力[3]。
在煙葉的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當前所采用的各種病蟲害方式都有著不同的優點以及不足之處。因此,在實際煙葉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與之對應的防治措施,在保證煙苗能夠健康成長的同時,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更好的控制煙草的種植成本,同時,煙草種植人員也要不斷總結種植經驗,深入研究相關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將理論與實際情況有效聯合在一起,從而保證煙葉的病蟲害防治能夠起到更加優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