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豪
(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山東 濟南 250358)
自2015年以來,東營市經濟的發展進入了瓶頸期,石油產業的衰落使得經濟下滑嚴重,各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大幅度下調員工工資,被裁減的員工數量迅速上升。東營市大批下崗員工開始二次就業與創業,大量的個體私營經濟體逐步涌進現有市場,這為東營市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生力量,2019年東營市第三產業的增加值達到“1095.35億元,增長4.9%”[1]。但同時,由于原有傳統產業對環境的破壞,勞動力整體素質有待于提高的現狀,就業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為產業的優化升級、經濟轉型增加了阻力,思想對于就業方面的禁錮是就業問題產生的根源為此要提出有針對性地建議進行改善,從而為東營市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及創新是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推動力。
東營市自1983年建市以來,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一直是第二產業當中的石油化工行業。東營市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在某種程度上都依賴勝利油田的發展與興盛。勝利油田的主體部分在東營市,因此直到現在仍有不少父母會讓孩子大學報考時選擇石油地質等有關專業。家長所期待的便是孩子畢業以后可以回東營就業。這種就業的取向很大的程度上來自與父母家人對于勝利油田發展前景的希冀,對于他們而言,油田的發展是最為穩定的,前景也是十分光明的。因而穩定的思想對于東營人就業方向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力。
在勝東社區中,油田職工占據了居民的絕大多數。有半數以上的油田職工從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至今仍是作為一名普通的員工在為油田的發展奉獻著自己。對于他們來說,工作的穩定及收入的穩定都是極為重要的。追求穩定的就業觀念對于生活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就業選擇有著主導性和決定性的影響。他們選擇如此安穩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歸因于東營市第一產業的相對欠發達。東營作為一個“填海城市”,第一產業發展所必需的土地鹽堿化程度高,因而大量人口從第一產業中脫離,為第二產業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基礎。但時至今日他們依然在原有的工作崗位上從事第二產業性質的勞動的根本原因是穩定,這才是他們工作所要追求的根本。而第三產業則對應著沒有國家兜底,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失業,這對于家庭的穩定與和諧以及自身的生活都有可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在他們來到勝利油田的年代,東營的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年均增長水平穩居全國前列,并且在石油資源豐富、國際油價穩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二十世紀東營市的經濟發展前景是十分光明的。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東營的經濟(尤其是石油化工產業發展所帶動的那部分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經濟增長是就業增長的前提和必要條件”[2]52,一時間,油田職工這一崗位受到追捧,這就推動了就業率中第二產業占比的攀升。勝東社區人們的就業方向,從原本就不發達的第一產業上迅速轉移到了第二產業上來。在人們的視野中,看到的不僅僅是穩定的工作、工資等實質性的可以摸得到看得著的收獲,更重要的是中石化的招牌。作為全球五百強企業和中國大陸地區數一數二的國企,中石化的入駐使得人們多了一個“國企員工”的名號。在二十世紀末舉國上下都在大力發展工業的時候,對于經濟還欠發達的勝東社區人民來說,“國企員工”意味著豐衣足食及完善的福利保障。這種福利保障體現在“福利房”“五險一金”及“年終分紅”等方面,增加了石油行業對勝東社區群眾的吸引力。
當進入第二產業,人們切實感受到了國企帶來的好處,國企成為就業的最好選擇。這種思想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以至于到現在,這種思想觀念仍在影響下一代人的就業取向。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清潔能源的開發被提上日程,國家對可持續性發展的關注度日益提升。原有的粗放式經濟發展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因此,產業優化升級是必然趨勢。與經濟轉型所講的“實質性的改變”和“一個新制度替代舊制度”不同,產業的優化與升級,并不影響其所有制屬性??v觀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歷史來看,第二產業對于環境的污染直接破壞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原則,因而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推動經濟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第三新興產業的主導才是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模式——這將為經濟的發展帶來持久且強大的動力。
在東營地區同樣出現了“技術含量低、資源消耗大、環境破壞嚴重”[2]38的粗放式發展,“用大量資源投入推動經濟增長”[2]39成為20世紀東營地區發展的主要手段。此時,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被提出:石油化工產業是支柱性產業,如果降比,那么東營的經濟怎么辦?這個時候,第三產業便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贊同的一方表示:“可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并且可以改善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钡欠磳Ψ奖硎荆骸暗谌a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不穩定,經濟一旦出現波動對于社會的穩定性將是一種挑戰?!弊罱K,勝東社區選擇了產業轉型與升級。
2014年東營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東營市企業的轉型升級有了政府的支持鼓勵與引導。在2016年1月9日的東營市經濟工作會議上,市政府提出“將深入實施黃藍國家戰略,加快結構性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著力穩增長調結構、打基礎強支撐、促改革擴開放、抓生態惠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快構筑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美麗幸福新東營奠定堅實基礎”[3]的東營市“十三五”經濟發展部署。在這里可以看到,產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得。第二產業在東營的生命力正在與日遞減,需要第三產業的發展來支撐經濟增長。當然勝東社區的人民也意識到的這一點,便開始主動進行產業的升級。
