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澤
(大連市第七人民醫院,遼寧 大連 116023)
醫療衛生事業是保證社會穩定發展、人民生活健康幸福的關鍵,科學地開展醫院日常財務管理工作對保證資金落到實處,改善醫療健康服務有著積極的意義?;趦炔靠刂坪惋L險管理的新醫院會計制度充分把握了醫院在經營性質、資金來源和服務內容方面的特殊性,通過搭建內控體系,完善風險管理工作,醫院內部得以形成一套職責分明的工作系統,資金利用率不斷提升,最終能夠得到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為順應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熱潮,醫院在借鑒傳統企業會計原理的基礎上充分考察了醫院的經營特點,通過強化醫療成本核算和收支管理,從成本歸集、收支核算和監督審計等多個方面對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了創新[1]。在相關制度和文件的指導下,傳統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已經難以滿足醫院的管理需求,為此必須推進醫院財務管理改革,針對醫院工作內容,不斷加強成本控制、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工作。
當前,雖然在新醫院會計制度頒布以后很多醫院積極開展了財務管理改革工作,但財務工作者對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意識到內部控制工作在減少成本、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加上當前醫院仍以開展醫療服務業務為主,對醫院的內部控制工作并沒有落到實處。大部分醫療工作者認為內部控制只是財務工作者和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在日常的醫療工作中沒有樹立起財務內部控制觀念。而對具體的財務工作人員來說,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更像是資產控制和成本控制工作,對其認識并不全面[2],因此在具體的財務管理中經常出現財務信息失真和財務風險的問題,各崗位之間缺少協調也導致內部控制工作僅僅浮于表面,當前的醫院內部控制欠缺相關的制度建設和工作方法的創新。
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制定不科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內部控制制度之間缺乏科學性和關聯性,導致內控制度實施不到位,雖然花費了較高的管理成本,但內控工作的效率并不高。如針對醫務人員的財務審計和監督制度建設作為內控制度建設的一部分并不到位,這就導致缺少針對性的制度對貪污腐敗現象加以懲罰,內控效力薄弱。二是缺少針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宏觀建設。當前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主要集中在采購、資金、醫療器械管理等方面,但針對整體財務風險的評估測算、內部控制環境建設等卻缺少相應的制度建設。三是內控制度并不針對偶發性問題[3]。相關制度主要是對醫院的常規性業務進行管控,對部分較少開展的業務涉及得很少。
會計人員的工作素質和技能水平直接影響了醫院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和效率,公立醫院并不缺少專業的醫療技術人才,但缺少專業技能過硬的會計人員。由于醫院的業務重點為醫療服務,管理層往往會忽視對會計人員的培訓。一方面,醫院對會計人員的學歷和技能要求并不高,并未組建起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個別內控工作人員借助職位之便牟取私利,使得內部控制工作在執行、審計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當前,許多醫院并沒有設立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主要負責對內部控制工作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審查,但在具體的設置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一是內部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許多醫院只是將內部審計部門作為財務部門的附屬,沒有單獨開展工作的職權。二是財務會計缺少審計知識,開展審計工作的水平不高。由于缺乏重視,財務人員往往兼職審計工作,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容易出現人員混雜、審計管理和會計工作混淆的情況。
為了提高醫院開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工作的效率,醫院應當在內部開展宣傳工作和培訓工作,加強醫務任務和財務人員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識。首先,財務管理領導人員要充分認識到開展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將之納入醫院的發展戰略之中,從而建立促進醫院良性發展的財務優勢。其次,要充分意識到完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同時堅持引進更多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加強人才的梯隊建設,從而幫助全體員工樹立內控和風險管理的理念。最后,管理層要積極帶領財務部門結合醫院發展的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規劃好醫院財務管理的長遠方向[4]。
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素養是影響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但是在醫院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醫療業務,輕財務管理的問題,會計工作人員沒有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工作對醫院發展的重要作用,為此必須要提升會計人員的工作素質,不斷完善崗位設置。一是加強業務培訓,組織會計工作人員開展學習活動,主動結合醫院的經營特點制定相應的財務工作計劃,并引進新理念、新技術,以提升會計人員的工作素養。二是完善相應的崗位設置,成立單獨的內部控制工作部門,深入醫院各管理部門,在醫院的日常經營中滲透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三是設置相應的監督崗位,聘請專門的內控人員或是選派有經驗、責任心強的專業會計人員負責對醫院的內部控制進行監督。
成本核算工作能夠有效反映醫院資金的使用情況,要加強成本核算和控制工作,以提高醫院的經營效率。為了提高醫院日常經營和投資取得的效率,要構建起完善的成本評價指標體系,對醫院的產出效率進行定期監督和核算,并以此為基礎為醫院的投資經營提供指標參照。管理層要樹立成本管理的理念,不斷完善成本管理的制度和工作方法,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成本核算方案體系,堅持從醫療器材、醫藥物資和一般物質的采購、報廢、定損和回收等各個環節入手,以嚴格的審查監督保證成本監督核算工作落到實處。同時,要堅持開展針對會計人員的成本審查培訓工作,保證會計人員嚴格按照相關工作標準開展成本控制工作。
為了提高醫院預算管理工作的效率,要堅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在管理人員內部樹立預算管理意識,充分認識到預算管理對醫院經營的重要作用,制定嚴格的年度和季度預算計劃,嚴格進行審計監督,開展員工績效評估工作,保證預算管理工作有效進行。二是結合醫院的人員構成成立專門的預算管理部門,以增強其預算管理的職能。要加強預算規劃和審核工作,在完成預算計劃后定期對相關財務信息進行核對和審計,同時建立健全嚴格的預算審計制度,制定相應的指標,確保預算管理全程順利進行。
風險管理能夠幫助企業及時發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對于促進企業穩定發展,規避風險因素有著重要的作用。常見的風險有財務風險、管理風險和稅務風險等,一旦發生財務風險,可能會造成醫院經營成本上升、資金鏈斷裂的問題,不利于醫院提供醫療衛生服務。而管理風險關系到人員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和財務審計等諸多方面,會對醫院的持續經營造成不可逆的負面影響。稅務風險主要關乎企業的社會形象,對醫院的社會聲譽有著重大影響。醫院必須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明確風險評價標準,并搭建專門的數字化平臺,提高風險管理的水平和質量。
新時期醫院管理人員要密切關注財務管理工作,要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管理策略,謀求更好的發展。醫院作為醫療衛生事業的核心,只有不斷強化財務管理工作,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才能提升醫院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