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軍
(包頭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內蒙古包頭 014030)
田徑,是高校體育課程中的一項基礎性項目。倘若高校學生田徑項目成績不理想,那么,他們在其他體育項目中的表現也會差強人意,更有甚者,會嚴重影響高校學生其他體育項目成績的提升。
相比于球類運動項目而言,田徑類項目的訓練過程相對比較枯燥,訓練效果也不會“立竿見影”,其是一個循序漸進、厚積薄發的過程。因此,為了更為有效地提升高校體育田徑項目的教學效益,教師必須要制訂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搭建卓有成效的訓練平臺,實施細致有效的訓練評價等。
然而,在高校體育田徑類項目實際教學過程中,盡管部分教師也會制訂細致入微的田徑項目訓練計劃,但教學計劃只是針對所有學生,不切合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學情;盡管教師也在開展各種各樣的田徑項目訓練活動,但訓練活動缺乏趣味性,學生參與訓練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盡管教師也在實施形形色色的訓練評價,但訓練評價不夠細致,不太全面,不能夠以評價為推手,充分挖掘高校學生的在田徑運動方面的各種潛能等。
鑒于此,高校體育教師可以通過采取“制訂個性化的訓練計劃、開展游戲化的訓練活動及實施系統化的訓練評價”等策略,著力提升高校體育田徑類項目的教學效益,進而發展高校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高校學生的體能狀況不同,其個性化發展需求也不盡相同。有些學生的耐力不足,有些學生的速度不夠,有些學生的上肢力量欠發達,有些學生的下肢力量不太強,有些學生缺乏腰腹力量,等等。對于缺乏耐力的學生,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從耐力訓練入手;對于速度不夠的學生,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從提升速度入手;對于身體各個部位肌肉力量不發達的學生,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從力量訓練入手等。
事實上,即便是兩個同樣缺乏耐力的高校學生,其缺乏耐力的程度也會大相徑庭。因此,為了更為精準地開展田徑項目教學,高校體育教師必須要對每一位高校學生的體能狀況進行量化評價,并圍繞每個學生的量化數據,潛心制訂一些個性化的田徑訓練計劃。
例如,在如今這樣一個信息技術與大數據時代,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智能運動手環和平板電腦等信息技術設備,對每一位高校學生的耐力、速度、力量、肺活量、心率等數據進行實時測評。當然,為了確保這些數據的準確性,教師至少要測試3次以上,3次測試不能在同一天進行,要選擇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測試等。之后,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高校學生的這些體能數據進行分析比對。通過分析對比,教師就會找出學生在體能方面存在的優勢與短板,就可以為揚長避短,為制訂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提供重要的數據參考。在認真分析比對每一位高校學生體能數據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根據科學的體育教學理論知識,為每一位高校學生“量身定做”一份個性化的田徑訓練活動計劃。這些個性化的田徑訓練計劃,就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行動指南。
以這份個性化的田徑訓練活動計劃為導向,高校體育教師就可以指引每一位高校學生有計劃、有步驟、有實效地提升體能訓練效果,田徑項目的教學效益自然也會“水漲船高”。
古人云:“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同樣,高校學生良好的耐力、速度、力量、肺活量及心率等,都與妙趣橫生、卓有成效的田徑訓練活動密不可分。
鑒于高校體育課堂中部分田徑訓練活動缺乏趣味性的現狀,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圍繞田徑訓練項目的內容,合情合景、恰如其分地在這些田徑訓練項目中融入一些游戲活動。高校體育教師將田徑訓練活動游戲化,能夠使得田徑項目訓練活動的形式更加多元、內容更加豐富、效果更加顯著等。
例如,為了提升學生的速度,高校教師可以設計一項“接力往返跑”游戲。首先,教師要根據所有學生的短跑速度,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即每個小組中既要有短跑速度快的學生,也要有短跑速度慢的學生。緊接著,“接力往返跑”游戲開始,以最先完成接力往返跑任務的一組為優勝。相比于讓學生單獨跑而言,“接力往返跑”能夠在學生集體榮譽感的驅使下,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訓練活動的積極性。不僅如此,在集體榮譽感、強烈競爭意識等內驅力的推動下,學生在短跑、耐力等方面的潛力也會被不斷挖掘出來。
又如,為了訓練高校學生的上肢力量,教師可以設計一項“手推車”游戲,即讓學生兩人一組,其中一名學生俯臥在地,另一名學生拎起該學生的雙腳。之后,讓俯臥在地的學生雙手交替前行,以最先到達終點的一組為勝。當然,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體能狀況設計游戲的距離。然后,根據學生上肢力量的發展狀況,教師可以適當的加長距離。相比于讓學生通過做俯臥撐或舉啞鈴等上肢訓練活動而言,“手推車”游戲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實效性,能夠更進一步地挖掘學生的潛力等。
實踐證明,以游戲化的訓練活動為平臺,高校體育教師就可以有的放矢、循序漸進、卓有成效地提升田徑訓練活動的實效性。
在高校體育田徑訓練活動中,學生出現身體乏力,實屬必然,在這樣的時候,教師的激勵性評價,能夠讓學生振作精神、雞血滿滿;同樣,在各項田徑訓練活動中,遇到現實困境,在所難免,在這樣的時候,教師的發展性評價,能夠讓學生撥云見日、突破困境等。
鑒于此,高校體育教師要圍繞體育訓練項目,本著全方位提升高校學生的體能之目的,精心制定全面系統的田徑項目評級體系。
比如,高校體育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各種體育訓練項目活動時,既要做一名田徑體育項目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也要做一名田徑體育項目訓練活動的觀察者、記錄者。首先,教師要圍繞體育訓練項目的內容,設計一張內容全面細致的量化評價表。其次,教師既要觀察每一位學生在田徑訓練項目活動中的外在表現,也要借助于智能運動手環、平板電腦接收終端等觀察每一位學生的肺活量、心率、速度、運動量等內在表現等。最后,教師就可以在事先設計的評價表中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全面細致的評價。
顯而易見,高校學生聚焦于田徑訓練項目活動評價表,就可以發現自身在田徑項目活動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與此同時,這種評價表也會成為提升高校體育田徑項目教學效益的有力推手等。
總而言之,以一份個性化的田徑項目訓練計劃為導向、以一些游戲化的田徑訓練活動為平臺,并以一種系統化的田徑項目訓練評價為推手,高校體育教師就可以循序漸進、富有成效地提升高校田徑項目的教學效益。而隨著高校體育田徑項目教學效益的提升,高校學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等體能素質也會得到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