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岡山
(張家口市公證處,河北 張家口 075000)
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為民眾財富積累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提升了人們對財產權的保護意識。尤其是經濟發展水平較好的城市,房產成為人們生活中一項重要財產,也是個人財產的主要財產權利,社會各界對此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與房產相關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房產繼承涉及的問題并不簡單,容易引發法律問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房產繼承是指被繼承人去世后,遺留下的房產,根據遺囑繼承或相關法律規定,由其遺囑繼承人或法定繼承人的相關法律行為與法律事實,在辦理房產繼承權公證時,有些問題需要加以重視。沒有經過公證,或者在公證過程中存在漏洞,都會造成后續辦理房產過戶時遇到困難與阻礙,研究當前房產繼承權公證過程中需要加以重視的問題,能夠強化公民與公證人員的法律意識,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問題與沖突。
近年來選擇以遺囑的方式進行房產過戶的案例持續上升,而律師是此過程的主要見證人。律師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只限于法律范圍內的見證,僅可證明遺囑建立行為的合法性與真實性,其只能代表律師并非國家。從法律角度分析來看,此種見證方式屬于私證,這種見證方式與公正之間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二者相比具備公證文書方得到法律強制執行的支持[1]。
在現實環境下,被繼承人的房產是否屬于其個人的合法財產,也是一個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有些房產并不完全屬于被繼承人個人所有,可能是夫妻共有財產、家庭共有財產、合伙財產,在繼承前需要根據相關規定與條例分割好財產,只有先清晰明確地劃分出被繼承的合法財產,才能做好財產繼承操作。在具體分割過程中,此項工作有一定的復雜性。若出現一方是在結婚前接受的房產繼承,而需要在婚后對房產進行分割,也要將房產歸屬于個人的婚前財產。《民法典》中明確規定在沒有任何書面約定的情況下,若夫妻雙方在婚前都有財產,則婚后不會將二者的婚前財產劃分到共同財產中。可見,在夫妻雙方婚姻關系破裂時,不能提出用共同財產去抵償婚前財產的損失。若繼承了夫妻二人的共同財產,在沒有做出有針對性的書面約定的情況下,需要將二分之一的房產產權分割給被繼承人的配偶,剩余的部分屬于繼承人。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被繼承的房產有二分之一屬于被繼承遺產,還有一半屬于被繼承人配偶所有,子女享有繼承或接受贈與的權利[2]。
有兩種方式可以被認定為繼承權,一種是依據法律條款規定的,還有一種是被繼承人合法立下遺囑,這兩種方式都是合法繼承。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在繼承開始后先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完成房產繼承手續,若被繼承人在生前立下遺囑或遺贈,則要以遺囑或遺贈辦理房產繼承。可見,在辦理房產繼承公證的過程中,需要先遵循遺囑或遺贈。若遺囑與遺贈同時存在,并且遺贈中涉及撫養協議,則需要先遵循遺贈內容,然后再辦理遺囑,可見二者相比遺贈具有優先性,遺囑繼承又比法律繼承具有優先性。法律繼承是以國家法律法規為基礎,繼承人按照繼承順序繼承份額進行實際繼承,根據我國法律條款規定,配偶、子女、父母的法定繼承權要排在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前,需要按照法定繼承順序進行房產繼承公證。繼承子女包含合法范圍內的一切子女關系,與是否存在血緣關系無關;父母關系、兄弟姐妹關系也一樣。此外,在配偶去世的情況下,兒媳或女婿依舊盡到主要主體贍養義務,則享有優先第一順位繼承的權利。而在遺囑繼承條件下,需要遵循被繼承人立下的遺囑與遺贈內容。根據我國法律法規規定,公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制定房產繼承人,繼承人的數量不受限制,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幾人。也可以將房產贈與國家及法定繼承范圍之外的其他人。法律法規中規定以下五種遺囑形式具有法律效應,具體分為口頭醫囑、書面遺囑、公證遺囑等多種形式,但不同的遺囑形式產生的法律效力也各不相同。除公證遺囑外,其他類型的遺囑具備不可更改及撤銷的性質。對公證遺囑的確定有一定的要求,要保證遺囑確定人意識清醒,在自愿環境下立下遺囑,并且要求現場有至少兩名與其沒有利益關系的人作為見證,當事人要清晰明確地表達遺囑愿望,必要時要將遺囑進行公證。在所有遺囑形式中,公證遺囑的法律效力最高。值得注意的是,夫妻二人共同設立的遺囑被稱為共同遺囑,涉及的財產也屬于夫妻二人的共同財產,二者可指定對方為遺囑繼承人,也可以指定其他人作為遺囑的繼承人。在設立、變更及撤銷共同遺囑的過程中,需要對一些問題加以重視,建立共同遺囑是立遺囑人相同意愿的表達,如果其中一方沒有得到同意則不能單方進行遺囑、變更或撤銷。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大多不支持設定共同遺囑,考慮到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夫妻二人一同死亡的情況,在一人在世一人去世的情況下容易產生后續問題。當事人可以在遺囑中表達自己的遺贈愿望。此種行為具有法律效力,屬于單方面行為。只需設定遺贈一方作出意愿表示則可成立,無需得到受贈人的同意。遺囑與遺贈的共同點是對遺產的所有權進行了轉移,并且都是在被繼承人死后執行的。但也存在一些差異之處,遺囑方式繼承的遺產需要承擔被繼承人的債務,而遺贈只管接受遺產,無需承擔債務[3]。
轉移繼承通常應用在法定繼承與遺囑繼承中,轉移繼承是指繼承人雖然繼承了遺產,但是沒有等到分割之日便去世。若沒有放棄繼承,其合法繼承人會繼承其之前的繼承權。代位繼承是指,繼承人在沒有繼承前就死亡了。這種情況下,可以由繼承人的后代血親繼承,此時不會受到輩數的約束。值得注意的是,被代位人依舊具備繼承權,并且要提升對代位繼承的重視,這種繼承方式較為特殊,只能在法定范圍內繼承,遺囑繼承的方式并不可以實施代位繼承[4]。
在現實情況下,實施房產公證操作時,被繼承的房產容易出現下列狀況。第一,被繼承人所簽合同的房屋尚未交付使用,依舊屬于建設階段,沒有完成房產權的辦理。第二,被繼承人的房屋已經竣工完成并且交付使用,同時也辦理了房屋產權證。第三,被繼承人的房產是二手房,具備產權證書。若第二種與第三種情況的房產處于按揭狀態下,在進行房產公證操作時,不會受到其他因素干擾。在第一種情況下進行房產公證操作時,需要與相關單位或部門進行溝通協調,討論可否應用公證書注銷繼承人之前辦理的預抵押登記,在申請人具備償還剩余金額能力的條件下,通常會取得協商成功。在辦理完相關的更改手續后,房屋產權證則直接納入繼承人的名下。若申請人不具備償還房產按揭余款的能力,依舊可以使用此種處理方法,但最終的成功概率及辦理效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5]。
綜上所述,在具體的房產繼承公證過程中,公證人員要對遺產及繼承人情況進行認真嚴謹的核實與調查。通過相關的管理部門與被繼承人及繼承人的工作單位、周圍鄰居的知情者嚴格核實查驗相關情況,避免發生遺漏合法繼承人的現象。此外,要求公證人員在辦理程序復雜的產權認定時,要具備較高的責任意識,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規定,開展具體工作,促使公證工作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