在參與產業升級的人中,下崗人員占比客觀,他們在下崗以后,或者自己開店,或者進修從而尋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同時,在勝東社區中,一批新型的行業,如信息工程維修,電腦維護等以前幾乎沒有出現過的行業,漸漸地進入人們的視野。在勝東社區中,很大一批人是缺乏學歷的“經驗技術性”人才,這部分人下崗以后,大部分選擇了酒店服務業(主要是客房物品歸置),以及其他并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的服務類行業。因此,就東營勝東社區而言,近三年以來,第二產業的就業人數逐年下降,第三產業的就業人數迅速攀升;從就業率來看,第三產業的就業率由十年前的不足10%上升到了2016年的27.7%,而第二產業的就業率由十年前的79.5%下降到了2016年的65.7%。盡管就業率上來看,第二產業依舊占據著主體地位,但是,其往日的輝煌已經不在,有些像是落日前的余暉。相比之下,第三產業正像朝陽一般升起,發展前景一片大好。
但是,在東營市勝東社區的產業轉型升級優化,以及推動勝東社區人員就業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矛盾與問題。首先,從業人員比較素質低。部分的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并未經過專門的培訓,缺乏相關的知識。在面臨一些突發事件時,缺乏應對能力,易造成更大的損失。其次,產業內部行業發展不均衡。在第三產業當中,醫療衛生、公共教育等行業發展迅速,酒店服務業等發展緩慢。導致了第三產業內部行業之間的差距正在拉大,這將勢必影響到未來至少五年內的就業取向。再次,原有的就業心理影響依舊深重。人們還是對國企抱有很多很美好的猜想,即使是碰了壁,也會通過表示“至少比較安穩”來說服自己。除了這個思想以外,人們對與第三產業的狹隘理解和偏見也是阻礙第三產業發展的原因之一。最后,第三產業起步晚,發展不充分。東營市的第三產業起步較晚,盡管在人為因素上來說是主動的產業升級進程,但是就客觀因素來講,也是被迫進行的。帶有一定的被動性,并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一個較為完備的水平。
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勝東社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但是由于新興的第三產業需要具有專業素養的人員,以及人們傳統就業觀念的阻礙等的阻礙,其發展速度一直處于較為緩慢的狀態。為了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高經濟活力,實現可持續性長久發展,必須從人才素養的培養及人們就業觀念的轉變做起。這就要求政府、社會與個人三者合力促進轉變。
首先,對于政府而言,要鼓勵支持發展與第三產業密切相關的教育事業,興建具有專業辦學資質的??祁悓W校。通過興辦專科類學校,招納本地生源的同時對現存的第三產業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教育,從而為本地培養大量高素質、專業強的第三產業從業人員。這將有利于東營地區第三產業中的公司從本地獲得大量所需要的人才,既推動了行業發展,又緩解了就業壓力。同時,面對原有第二產業對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阻礙,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運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推動產業升級,還要監督好第三產業的發展,做好第三產業的發展生態規制工作,使其得到良性發展。
其次,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地方政府作為為人民服務的基層組織必須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落到實處。一方面,從政策的考量到出臺必須落實在人民的利益之中,只有促進就業才能夠切實減少政府行政中的阻力。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門都要努力學習經濟轉型的基本要求,按照整體布局與自身特點相結合,形成切實可行的經濟轉型方案,切實給予新興產業足夠的發展支持與引導,從而在擴大了的新產業中落實好就業民生。
再次,東營市政府要發揮企業矩陣的“頭雁效應”,“統籌人才、企業、機構、平臺、項目等創新資源,著力突破一批產業關鍵技術”[4],用頭雁帶動整體發展,以整體發展推動就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社會是一個綜合性的因素。其作用發揮得好可以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同時推動就業問題的解決。因此,作為社會因素中影響力最大、影響面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大眾傳媒要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通過報道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及其所帶來的優越的就業條件(包括就業機會、就業門檻、就業保障、職業發展前景、崗位薪金等)引導人們思想就業思想的轉變。同時,由于社會媒體監督在時效性、傳播性等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也要適當報道第三產業發展中部分行業所出現的問題,通過曝光現存問題規范第三產業的發展。規范了的產業更具發展前景,擁有更光明的發展前景的行業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這就不得不要求大眾傳媒樹立起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不能人云亦云,要對每一項有關第三產業及就業的政府政策有獨到的見解,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看待經濟轉型與促進就業。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拓寬人們在擇業時的視野,才能夠真正地在東營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不斷改善民生。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因而個人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將自身的興趣愛好與政府指導相結合作為自身就業的取向。每一個人在青年學習階段就要做好職業規劃,并向著這一目標前進。同時,個人必須不斷接受繼續教育,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才能夠再就業時有所選擇。最后,個人在進行就業選擇時,應從政府支持、發展前景光明的行業中進行選擇。不可只聽他人的一面之詞而盲目從眾。
東營市的經濟發展從一開始落后的第一產業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迅速發展的第二產業,時至今日,伴隨經濟的發展,第二產業已經不適應經濟發展的新要求,產業升級不可避免。但是,勝東社區人們原有的就業觀念,以及對于第三產業發展的誤解,導致其發展并不順利,甚至于出現了一系列的矛盾問題。面對這些矛盾,政府、社會和個人必須一起努力才可以化解。東營市勝東社區的產業轉型升級在這個人們更加關注經濟發展與環境利益的時代會獲得更多的支持,但仍然需要我們做許多的努力,路途依然遙遠,但目標已經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