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星
(太原煤炭氣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運輸分公司,太原 030024)
當代國有企業在開展政工工作的過程中,非常重視打造忠誠、干凈、有擔當的黨員干部隊伍,努力將企業內部政工培養成高素質黨員,不斷加強政工隊伍建設,引導他們樹立崇高的政治理想,以實現民族復興為己任,全面提高思想政治修養,從而有效促進本企業黨建工作的良好發展。
首先,在21世紀,優化國有企業政工工作模式,將全體政工工作者培養成高素質黨員干部和骨干精英,重視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互動性價值,不斷發展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戰略,加強全體員工對中國共產黨的忠誠度、支持度與認可度,這樣有助于為本企業培養高素質黨員干部,引導企業全體員工積極面對黨組織如今所面臨的嚴峻考驗,規范全體員工的工作行為,端正其思想意識,促進企業人力資源增值。與此同時,企業應在黨建工作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互動過程中積極履行黨中央所出臺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從而促進企業思想建黨與政治建黨的有效銜接,全面肅清企業黨內政治生活,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政治性。當代國有企業在制定和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過程中,均會采取依法治企方針,加強紀檢工作,重塑企業文化理念,堅持黨的指導,培養高素質團隊。
其次,企業應謹遵黨的原則,高度重視轉變傳統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營造和諧、良好、民主、互動的工作氛圍,增強企業全體員工的歸屬感。在政工隊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堅持黨的領導,制定更科學的人才培訓管理體系,重視細化培訓課程內容。從整體結構來分析,黨員精英骨干人才培訓課程體系內容主要包括理論與實踐課程融合目標、培訓課程內容、培訓課程教材、人才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人才培養策略、人才培訓課程評價、人才培訓課程組織,以及培訓教育上課時間、上課空間、培訓講師、受訓人員等。在制定理論與實踐課程融合目標時,應努力加強黨建工作和政工隊伍教育管理的互動,將政工群體教育工作和精英骨干培訓工作結合,不斷改善高素質政工教育管理方案,堅持層次性原則,促進理論實踐一體化,以便于提高政工的綜合素養和實踐技能,綜合培養高素質黨員隊伍。需要注意的是,人才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目標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因此要堅持層次性原則,層層推進,促進各項子目標的有效銜接,最終實現總目標。
再次,政工人員優秀的工作能力能夠從根本上加強和推動企業黨建工作的開展。因此,對于政工人員最開始的聘用條件要進行嚴格的規范與把關。企業不僅要注重政工人員專業工作能力方面的培訓,而且要重視對政工人員自身綜合職業素質方面的教育培訓,從而從根本上不斷提升黨建工作開展的質量與效率。在新時期,作為一名企業政工人員,必須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高尚的政治素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熟練的信息素養。人文素養決定著政工人員的文化水平。因而,政工人員應認真學習各方面的先進文化知識,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工作中。高尚的政治素養要求政工人員應堅守民族立場、堅定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在黨建工作中對各項制度進行統籌改革與協調優化,確保所有制度的正常運行,在國家建設和企業管理工作中,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特色制度。當代國有企業政工人員大多24小時處于“開機”狀態,全天心系工作,難免因為身心疲憊或者壓力過大而出現問題,或者影響情緒。因此,企業組織應重視培養政工人員良好的心態,提高全體政工人員的心理素質。肩負企業黨建工作責任的政工人員自身應注意調整心態,認真研究心理學知識,保持積極、樂觀、向上、陽光的心理。與此同時,企業組織應注意做好政工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政工人員的生活,了解政工人員的心聲,和全體政工人員一起開展“陽光心理教育”活動,塑造政工群體良好的心理素質,共同克服負面情緒,致力于企業黨建工作。在信息時代,企業應引導全體政工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不斷加強自身信息技能,全面提高信息素養。
最后,國有企業應依據政工工作的各方面性質與特點,鼓勵政工人員積極參與企業黨支部建設活動和管理工作,由企業對此進行相應的全面考核,再進一步宣傳教育,展現出政工工作的積極意義。同時,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相關技術,如新媒體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構建起完善的政工工作信息系統,并搭建黨和國家政府相關黨建工作的信息平臺,促進政工人員、黨員干部等各方面的互動,加強溝通交流,使其超越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加強影響力,實現企業黨建工作的核心目標。
