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健
(蘇州市環保產業協會,江蘇 常熟 215500)
當前,建筑材料生產企業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面臨著白熱化競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受到太多不確定因素影響,常常會面臨很多法律風險。為進一步提高法律事務管理效率,就需要不斷提升其管理水準,提升自身抗風險能力,以此來提升其核心競爭力。
首先,市場經濟體系以商品經濟為中心。為確保商品經濟得以迅速發展,就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條例。其次,隨著我國國際化地位不斷提升,我國市場經濟的獨立性和主體性特點逐漸突出,在全球經濟環境下,平等地進行貿易活動也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再次,我國市場經濟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逐步突破地域限制。因此,我們企業必須心存敬畏,加強自身法律事務管理,對國際化競爭、信用交易、知識產權等法律風險的防范與布局迫在眉睫。
首先,很多建筑材料生產企業對于法務管理的認知較弱,沒有足夠的法律意識,對于知識產權、股權結構設計等法律的認知尤其薄弱,以至于實際工作時無意中觸犯到法律。
其次,關系企業命脈——應收賬款的信用交易風險管理意識不夠。[1]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美國企業賒銷比例高達90%以上,我國企業賒銷比例約50%;但美國企業逾期應收賬款總額一般不高于10%,而我國企業該比率高達60%。由此可知,賒銷是成熟的營銷方式之一,但賒銷是一把雙刃劍,對加速產品銷售等有促進作用,同時,應收賬款存在持有成本增加和引發壞賬的可能。
最后,缺少對合同管理及信用交易管理流程的重視。由于產品的高度同質化導致惡性競爭,因此通常與甲方談判時話語權較弱,沒有對合同內容進行嚴格的法律風險分析及審查,未能充分履行注意義務。在后續合作過程中,若是規范的核對流程有所缺失,一旦出現糾紛,權利受到侵害,則無法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企業管理層通常產生糾紛就找律師商量,因此一提到法律就是打官司,企業人員容易覺得與自己行為的因果關系并不大,無形中形成對責任的推諉,對于日常工作中法律事務權責未明確劃分。
由于很多企業管理層本身并不重視法律事務管理的開展,所以即使對于經手事關公司權利與義務事宜的員工,也未對其進行系統的法律知識培訓。這樣不僅造成相關人員法律意識淡薄,同時也缺乏專業法律基礎知識,造成法律思維和工作實踐無法有效融合,以至于企業內部法律事務管理無法高質量展開。實踐中員工無法全面把控企業內外部環境,甚至對于內部業務范圍和規章制度亦未全面了解,以至于當企業開展重大項目時,涉及法律事務會無法及時地維護企業權益,嚴重影響企業發展效益與遠期目標實現。
影響企業存亡的應收賬款信用交易管理,在買方市場環境下,企業往往容易忽視,內控不嚴,設立的規章制度形同虛設。銷售人員更容易短視,過多關注與工資報酬掛鉤的業績,尤其個人利益與規章制度沖突時,采取視而不見有章不循的態度,從而導致應收賬款大幅度上升。忽視信用交易管理控制,導致財務部門與客戶核對流程脫節,問題遂無法及時被暴露。
《黃帝內經》提出“上醫治未病”,意思是疾病“防”重于“治”。法務事務管理亦如此,應體現在事前控制中。應當在公司各條線做決定前,進行法律分析和風險評價,從源頭上防控公司運營風險。
只有員工都深刻認識法律事務管理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提升質量,控制風險。尤其需要開展決策戰略的管理層提升此認知,不斷加強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的培訓,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學會利用法律武器維護公司權益,規避風險,確保在經營過程中合法合規。總體來說,在法律事務管理中,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等各方面工作,其中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帶給企業風險,故重在平時防控。
