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偉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國際經貿學院,遼寧 大連 11605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中國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1]《民法典》的施行表明我國進入“民法典時代”;表明我們黨和國家從立法層面上對公民的人格和財產的保護進入新時代;表明我們向法制健全國家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民法典》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新要求;順應了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新要求;順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要求。
2020年8月,大連市獲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大連市要以《民法典》施行為契機,充分利用好《民法典》對法治大連建設的積極作用,加快實現大連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截至2021年3月31日大連市現行有效地方性法規63件、市政府規章75件、市政府(政府辦)行政規范性文件145件。作為地方政府,大連要充分發揮《民法典》在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推動《民法典》在大連落地生根。大連市要及時調整與《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和具體規定相矛盾的法規和規章,要始終保持地方性法規與國家法律統一,確保地方性法規與《民法典》相統一。根據2021年2月24日大連市人民政府公告顯示,大連市人民政府已經決定廢止了24件規范性文件。
大連市要堅持立足本市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在不斷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基礎上,加強與《民法典》規定相一致的立法建設。大連市要堅持開門立法,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立法建議,完善《民法典》相關配套的立法,更好地貫徹落實《民法典》;大連市還要與時俱進,使立法工作服務于地方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在2021年2月7日召開的大連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代表們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會前通過深入了解,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經過認真思考和精心撰寫后提出了12件議案。
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維護《民法典》權威的有效手段。[2]大連市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應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大連市要保證《民法典》有效貫徹施行,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公正文明執法的依據,不能違反《民法典》規定的行為,不得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只有維護好正義,才能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才能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大連市政府要依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來進一步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執法等活動。加強行政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執法人員的能力和水平。堅持公正執法、執法為民,有效調整民事法律關系,優化營商環境,讓《民法典》真正得到有效貫徹。
制定《民法典》,不是“法律匯編”,而是用科學合理的、富有邏輯性和內在一致性的體系來整合現有民事單行法的全部內容。[3]《民法典》不僅方便了法官在審理民事案件過程中找到更準確、更全面的法律規定,而且有利于保證法官能夠在審理相同或類似案件中做到公平公正。
人民檢察院和法院作為國家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是《民法典》的踐行者和宣傳者。大連市各級司法機關要不斷強化政治責任,敢于擔當和主動作為;要不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找準人民檢察院和法院貫徹施行《民法典》的職責定位。大連市各級人民檢察院和法院應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由于《民法典》的內容非常繁雜,大連市各級人民檢察院、法院應當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等多種學習方式,多請一些專家、學者進行集中講授和學習討論,重點利用典型案例闡述法條的具體含義,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確保每位檢察官、法官都能盡快掌握《民法典》的具體規定,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準確地適用《民法典》。
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檢察官、法官需要對自己辦理的案件終身負責,這就使得檢察官、法官必須做到業務熟練,公平公正地處理每一個案件。在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的背景下,檢察官、法官要正確運用《民法典》的規定,依法公平公正地辦理各類案件。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的精神需求更加強烈,人民群眾不僅僅滿足于物質需求,還要肯定人民群眾的人格尊嚴,充分保障公民人身權、人格權。這就對大連市檢察官、法官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連市要努力提升檢察官、法官的業務能力。
《民法典》創設了公民的私生活安寧權,這是美好幸福生活的基本需要。禁止偷錄偷拍偷窺,禁止電話短信騷擾,保護公民個人信息,不僅包括能夠識別身份特征的信息,還包括個人行蹤信息。大連市要不斷增強公民的守法意識,才能保障公民應當享有的權利,最終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
《民法典》的合同編中規定了多個條款來保障業主的權利,專門設置了物業合同這一章作為典型合同進行了規定。根據《民法典》的這些規定,大連市應當抓緊修訂《大連物業管理條例》,物業管理是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和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
21世紀是面臨嚴重生態危機的時代,大氣污染、黑臭水體、垃圾圍城等民生之患,是對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危害。《侵權責任法》中只有環境污染的責任,而《民法典》中的侵權責任編專門增加了破壞生態環境的責任,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大連市海洋環境保護條例》,明確了要落實陸海污染物排放、海洋空間資源管控和濱海沙灘景觀整治、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為實現法治大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社會風險無處不在,因各種風險的存在會給公民造成很大的損害,《民法典》對這種社會風險也予以積極的回應。2021年3月13日,大連破獲首例高空拋物案,孫某在樓頂收拾天臺時,為圖方便將垃圾及小石子隨手從該樓東側扔下,將樓下停放的轎車后擋風玻璃砸碎。對這種高空拋物的行為,人們深惡痛絕。大連市要以案說法,加大普法宣傳工作的同時,也要增強公民守法的意識的培養,預防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民法典》極大完善了市場經濟的法律規則,有力改善營商環境。它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與時俱進,從中國實際出發,借鑒兩大法系的經驗,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和規則,可謂良法。但《民法典》的生命力還在于施行,古人云,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把紙面上的法律轉化為現實中的法律,為全面依法治國、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制度保障。大連市的相關部門應當積極做好《民法典》的普法宣傳工作。以2020年10月7日大連市法學會在社區舉辦《民法典》熱點問題公益講座為例,通過以案說法的方式,針對《民法典》中的亮點條款:離婚冷靜期、個人信息保護、夫妻共同債務的界定、反對高利貸、新增遺囑形式、居住權的設立、維修基金使用、高空拋物責任判定等進行了重點介紹,強調了《民法典》施行的重要意義,引導市民帶頭做好《民法典》的宣傳工作,增強公民的守法的意識,對公民應當享有的權利和需要履行的義務加大宣傳力度,維護各類民事主體的合法權利。
大連市要以此次《民法典》施行為契機,借鑒其他地方的立法經驗,進一步推動大連市地方性法規的制定工作,實現法治大連穩步有序地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