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樸 韓 璐
(魯能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石家莊 05001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做好新形勢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需緊緊圍繞黨建工作的定位和黨建載體作用的發揮,以一流黨建引領和保障一流企業建設。在黨史學習教育工作中積極探索和創新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將黨建與綠色發展、科技創新、隊伍建設等緊密融合,構建黨建引領各項工作的新機制,有效推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從“嚴”到“實”,再到“強”。
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揚馬克思主義優良學風,推進內容、形式、方法的創新,不斷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黨史學習教育方案要求“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結合,創新組織教育活動。因此,發揮好黨建載體的作用、開展創新探索,才能有效落實從嚴治黨,不斷規范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和主觀能動性,激發黨組織的戰斗力。
早在1996年,中共保定市委就曾在《探索求實》上發表文章,把“一抓雙促奔小康”活動作為黨建載體,對農村黨建工作進行研究。武南車務段是較早開展國企黨建載體研究的國企,在1997年至2001年對“創黨員先鋒崗,建紅旗責任區”黨建載體進行了長時間的實踐,介紹了黨員在生產、工作崗位上的先鋒、表率作用,影響和帶動責任區群眾完成生產經營各項任務的做法。而后,企事業單位對黨建載體研究逐漸增多,研究方向呈現的主要特點為:一是以專項活動為基礎開展研究;二是充分運用創新黨建載體的形式;三是逐步拓寬對黨建載體研究的層面。
對于工作或者活動中黨建載體的研究,很多專家學者進行了總結,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是對于黨建載體的研究很多都是對單項活動、專項方案等個案的研究,而像黨史學習教育這樣貫穿全年的綜合性教育的研究不多,廣度和深度存在普遍性的欠缺,同時對黨建載體作用性的總結及創新性系統實踐案例較少。但是,這些研究中不乏一些優秀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學習價值。例如,2009年5月,人民網發表的《淺談黨建工作的載體》,從黨建工作實踐對黨建工作載體的特征進行了綜合論述,具有較好的啟發性。
公司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以黨建載體實踐和創新研究為基礎,對黨建載體的組織形式、運用層面等進行全面梳理整合,對載體分類、重要性、著力點、創新點進行逐一分析,同時對標一流企業,吸收外部單位、兄弟單位等關于黨史學習教育、黨建載體運用的典型做法,為國有企業黨建載體建設提供參考。
隨著黨的建設的不斷深化,新的理論及實踐形式不斷被提出,黨建載體日益增多,各種新型黨建載體層出不窮,將黨建工作載體展開分類,進行系統性研究,掌握其主要特征十分必要。從作用性質著手,創新綜合載體形式,黨建載體主要分為組織載體和活動載體。根據作用對象不同,組織載體可以細分為隊伍載體和制度載體,每個載體具有不同的著力點。
1.明確組織載體形式
黨是有組織的集合體,黨的各級組織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執行者。上級黨組織的重要決策和工作指示是通過各級黨組織來傳達和落實的。黨的載體形式是黨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動的依托和基點,更是黨員和人民群眾在特殊環境下的“主心骨”。
(1)關于隊伍載體的探索
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組織領導是關鍵。黨組織載體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黨建隊伍的工作能力和黨建制度的約束力,黨建工作的組織者、實踐者、推動者的能力和水平,直接決定著黨組織建設質量。在黨建隊伍載體建設中,按照“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探索推行以“3+X”(黨支部、“2+2”隊伍、攻堅小組+專項隊伍)為主要內容的黨建隊伍載體建設,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和公司業務深度融合、全面融合。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要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常態化研究落實黨建工作,做到黨史學習教育和生產經營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堅持頂層設計,明確隊伍載體的組織形式、工作機制、戰斗目標,確保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二是加強人員隊伍。注重選拔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干部從事隊伍載體的黨建工作,推進黨務干部和業務干部交流,加強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緊緊圍繞公司重點工作,打造具有黨性黨味的先鋒模范隊伍,促進黨建工作與業務水平“雙提升”。
