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俊
(潞安化工集團資本運營部,長治 046204)
若想切實促進國企順利發展,就要高效開展國企深化改革工作,正視發展中存在的不足,結合經濟市場發展規律,選擇有效的解決措施,不斷調整與優化改革問題,彌補改革缺陷,加速國企在市場改革中的前進腳步。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企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始終是并存的,挑戰越大越應開展深化改革。2020年,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重集團”)領導人針對中央及山西省政府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部署戰略加以分析,決定“大刀闊斧”推動集團改革,強化改革效益,抓住改革契機,打造太重集團轉型改革的樣板和自主創新的尖兵,以點帶面,促進公司全方位落實改革任務,營造全新的改革局面,達到預期的改革目標,并做出了重要突破,國企改革樣板和尖兵示范、引領、帶頭作用初步顯現。在這一背景下,諸多國企紛紛完成了股權多元化改革,成功集聚上下游企業戰略優勢資源,促進股東優勢互補,充分落實“四會一層”的法人治理目標,優化整體結構,進一步構建了權責法定機制。國企乃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應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對上級部門做出的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目標及計劃進行深入剖析,秉持上級指示精神,全力推動國企改革朝縱深方向發展,以保障國資國企永葆發展活力、動力及競爭力。
立足深化國企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效的這一要求,國企應不斷提高自身綜合實力,為自身發展提供充足的成本,以便能將企業做大、做強,促使國企煥發活力及競爭力,成為加快改革創新的“領頭羊”及優勢支柱產業。
以山西省為例,在2021年,山西省眾多國企都掀起了改革風潮,端正改革觀念與態度,加大改革力度,為國企轉型注入了全新的動力。在2021年2月,山西省國資運營公司舉行了“一個企業一個政策”的考核及簽約大會,數十家企業針對國資國企改革這項工作表明了態度。在過去的2020年,山西省國企在響應上級防控疫情的號召下,重點完善生產及經營工作,緩解了經濟下行壓力,凈資產有所增長,比前一年上漲了3.5 %,凈資產收入超過8000億元。縱觀國企改革現狀及結果,均與山西省轉型綜改全局結果有一定關聯。之所以取得理想成績,離不開“大刀闊斧”促改革這一政策的支持。在改革過程中,加快了國資監管體制改革速度,令國企改革愈加專業化、市場化,提高了整體運營水平。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一年山西省屬企業凈回籠資金多達150.1億元,其中沒有一筆違約款項,并增強了決策能力,前一年被暫停的項目均被“盤活了”,重獲資金高達140億元。由此可見,在國企改革的背景下,山西省金融發展景象一片良好。
首先,國企改革應明確改革目標,樹立正確的大局意識,堅持黨的領導,為國資國企改革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國企在改革過程中,應遵循中國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及行業發展規律,科學處理政府職能及市場發展間的關系,實現“雙贏”效果。最后,全面推進統籌兼顧計劃,按部就班地完成國資國企改革工作,優化頂層設計,嚴格規范系統方案,把握穩定發展,靈活處理個別項目間出現的問題,明確發展性質,在設定規劃及方案時,要保障相關計劃極具透明性,避免相關利益沖突,以保障改革工作落在實處,提高整體管理水平。
傳統的國有資本管理機制,僅能解決既往時期存在的國有資產多人管理卻無法有效落實的責任制度遺留下的問題,且在具體管理時存在一定缺陷。國有資本是國家的財富,也是全體人民的共有財富,在改革國資國企時,要從全體人民的利益出發,不斷完善戰略目標。然而,傳統的國有資本管理機制卻未曾真正凸顯服務的真實價值。同時,一些工作人員關于國資國企所實行的行政化管理模式認知不足,該模式無法與企業發展前景高度匹配,致使企業缺少發展動力,難以有效適應國內外市場迅速變化的情況。因此,國資國企就需要在改革過程中完善頂層國有資本管理體制,改變管理思路,組建相應的辦公室及辦事機構,選擇專業人員負責管理,具體人員應立足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角度,平衡國有資本、社會保障預算及經濟預算間的關系。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國有資本是否滿足國家目前的戰略目標,和國有資本投入方式有著密切聯系。