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梅
(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體能是指運動員身體的基本運動能力,是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中的所產生的最大消耗水平,反映出了運動員的無氧訓練和有氧訓練水平,也體現出了運動員的能量代謝水平,是運動員在運動時所體現出來的能力。
1.2.1 專項特異性
首先,啦啦操是在一個時間范圍內的音樂伴奏下進行大負荷、高強度的運動項目,同時是以裁判員的主觀判斷給予對應的分數。對運動員的身體形態、動作的流暢性和整體的編排及競技能力在比賽中的展現都對裁判員的視覺有著重要影響。其次,啦啦操在能量供給上以乳酸能功能系統為主,在運動素質方面將力量、柔韌、耐力、速度、靈敏素質的身體素質與專項素質緊密結合,表現出專項的特異性。
1.2.2 運動素質要求的全面性
首先,啦啦操練習包括手位練習、難度、過渡與連接,配合與支撐運動,在完成技術動作時完成地面、站立和空中三維空間的變換。這些技術動作對運動員的整體素質要求較高,如托舉運動,要求底座隊員有足夠的手臂力量和腿部力量保障能托起尖子隊員,而尖子隊員要求有足夠的核心力量能夠保持身體的平衡,從而使整套動作順利完成。其次,啦啦操規則以4年為一個周期進行調整,技術難度在不斷突破和普及,在選擇難度方面也表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啦啦操屬于一個集體項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遵循木桶效應,隊員的個人素質能力影響著整體的競技能力的發展與表現,在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競技能力需要全面發展。
1.2.3 非衡互補性
啦啦隊員的競技能力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這些因素也是相互作用形成的,這必然會導致各種因素之間的互補和合作,使其發展出現不平衡。啦啦操項目的動作內容較為豐富,在不同難度的類別下包含不同的操化或難度動作的組合及編排,應該考慮到運動員的個體差異性,根據隊員的特點及啦啦操隊自身的特點,制訂相應的訓練計劃,努力在競賽中實現理想的競技狀態并表現出最佳的競技水平。
力量是獲得運動技能和卓越表現的基礎。啦啦操運動是以手位操為主,力量素質是保障動作完成的過程中保持身體的控制與發力及完成難度動作的基礎。良好的力量素質可以加強身體的協調功能,使隊員有扎實的身體素質在成套動作中展示出帶有難度的技術水平,也是運動員完美控制身體姿勢的核心,同時對肌肉線條的進一步調整,使得身體形態更加符合表現類項目的感官上的要求。
啦啦操項目基礎力量訓練的部位主要發展上、下肢肌群及核心區域肌群的力量;穩定和加強的主要關節是肩部、肘部、手腕、臀部、膝蓋、腳踝。啦啦操訓練主要以單一運動練習為主,從徒手到一定量的運動負荷,由簡入難;其中,素質訓練課安排較多。啦啦操專項力量訓練是在快速發力和動作變化的條件下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的訓練。它是在高強度和中等運動負荷的前提下練習的。啦啦操專項力量訓練基于啦啦操項目的結構運動特征,逐漸從單一動力組合過渡到復合動作組合練習,然后逐漸過渡到練習一整套動作。
啦啦操項目作為表現難美性項群,柔韌貫穿訓練和比賽的始終,可以說沒有柔韌素質,在成套動作中就缺乏視覺上的動作美感和震撼效果,達不到預期值。對于裁判員來說,除整體競技能力的綜合考量,啦啦操隊員在成套動作中展示的技術難度所達到的整體效果也是裁判員考量的重要因素。
在針對啦啦操的體能訓練中,定期伸展和重復柔韌性練習很重要。在鍛煉之前,例如慢跑或跳起等動態練習作為熱身的一種方法,在鍛煉后和進行放松練習,伸展運動會帶來更多的好處。同時,在進行啦啦操訓練后,肌肉處于一個溫度相對較高且放松的狀態,在這一狀態下可以更容易伸展。
在啦啦操的成套動作中,主要從以下幾個速度素質展開。反應速度是從接收刺激時到身體反應所需的時間,如在音樂播放期間,運動員對音樂及成套動作中節奏發生變化,并在一定的場地范圍內進行移動時的反應速度;動作速度是隊員完成某一技術動作時的伸展速度;速度質量是完成困難的技術動作和性能控制的關鍵,如不同平面中的臂和腿的水平面的快速運動變化,通過快速完成復雜的運動和定位感來實現質量的速度。
在體能訓練中,通過專項與體能相結合,加強適合啦啦操專項的速度素質的訓練,從而達到提高啦啦操隊員的專項速度素質,同時運動速度的訓練方法應注重技術訓練和質量訓練的結合,并采用特殊技術結構特點的練習方法進行訓練,例如,在訓練中可以控制練習難度,通過限制練習的空間、時間等條件來完成動作的方法;或者是類似于變換節奏練習方法,通過改變音樂的節奏來完成一段或者是一組操化動作的訓練,加強啦啦操隊員的肌肉記憶和加強隊員對身體形態控制的能力。
耐力是運動員在高強度、大負荷的全套展示中表現出高水平競技能力的前提條件。力量耐力是啦啦操隊員保持長時間訓練或比賽的能力;速度耐力是在啦啦操運動中拋接動作的底座人員的拋棄能力;協調耐力是身體長時間完成具有各種類型的連接和過渡的復雜動作時身體工作的能力。
耐力是作為運動員長時間運動后抗疲勞的能力,這就要求隊員有較好的耐力基礎。在耐力素質方面,需要結合啦啦操項目的基本屬性,選擇合適的耐力素質訓練的方式,加強運動員的耐力素質,科學合理調控好運動負荷。可以在日常訓練中依次重復執行3~5次比賽流程,使用比賽訓練法加強隊員的耐力訓練和心理素質訓練,還可以通過跑步來加強心血管活動。在練習之外,應鼓勵隊員進行有氧運動,通過這些方式保證隊員至少有一半的訓練時間用于加強心血管耐力,為比賽時展現出良好的狀態做準備。
平衡在啦啦操訓練中也是占有重要地位的。隨著啦啦操項目的不斷普及,在比賽中的技術難度也日益增加,在啦啦操的難度動作中,以阿拉C杠為例,在單腳站立旋轉時,身體會不斷調整以保持平衡,隨著技術難度動作的普及,這對運動員的平衡能力要求也越發提高。
在平衡訓練中加強運動員的本體感受器,使隊員培養在三維空間中的位置感,隨著動作的移動和環境的變化,增強自我意識有助于運動員找到并保持平衡。同時,尋求精神幫助,加強心理意識,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
第一,啦啦操的成套動作展現需要跳、轉、翻等難度動作的組合來表現,對啦啦操運動員的競技水平要求在體能素質方面進行專項訓練。在成套動作和音樂的選擇上應該充分考慮隊員的個體差異性,突出隊伍的優勢,盡可能地減少不足。
第二,在啦啦操專項體能訓練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加強運動員的運動素質外,還需要加強隊伍特有的專項技術風格,在專項體能訓練時所帶有的技術風格訓練,使隊伍形成更加鮮明的啦啦操隊伍風格。
第三,在啦啦操專項體能訓練中應該充分考慮啦啦操專項的基本屬性及啦啦操隊員的個體差異性,在發展體能訓練的同時,應該與專項特點相結合,使體能訓練融合啦啦操的專項特點,促進運動素質的專項化,使運動員有能力完成高強度的動作,提高運動員的整體競技能力,使啦啦操隊伍向高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