企業文化對企業組織行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持久的。企業員工在本企業文化的熏陶下,很容易形成相同或者相似的價值觀念,自覺遵守企業準則,恪守職業道德。在21世紀,依托企業文化創新企業黨建工作,提升全體政工的文化修養,理應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功能,促進企業文化和紅色文化的有機融合,加強企業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從整體上講,企業文化功能主要包括文化凝聚功能、文化導向功能、文化約束功能、文化激勵功能、文化輻射功能和文化協調功能。其中,文化凝聚功能是指企業文化能夠凝聚人心,培養員工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導向功能是指企業文化可以對員工進行引導,讓員工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統一的價值取向與行為取向,達成共識,追求企業價值目標。文化約束功能是指企業文化能夠對員工進行軟約束,讓員工自覺在心理上、思想意識上與行為上遵守企業規章制度和紀律,學會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文化激勵功能是指企業文化能夠激勵員工發自內心產生積極進取意識,激發員工的發奮精神和首創精神。在當代企業文化體系中,文化價值觀、先輩的光榮傳統、以人為本理念和各種獎勵方法均會讓企業員工感受到自身的價值,這種激勵屬于內在引導,而非外在推動。企業文化輻射功能是指企業文化不僅會在本組織內部產生各種積極影響,而且會以產品銷售、媒體宣傳和員工個人影響等形式在社會上產生影響,被其他企業組織所吸收和借鑒,在社會道德上產生良好的影響,像華為企業文化、小米企業文化等,均在社會上引起反響。企業文化協調功能是指運用企業文化來協調企業員工之間、部門之間及員工和企業之間的關系,構建和諧的企業氛圍,培養高度合作的團隊,使企業部門之間能達成默契,和諧共存。在21世紀,運用企業文化功能推進企業黨建工作創新,培養高素質政工隊伍,理應重視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由黨組織設計黨建工作宏偉藍圖和各種主題活動,落實黨建思想方針,以此增強黨建工作凝聚力,號召企業全員參與企業黨建事業,推進黨建工作創新。
要想將企業政工隊伍打造成忠誠、干凈、有擔當的黨員隊伍,國有企業應引導全體政工堅持制度自信,堅守正確的政治理論維度、歷史維度、政治立場維度和民族精神維度,樹立崇高的政治理想,做好黨建工作,以實現民族復興為己任,增強民族自信。從基礎視角來講,堅定制度自信特指堅定和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樹立民族自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應堅定不移地遵守,同時注重完善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作為企業政工,必須堅定制度自信,正確認知各項制度的本質,堅守制度的根本性,把握制度的全局性,維護制度的穩定性與長期性,從而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良好的法治保障。
企業政工在日常工作中應明確認識到,對于國家制度建設工作來講,衡量社會制度科學、先進與否,必須判斷各項制度是否符合本國國情,管理制度是否有效,能否被人民群眾所擁護。因而,堅定制度自信,加強制度建設,應尊重群眾意見,維護人民民主專政,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客觀分析歷史傳承規律,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在中國發展歷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方向,植根于中華大地,繼承和發展中華上下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根基,構建深得民心的管理制度和治國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顯著的優越性、科學的指導性和自強不息的生命力,以及巨大的管理效能,可以推進全國的進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讓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實現社會主義經濟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當前,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的優越性可以確保國民享受更為充實、廣泛的合法權利與自由,國民能參與國家治理工作與社會建設活動,針對國家政策建言獻策,使中國政治關系更為和諧、民主。政工應積極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擁護社會主義社會制度,樹立崇高的政治理想,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保持各政黨的民主關系,尊重國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努力維護56個民族的團結,不斷加強民族凝聚力,穩定國家政治局面,集中一切力量促進中國經濟、政治、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服務、交通等各行業的發展,以此實現祖國現代化建設目標。同時,企業組織應注意引導全體政工在日常工作中通過不斷提高本組織生產力與生產效益來促進經濟發展,改善國民生活質量,帶領全民提高國家發展利益,努力實現中國夢。
綜上所述,在21世紀,做好國有企業政工工作,應重視加強政工隊伍建設,將政工人員培養成高素質黨員干部,不斷提高全體政工人員的黨性修養。與此同時,應重視通過融合黨建文化以創新企業文化,引導企業政工人員堅持黨的制度自信,傳承民族優秀文化,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努力做好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