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杰 王 威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隨著社會法制體系的逐步完善與發展,大數據社區矯正監管模式已受到全國各省廣泛且深度的接受與使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對于社區矯正監管具有時代性的積極作用,在監管模式中具有規模化、快速化、多樣化和價值化的特點,能夠輔助管理者做到全面且精準的把控,一方面可以減少管理者的工作復雜度,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則可對被監管者進行更有效的矯正與監管,使其真正受到良好的社會教育,降低其再犯罪的可能性。本文則將研究大數據環境下的社區矯正監管模式的創新策略,旨在使其更符合當下的社會背景。
采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進行社區矯正監管能夠實現數據的動態存儲和有機匯總,將被監管者的數據信息匯聚于數據庫中,可供管理者隨時調用和查看,提升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大數據匯總相較于傳統的紙質檔案具有明顯的優勢,其具備不易丟失、查詢快捷的優點,同時通過互聯網信息傳遞,能夠與法院、檢察院及公安等司法部門實現及時的數據共享與溝通,使社區矯正監管工作由零散的部門變為相互配合的整體,不僅提高了監管質量,對被監管者的信息掌握更加準確、全面、及時,還顯著降低了監管成本,為相關的矯正工作也起到了支撐和輔助作用。
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夠通過記錄被監管者的行為動態,實現輔助行為預測的功效,對管理者的決策及風險預判提供了良好的幫助。管理者可以根據大數據記錄的信息對被監管者的內在思想進行更準確的把控,從而對癥下藥,采取有效的矯正措施,幫助被監管者進行良好的思想矯正及行為規范,做出正確的價值觀導向,真正做到切實有效的行為矯正。大數據分析同時也有利于引導被監管者做出積極的行為選擇,對重建被監管者的是非觀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夠為管理者和相關行政機構建立起互聯共享的信息交流網,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多平臺數據及時分享與反饋,有效提升了監管過程中解決意外事件的能力,縮短了不同部門之間信息傳達的時間,使各種決策的下達更加及時。同時,大數據技術打造開放的社區矯正智能化平臺,能夠真正實現多部門互助聯動,高效辦理日常案件[1]。
1.活動地點分析
管理者可通過分析大數據信息記錄的被監管者的行為活動地點,對不同情況的對象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例如,對于涉毒類輕罪對象的監管應當避免其頻繁接觸黑市及娛樂場所,管理者可在管理過程中設定次數上限,限制被監管者出入此類地點,并通過大數據技術及時準確地記錄其行走路線和活動范圍。當其進入此類場所次數超出設定值,將向管理者及相關機構發出告警,幫助管理者及時遏制其行為,從而有效預防涉毒犯罪的再次發生。管理者亦應當根據大數據顯示的人員活動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查走訪,對表現良好者給予鼓勵,對存在一定問題的人員進行說服教育,必要時與公安行政部門及時溝通,防微杜漸,力求避免矯正對象二次違法犯罪。
2.活動時間分析
管理者可通過大數據信息的記錄情況了解到被監管者活動的活躍時段,對可能出現的逃離事件做出預防。若某被監管者經常在夜晚活動,管理者則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并結合其在夜晚時段活動的時長、頻率及范圍大致預判其目的,將此類對象設為重點監視對象,以避免其出現異常舉動。此外,被監管者在白天的活動情況也不應被忽略,管理者除應密切關注人員日常生活所需的活動外,還應觀察有無在某地逗留過久的情況,在必要時進行調查走訪及說服勸導,避免其出現違法犯罪之行為。
3.接觸人員分析
管理者除對被監管者個體的行動情況有所了解外,還應關注不同的監管對象之間的交往情況。管理者首先應當明確監管對象的違法屬性,如涉嫌分裂國家言論或行為的“五獨”人員,從事不法活動行為的“五涉”人員,具有吸毒史、逃脫史、自殺史、襲警史的人員等,清楚此類人員的特殊性,避免具有相同違法屬性的人員多次、長時間地接觸,以防止合謀共犯行為的滋生。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管理者可提取被監管者的行動數據進行數據碰撞,以此為據導出同類違法屬性人員的聚集情況、頻率、時長、地點等信息,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如調換房間,必要時可聯絡公安行政部門進行裁決[2]。
在社區矯正監管對象群體中,未成年人是主要的矯正對象,也是管理者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國倡導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以矯正教育為主,故而管理者應當對其采取更多的教育手段,幫助他們改邪歸正,重塑良好的價值觀。在大數據背景下,管理者可以采用信息技術來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其一,可咨詢社會上資深的業內人士進行指導研究,開展未成年違法犯罪矯正方法的課題討論并付諸實踐,致力于解決未成年矯正教育過程中的困難。其二,采用人工智能、信息化技術等新時代方法,將社區矯正監管工作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定期對未成年犯進行思想測評和學習測試,并采取大數據分析技術進行整合,同時輔以合理的激勵措施,引導未成年人遠離違法犯罪。
管理者在社區矯正監管工作過程中應注重促進社區矯正機構、大學和研究機構等院企合作,在大數據技術方面向專業社會機構尋求幫助和建議,提高技術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從而對被監管者進行更加細致入微的矯正工作。社會機構在此過程中亦可受益,在幫助公安行政部門創造社會價值、推廣智能技術的同時,其形成的社會成果和應用價值也將對技術的應用與革新起到推動作用。在使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矯正監管的過程中,對于未成年人的幫助和影響最為顯著,也正因如此,大數據技術才創造了更豐富的社會價值[3]。
在社區矯正監管工作中,管理者應當建立一個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多種新技術設備共同合作的創新體系。在新技術背景下的基礎設施設備應具備專業計算機、執法記錄儀、CA證件、高空拍攝儀器、電子手環、人臉識別器、語言智能AI、自主學習機等,以滿足社會對違法犯罪人員的矯正需求。一方面,從事社區矯正監管工作的矯正人員應當具備合格的業務能力,且具有思想教育實踐的工作經驗,能夠切實對被監管人員實施思想改造和價值觀引導。另一方面,應確保被監管者能夠切實地接受矯正教育,此中既包括接受教育的客觀硬件配備的齊全性,也包含其本人接受教育的意愿。社區矯正機構應在日常生活中宣傳違法犯罪的不可取性和正義的崇高性,通過新媒體和大數據技術將思想傳播到每一位被監管者心中。此外,在矯正教育的過程中,管理者也可使用遠程視頻會議室,在新時代的信息技術幫助下實現基于專用網絡的管理系統,提高監管效能和教育效果[4]。
大數據背景下社區矯正監管模式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人員監控數據的實時性和準確性上,此亦為新模式相較于傳統模式最重要的優勢。在及時的信息共享和反饋中,管理者降低了監管成本,提高了矯正效能,對此類輕罪對象及未成年犯的思想改造及價值觀引導的作用極為突出,是幫助社會更加安定和諧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