由于本行業的特殊性及宏觀大環境,之前較激進的賒銷策略及寬松的財務政策,隱藏著一定財務風險。能否管理好應收賬款信用交易,關系企業生死存亡。我們必須對其有科學的認識,做好信用交易管理,降低壞賬風險,避免法律糾紛,這是企業增強競爭力、防范法律風險的重要課題。合理有效控制信用交易風險應作為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且持之以恒,確保各項措施均能落地。
隨著理財觀念更新,“現金流”等概念提出,促使應收賬款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對其能作為融資方式加以運用。應轉換營銷觀念,加強信用交易管理。
簽訂合同,須做好盡職調查,準確將市場供求狀況、客戶資質信譽、掛靠轉包等各項信息盡數收集,進行追蹤判斷。對合同內容進行法律審核分析,確保相對人為適格主體,合同條款有效,避免因其中一些因素致使合同無效,導致自身承擔風險。
在合同簽訂過程中,要以全面性與具體性相結合原則為主,仔細認真地逐條確認,注意其完整性。精準識別風險,對其分析評估,選擇合理有效手段爭取更多利益。對于連帶責任條款須三思,僅寄托在對方善意之上往往有嚴重法律隱患。訂立原料與設備合同,應約定專利免責條款,對爭議管轄地作約定。
確保合同能夠實現雙方利益,參照其中相關規定,須注重語言規范使用,采用示范文本,避免合同不標準性而帶來更多法律問題。
為避免企業運營“血液”——應收賬款發生法律風險,應盡快建立信用交易風險管理制度。《應收賬款風險的成因和有效控制》指出,大部分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意識淡薄,導致現金流緊張,甚至陷入財務危機。因此,如何對其科學管理,已成為健康發展的重要課題。為降低風險,加速資金周轉,必須加強防范與控制:
1.客戶資信盡職調查,利用數據科學確定信用標準。
2.合理賒銷方針和結算方式:給予延期付款期限、要求提供擔保、簽訂附帶條件的銷售合同等。將賒銷的回收率納入銷售人員業績考核,各部門協同合作,加快回收期,使信用交易風險管理與整個資金流動銜接起來,避免應收賬款發生減值。定期進行賬齡分析,建立壞賬準備金制度,關注行業標桿企業進行橫向比較[2]。
3.恰當賒銷信用額度,根據客戶資信等實況給予客戶最大賒銷限額,防止過度賒銷。及時對信用額度進行必要調整,以確保風險最小化。
4.適時可行收賬策略,按照規定時間節點與客戶核對賬目并雙方簽字蓋章,確定送貨單、對賬單、通訊記錄等資料具有完整性、關聯性、一致性,確保權利義務明確、無爭議。
5.對于疑似出現狀況及已違約客戶,應及時發現問題,利用制度約束行為,提前采取對策于不同階段采取相對應的催收方式,必要時果斷采取保全等法律措施,盡力降低風險。
6.多角度完善制度。實施過程中,可能受多方因素影響而造成風險發生。基于此,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斷完善,以便于后續展開高質量的工作。當然,我們必須認識到訴訟是不得已措施,應以日常工作防范管理為主。
企業須根據法律法規,通過內部不斷設計來完善法律事務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并結合內外環境變化,及時調整應對策略,降低法律風險發生概率。當下企業的主要法律風險有勞務關系、賬款拖欠、質量爭議、知識產權等糾紛。規避糾紛,須建立專業的法律事務管理體系,方能在源頭上控制風險發生。
真正做好企業法務管理,不僅需要具備行業相關的專業法律知識,還需深入了解上下游行業相關法律。日常工作中,定期作法律知識培訓,新產品研發時首先檢索國內外同類產品,提前進行知識產權布局,確保法務管理能夠深入方方面面。應聘請專業律師,了解行業相關的最高院指導案例等信息,對企業內部各項活動嚴格審查,確保所有企業活動合法合規。
綜上所述,建筑材料生產企業須充分認識法律事務管理的重要性,將法務管理切實落實到工作實踐中,持續完善其管理體系,充分發揮法務管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