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重點領域,應以保護國家安全、支持科技進步及維護生態環境健康發展為主。既有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工作最常見的工作模式是投資興辦企業,并直接參加企業經營管理,這種傳統模式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變化而發生一定改變,逐步暴露出一些劣勢。目前,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在發展國防領域及其他領域事業時,均需國有資本直接投資經營。在具體實踐時,國有資本通常不會以現金形式存在,而以各類企業股權和資產等方式存在。國有資本的一部分關系著國民經濟命脈,在這種背景下,若想高效轉化管理資產與管理資本,就需要具體工作人員創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
結合國資國企發展現狀及改革工作具體實況,國企并未創建健全的現代企業機制。按照市場規律,發現國資國企和其他社會資本混合所有制多元持股目標難以實現。但如果具體工作人員實現多元股東持股,則可有效改善公司治理情況,為企業集團未來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在具體工作中,若想高效推進國企股權多元化改革,就應堅持推動一級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以一級企業公司制度改革為工作目標,結合公司組建方法及具體制度,通過有效調整方法,將一些不滿足一級企業發展條件的少數企業改變成股權多元化公司。需要提出的一點是,若想有效優化和調整國企股權結構,就需要具體工作人員全面參照國有資本的不同功能定位,進一步調節國有企業國有股權比例,有效改善國有資本配置效果。
國企高層領導人應注重完善考核機制、激勵機制,這是優化國企管理制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國企受經濟市場及政府影響,在發展過程中實現“雙軌制”用人選人制度,可切實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效果。何為雙軌制?主要是針對兩類公司董事、監事及少數政府直接管理的特殊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實現出資人職能機構選聘和任命工作制度。針對兩類公司經理層和其他管理層工作者,為了更有效地實現市場化管理目標,需要優化系統評價機制,令更有實力的人參加直接管理工作。比如,董事會在某種意義上具有評選總經理的決策權力,而總經理在董事會的批準下,可以提名其他高管人員。然而,若想切實發揮雙軌制選人用人制度的效用,則應有效落實選用方式,確保該方式與身份待遇相互適應,進而發揮薪酬激勵機制作用。針對一些政府任命的董事長、董事人員,應結合公務員管理標準,明確其身份,確定行政級別,令其結合自身工作崗位難度和崗位技能要求,有效負責崗位工作,由上級部門給予對應補貼。此外,應嚴格規范這一類人的職務消費、業務消費,優化職務待遇,以保障其消費足夠公開、透明,定期優化待遇體系與薪酬方案。
歷經不斷改革,國資國企的眾多歷史遺留問題急需得到有效整改。不得不承認,個別國企在改革時忽視了歷史遺留問題。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部分國企單位在經營與發展時,仍要承擔處理社會問題的責任,如教育、市政、消防等,并未交由地方政府負責;另一方面,大多國企需要負責管理離休人員、退休人員事務,并且要負責社會統籌外的其他費用,還要管理一些瑣碎事務,在某種意義上需要承擔供水、供電、住宅相關費用和物業服務。此外,“冗員問題”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對一些礦產類的國資國企而言,在企業經濟效益得不到改善的背景下,產能過剩問題嚴重,亟須調整產業結構。工作人員比較“富?!?,已經成為這些行業發展時的一大阻礙。如若不能有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則無法保障國資國企有效創建現代企業制度,追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所以,就需要具體工作人員結合目前政策及新政策實際應用狀況,對國資國企歷史遺留問題加以探索與管理。同時,政府部門應改變工作職能,增加財政投入,更有效地解決企業與相關就業者的工作問題、發展問題。
綜上所述,通過深化改革,可令國企明確職能、精準定位,優化體制與機制,增添全新的發展活力,以此帶動國有經濟的壯大與發展,為社會與國家的美好未來奉獻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