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莉
(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81)
2018年司法部發布《“數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對建立“數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體系,形成“大平臺共享、大系統共治、大數據慧治”的信息化新格局提出指導意見。
當前,司法信息化進入了以“智慧司法”為核心的時代,人工智能作為新一代信息科技的代表,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監獄工作中。作為司法行政機關核心職能之一,監獄工作也在工作中實現了對人工智能的多方面應用。各省市監獄系統紛紛以現實需求為契機,積極探索建立了“智慧監獄”一體化系統。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如何能夠更好地在“智慧監獄”建設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同時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濫用給監獄系統的監管工作帶來不可控制的風險盡可能地加以防范,成為眼下一個難以回避的課題。
人工智能技術是信息科學領域的一個新興門類,主要研究如何通過對人和動物意識的模擬,使機器完成原本人類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
目前,學界習慣將人工智能劃分為弱人工智能和強人工智能兩個不同的概念范疇。弱人工智能是指以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為基礎,模擬人類智能解決問題的技術,目前已經在許多領域實現了大規模市場化[1]。
目前,在全國監獄系統當中,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支撐的“智慧監獄”一體化平臺系統已經在多省市得到不同程度的應用。根據各地發布的信息,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監獄監管工作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系統概述:AI人體行為分析智能預警系統,可通過實時分析視頻流,從視頻流中勾勒出人體骨架結構,根據人的姿態特征和肢體運動軌跡,計算出各種人的異常動作行為,然后通過活體算法、動作序列計算等二次判斷目標是人,確認無誤后立即調用同步視頻流彈屏預警,并同步調用事件前后的視頻流,通過人臉識別算法、人體識別算法等技術,提取出整段視頻中最清晰的一張人臉兼人體圖,人臉圖用于比對身份,人體圖用于提取特征,分析出觸發預警的當事人身份或詳細信息[2]。
2.涉及算法:AI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算法、視頻結構化技術、人臉識別算法、人臉比對算法、人體識別算法、物體識別算法、活體算法、3D畫面矯正算法、移動偵測算法、圖像比對算法、物體軌跡算法、人體跟蹤算法。
AI人體行為識別預警系統在監獄中的應用有:人員出現偵測、人員離床偵測、單人獨處偵測、人員短時快速聚集偵測、人員打架偵測、人員攀高偵測、離崗/缺崗偵測、睡崗偵測、求救分析、倒地分析、逆行分析、如廁超時分析、攀爬分析等。
盡管“智慧監獄”一體化平臺系統的應用給監獄監管工作提供了不小的便利,但是其中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和隱患。
目前,人工智能的優勢主要在于規則非常明確的領域,然而在實際的監獄監管工作當中監獄干警面臨的突發情況類型復雜多樣,預先設置的算法不足以應對實際情況中千變萬化的情況[3]。
數據庫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基石,沒有豐富完善的數據庫,人工智能的數據分析和深度學習就難以進行。因此,打造穩定可靠的“智慧監獄”一體化平臺系統離不開擁有海量數據且安全可靠的司法數據庫的支持。
如果說數據庫是人工智能應用的基礎,那么算法則決定了“智慧監獄”一體化平臺系統能夠如何使用這些數據。目前各地投入使用的“智慧監獄”一體化平臺系統所使用的算法主要是由外包的數據處理公司完成的。這些外包處理公司的電腦工程師雖然在數據處理方面具備較高的專業性,但其對法律知識和監管工作的業務往往不夠了解。“智慧監獄”一體化平臺系統核心算法的編輯人員與實際監管工作的脫節勢必也會導致一體化平臺系統和實際監管需求的脫節,無法精準滿足監管需要[4]。
各地監獄系統研發的“智慧監獄”一體化平臺系統在對人工智能的開發使用上目前普遍是控制在輔助監管的程度上。這一方面是由干警工作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技術手段的限制。
新技術的應用必然會帶來新的挑戰,人工智能作為一項新的技術手段給監獄監管工作帶來創新驅動力的同時,也勢必會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對此,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更不能放松警惕,需要以審慎的態度對待這些問題。
人工智能在監獄系統監管工作的過程中的開發與使用應當遵循以監獄干警為中心的原則。監管工作是具有經驗的工作,從本質上來說,人工智能與其他的技術一樣,都是監管人員所使用的工具。其在監管工程中存在的意義是為監獄監管提供幫助,而不是取代監獄干警人員成為新的司法主體[5]。
從另一個層面來看,明確監管人員的主體地位也意味著監管人員要承擔起主體責任。明確監管人員在司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人工智能回歸到工具本位,這樣的爭議也就迎刃而解了。
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要在發展中解決。同理,新技術帶來的問題也需要在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中完善。目前人工智能在司法監管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其原因并不是科技已經發展到了人類無法掌控的程度,恰恰是由于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水平不高導致的。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向前發展,目前“智慧監獄”一體化平臺系統中存在的適用面窄、數據庫不足、算法不夠科學等缺陷,也會在發展的過程中得到完善。
監獄系統的一線監管人員不僅要成為“智慧監獄”一體化平臺系統的使用者,更應該從源頭出發,深入到“智慧監獄”一體化平臺系統的研發過程中去。深化一線監管人員在智能輔助監管系統中的參與程度,不僅可以有效彌補軟件開發人員由于對法律知識和監管工作業務的不了解所帶來的缺憾。同時,也能夠對軟件的開發者進行有效監督,防止一體化平臺系統被別有用心的開發者綁架。
總而言之,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先進的科技手段,可以提升監獄監管的工作效率,也可以保障假釋減刑的精確性。本文的研究重點就在于如何使得依法治國真正地在司法方面得以落實,也使得人工智能這一新鮮的科技手段能夠真正地發揮其在司法方面的優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