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鏡伊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60)
以人為本是現階段國家在開展各項工作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和理念。私法作為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維護的個人利益與以人為本的理念從本質上來說是相同的。將私法精神貫徹到我國的法治社會建設過程中,是能夠有效保障公民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的重要措施。要想對私法精神與中國法治建設進行分析,首先就要了解私法在法律體系中的重要性主要有哪些。
我國法治社會建設的最根本目標就是為了在保障公民個人權益的同時能夠平衡社會與公民之間的利益關系,而這一切都是需要以民法為基礎的。私法建立的出發點就是保障個人的權益不受侵害,因而其法律條款的規定是以保護個人的利益為主,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私法也就是民法[1]。民法作為私法的核心內容,需要我國在建設法治社會的過程中對其引起重視,才能夠體現社會主義建設的本質,即一切為了人民。
私法的概念最早是在歐洲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因而這種法律從性質上來說帶有一定的商品經濟屬性。而這種屬性體現和強調的就是以個人的利益為根本,法律中的一切規定都要以保護個人的權益為基礎[2]。在將私法精神貫徹到現代法律體系中時,一些能夠體現保障個人利益、崇尚自由平等的法律條款和規定是現代民主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和源泉。因而私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私法精神最初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環境和背景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在人們固有的觀念中,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國家建設和發展的方式。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無論是在法律還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區別。而這種固有觀念也是影響私法在我國法律體系建設中實施的最主要原因。現階段我國的法律體系以公法為主,在社會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公法的內容強調的是大多數人的利益而不是個人的利益[3]。而由于私法精神的缺失,不僅法律的內容條款中缺少更加注重自由平等的民法精神的體現,還會對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造成一定的阻礙。
造成私法精神難以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貫徹落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無論是從公民的角度還是從國家治理的角度都對私法的建設抱有一定的偏見。這種偏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這不僅是因為私法在建設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和建設理念與社會主義的公法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更重要的是在私法的內容中存在著一些不利于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發展的內容,因而如何更好地利用私法精神,也是現階段我國在建設法治社會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私法精神是私法的內在體現,私法精神的貫徹落實不僅能夠幫助我國更好地落實和保障公民的個人權益,還能夠通過公法與私法的協調和結合來保證我國社會的平穩運行和發展。而要想在我國的法治社會建設過程中構建私法精神,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私法精神最早產生于古羅馬的市民社會,這種精神雖然從本質上來說是為了保障當時古羅馬的貴族階層的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自由平等的法律觀念。而市民社會也逐漸成為以古羅馬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建立私法并倡導公民權利的重要基礎。而在市民社會這一概念當中,公民是社會的主體,法律內容的制定要以公民個人的利益為先,在建設社會的過程中要積極聽取公民的意見,而這一點也是民主社會產生的雛形。而通過私法在歐洲國家的發展情況可以得知,之所以私法能夠受到大部分歐洲國家的歡迎,就是因為在應用私法構建市民社會的過程中能夠為社會營造一個更加和諧寬松的環境氛圍,公民在這種環境氛圍中能夠充分享受到私法為公民帶來的益處。
因此,對于我國的法治社會建設來說,將私法融入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就要堅持以社會為法律利益的主體,通過拓展社會自治領域來營造更加和諧寬松的社會環境氛圍,進而促進私法精神的構建。而具體來說,要想拓寬社會自治領域,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就是要轉變公民以及社會的法律觀念。無論是當公民遇到民事糾紛還是能夠通過社會自治解決的問題,都盡量不借助法律的手段。這樣不僅能夠讓公民以及社會在自行處理糾紛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自主權,還能夠通過體現更加自由平等的觀念來體現私法的精神,讓私法能夠在我國的法治社會建設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自法律的概念誕生以來,權利和權力就是兩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權力是法律規定賦予公職人員在任職期間享有的依法對其管轄范圍內的行為進行約束和治理的一種具體的執行力,而權利則是法律規定的公民依法享有的能夠進行的社會活動、保障自身利益的權益。私法精神作為現代社會法律體系的建設過程中能夠滿足民主平等的社會建設要求的重要精神,在我國建設法治社會的過程中要提高公民的權利意識才能夠為私法精神的貫徹落實提供有效保障。權利意識主要是指公民在社會生活的過程中要對一些直接或間接損害其個人權益和利益的行為引起重視,在必要的情況下需要借助法律的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而從這一方面來說,私法精神與公民個人的權利意識之間存在較大的共通性。私法在歐洲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很好地培養了公民個人的權利意識,而由于受到不同的社會歷史環境的影響,我國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對于公民與社會權益方面的選擇以社會的公共利益為主。這樣不僅會使得我國社會的人民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社會利益大于個人利益的固有觀念,還會因為自身缺乏權利意識而使得自身的權益更容易受到損害。而要想讓私法精神的貫徹落實能夠對推動和完善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起到促進的作用,公民個人的權利意識是必須要提高的。具體來說,公民權利意識的提高不僅需要依靠公民自身積極地轉變思想觀念,還要依靠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對法律中能夠保障公民利益的條款和內容加以宣傳。
法治社會和法治國家的建設,是我國現階段促進社會發展的主要建設目標。法律本身在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秩序方面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在通過法律管理和治理國家的過程中,私法精神的融入不僅能夠讓其更加注意尊重和保障個人的基本權益,還能夠通過協調個人與社會利益之間的平衡來促進社會主義國家更好更快地建設。要想在我國的法治建設過程中構建私法精神,還要注重堅持以立法實踐為契機。在立法實踐的過程中,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積極宣傳法律法規的相關內容,并通過開展法制的宣傳教育工作來提高社會公眾的法律意識。而在將私法精神貫徹我國的法治社會建設中時,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還要注意積極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在不斷完善自身工作行為的過程中促進宣傳教育工作發揮更有效的作用,這樣才能夠讓私法精神在我國的法治社會建設過程中有更好的體現。
現階段,《民法典》的施行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公民個人權益的更有效保障,還對私法精神在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過程中的貫徹落實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綜上所述,私法精神在我國的法治社會建設過程中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在對如何構建私法精神的具體措施進行分析之后可以得知,目前在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過程中要想貫徹私法精神仍有一定的難度。在推進我國法治社會建設的過程中,通過拓展社會自治領域、提高公民的權利意識、以立法實踐為契機等措施來為私法精神的貫徹和落實奠定基礎,是能夠讓私法精神發揮更大作用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