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峰
(浙江全方音響科技有限公司,東陽 322118)
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影響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前景,此類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受到了新興技術的沖擊與影響,多數中小企業慣用的經濟管理方法與相關規則已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為提高經濟管理活動的效率,降低內部控制成本,企業負責人應當革新管理規則,制定全新的信息處理準則,將經濟管理活動與互聯網技術融為一體,搭建多層次的數字化網絡管理平臺,讓中小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向規范化、現代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突破傳統管理方式的限制,避免陳舊的管理方法阻礙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為企業的合理決策與持久發展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礎,發揮信息技術設備的各類基本功能,豐富在線營銷與宣傳手段,拓展企業社會形象的塑造途徑。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速度有所提高,企業積累財富,創造商業價值的具體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中小企業能否在短時間內創造更多商業價值,取決于企業的決策正確性與經濟管理制度的運作效率,能夠發揮虛擬企業特殊優勢的中小企業可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企業管理者應當主動將互聯網技術融入日常商務項目的管理活動之中,站在消費者群體的立場上調整產品設計思路與宣傳策略,構建一體化的綜合性商務信息平臺,通過降低管理成本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受到黨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中小企業的經濟管理目標必須隨著行業經濟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做出調整,多數中小企業的經濟管理活動局限于單一地從產品的生產到銷售的框架中,不具備應有的靈活性與可變性,無法發揮分散經營風險與資金鏈壓力的特殊作用[1]。
“互聯網+”時代我國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較為落后的現場管理模式難以滿足新時代客戶與消費者群體的需要,僅靠人力無法快速處理企業日常經營所制造的海量數據與商務信息,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未能經過及時的匯總與整合處理,管理工作的具體規則未能隨著管理對象與所處經營環境的變化而做出調整,不適用于全新的信息化經濟環境,難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無法準確、全面地反映中小企業的真實運作狀態。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與經濟效益無法獲得制度層面的保障,銷售部門負責人無法根據實際情況構建與客戶的對接制度,財務部門難以通過綜合性數據管理平臺處理與經營項目有關的各類數據[2]。
我國多數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互聯網技術缺乏了解,習慣于在經濟管理活動中采用較為陳舊的跨層級管理方法,未能與一線員工進行有效的雙向溝通,無法準確把握信息化時代我國經濟的具體發展趨勢與市場變化規律,無法將全新的管理理念融入現代中小企業的經濟管理制度之中,因而難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達成良性發展目標。企業管理者未能意識到革新管理理念的必要性,對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認可程度較低,不愿意集中力量建立多層次的數字化管理體制,企業內部的信息傳遞速度較慢,資源配置合理性不足[3]。
為提高我國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與內部管理能力,及時處理海量的商務信息,企業管理者應當主動采用較為先進的信息技術,購進多種數字化網絡設備,為信息化經濟管理體系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技術與資金支持。拓展經濟管理工作的具體范圍,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數據挖掘技術與云存儲技術,排除潛在的財務危機,提前發現能夠影響企業管理穩定性的危險因素,并采用合理的處理措施,將銷售、生產、研發等各個部門的數據信息全面整合到綜合性管理平臺之中,以此提升經濟管理的效率,為企業管理者實施跨部門的整體性監管創造有利的制度性條件。實現多種數據資源與商務信息的實時共享,提高信息的傳播速度,拓展管理者的視野與工作路徑,為企業內部的發展決策提供可信賴的真實數據,促進企業管理制度的變革與發展。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我國中小企業管理層與各部門負責人應當主動放棄落后的點到點管理模式,采用能夠切實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有效管理措施與手段,依賴互聯網技術處理各類原始的信息數據,將經濟管理工作的重點放到完善、優化管理模式的方向上;適當下放短期項目管理與發展決策的決定權,建立協同式的經濟管理體制,讓更多有專業能力與商業才能的企業內部員工參與到管理活動之中,以此充分調動多數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企業高層管理者能夠抽出更多時間處理重要的內部管理事務;從整體性發展戰略的角度衡量中小企業的可利用市場條件與發展前景,強化企業員工隊伍的組織應變能力,使企業的管理模式隨著技術條件的變化進行結構性調整。
企業管理者應當調整員工業績考核標準,組織多樣性員工培訓活動,提高多數員工的管理技能與綜合素質,使之掌握各類信息化技術設備的具體操作方式,強化各部門負責人的創新意識與服務意識,促進其轉變個人工作態度。企業應當以合理、清晰的標準按照嚴格的規則選拔較為優秀的管理人才,以此提高企業管理層的整體文化素養,放棄封閉的一元化管理模式,從企業的具體業務、經營方式、內部文化等方面出發,根據中小企業的實際需要提拔高素質的信息化人才,并鼓勵員工主動學習有發展潛力的各類信息技術,通過組織職業能力培訓提高其環境適應力與崗位勝任力,使之不斷在培訓過程中積累有價值的工作經驗,以此間接性促進信息化技術在企業內部的推廣與普及,企業管理者可通過重組管理團隊合理配置人力資源[4]。
我國中小企業應當采取合理措施優化經濟管理制度,制定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中長期發展戰略,主動與其他優秀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同迎接“互聯網+”時代帶來的諸多挑戰;發揮企業固有的經營優勢,通過在線數字化平臺與潛在客戶進行深度溝通,廣泛傳播與企業經營理念有關的宣傳信息;集資購買優質的云計算服務,搭建綜合性在線管理平臺與信息處理系統;拓展企業經濟管理的具體內容與涉及范圍,處理企業在經濟風險、資金周轉、項目管理等不同方面的基本工作,保證企業日常經濟活動在有保障的情況下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