三是加強責任落實。明確黨建隊伍載體的主體責任、黨組織書記的第一責任、專業分管領導的直接責任、組織成員的“一崗雙責”,科學劃定責任清單,建立起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
四是加強機制保障。健全隊伍載體完善學習教育、評先評優、考核評價等制度,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業務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中心工作、黨建工作考評“三同步”,協同做好共同發展。
(2)關于制度載體的探索
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特性。不斷提高制度建設的科學化水平,是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提高黨史學習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必須堅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權,用制度建設“立規矩”、規范內部運行“講規矩”、黨建工作干部“守規矩”,牢牢牽住制度載體這個“牛鼻子”。
一是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增強組織活力。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專業定期月度會議,認真開展工作梳理,主動檢視對照,引導黨員領導干部從工作上找短板、從擔當上找差距、從政治上找癥結、從思想上挖根源。
二是堅持違紀必究剛性制度,增強組織防腐拒變能力。圍繞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緊盯廉政風險點,在明責、督責、評責、問責上下功夫,扎牢制度之“籠”,做到防微杜漸、關口前移。
三是深化配合協作制度,凝聚組織合力。強化“上下聯動”“左右協調”,全面推行公司黨委與各職能部室、黨建隊伍載體等精準對接,進一步增強公司內部凝聚力、戰斗力。
四是加強意識形態管控制度,提升組織凝聚力。制度建設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溫度。在黨史學習教育期間,應加強黨建隊伍載體成員的關心關懷,開展談心談話活動,及時了解職工思想動態和當前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困難,有效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提升黨員干部和職工的歸屬感、凝聚力。
五是加強黨員積分管理制度,激發組織內生動力。以打牢基礎、強化擔當、強化約束為目標,制定對應的績效考核激勵機制,搭建“三位一體”考核體系,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實現正向反饋,切實推進將制度優勢有效轉化為組織實效。
2.明確活動載體形式
活動是黨史學習教育中活力所在和生命力所系。黨史的理念是通過活動傳播的,黨史的信息是通過活動交流的,黨史的要求是通過活動落實的,黨史的魅力是通過活動展示的,把握好活動尤為重要。要牢牢把握黨史學習教育中“學史力行”的總要求,明確新形勢下黨建工作的“施工圖”、路線表,采取“6+”的方式扎實開展黨建活動載體建設,不斷推進落實活動載體高質量發展的系統研究,確保黨建活動有內容、有特色、有效果。
一是“線上+線下”構筑智慧黨建“紅色矩陣”。運用“移動課堂”加大紅色引擎工作力度。在公司公眾號開設黨建專欄,開展黨史微黨課、微故事,定期刊發稿件。線下落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要求,認真開展“三會一課”。
二是“內部+外部”引領學習教育“新常態”。定期邀請黨校專家、工會文體活動老師、攝影老師到公司講課,提高黨員的黨性修養和身心健康。設立內部講師制度,充分利用公司的內部資源,邀請公司內訓師定期講授專題黨課、專業課程等,為黨建載體提供高質量教育。
三是“請進來+走出去”促進黨建業務“雙提升”。與電科院黨支部、電力公司黨支部等開展四方支部聯合共建活動。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深化問題導向,加強研究探討,以黨建為引領,以公司電能質量提升等課題研究為主線,探索黨支部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黨建新思路。
四是“自主搞+聯合搞”點燃黨建工作“新引擎”。為便于組織人員,各黨建載體一般自行開展黨建工作日活動。為增進相互之間的學習交流,在黨委的統一組織和協調下,各黨建隊伍載體之間應聯合開展學習教育、主題活動日、專項碰頭會等。
五是“軟保障+硬約束”賦能黨建工作“生命力”。在年度黨史學習教育計劃內,通過內給黨建載體一定“軟性資金”支持,為活動、書籍、硬件設備提供保障,確保高質量開展黨建載體活動。同時嚴格按照PDCA閉環管理的原則,將反映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全過程資料裝訂成冊,及時存檔。
六是“規定動作+自選動作”打造黨性黨味“新利器”。制定“三會一課”等規定動作清單,堅持執行,做到“雷打不動”。同時,各黨建載體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基礎上,結合實際自選動作,如黨史閱讀馬拉松、黨史學習思維導圖、黨史“云游”等,既有嚴肅的組織生活,也有創新創意活動,增強了載體的吸引力。
黨建工作載體結構的科學化、細致化,既是黨建工作的手段和過程,更是黨建工作重要的結果和目標。本文從黨史學習教育中,發揮黨建載體整體作用著手,將黨建載體從組織載體、活動載體兩大維度15個小項,全方位、立體地進行剖析,為國有企業黨建載體建設提供了參考。新時期黨建載體工作應秉承“兩個明確”的理念,在“組織載體、活動載體”方面走一條改革創新之路,增強黨建載體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不斷提升黨建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