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黑龍江省行政學院)教授 孫艷春
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逐漸走向強大,必有其成功之道,善于總結經驗、汲取前行智慧和力量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之道。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充分體現了黨中央高度重視總結歷史經驗、善于運用歷史規律的高度政治自覺,彰顯了黨的高超政治智慧、歷史主動精神和責任擔當意識。
一個政黨只有善于總結經驗、遵循發展規律,才能悟得深、看得遠,也才能立得穩、走得遠。我們黨重視總結經驗、善于運用規律,進而把握歷史發展大勢、掌握歷史主動。每一次的歷史經驗總結,都使全黨在認識上產生新的飛躍,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在事業上更加發展壯大。1965年,毛主席在與程思遠談話時說“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他還講“善于總結經驗,就是領導者的任務”。鄧小平也說:“我們不靠上帝,而靠自己努力,靠不斷總結經驗,堅定地前進。”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一步步走過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紀念日發表重要講話時,都把總結經驗作為重要內容,是對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規律性總結,為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共產黨開辟的中國革命道路是前所未有的道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前無古人的事業,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創造奇跡,就是因為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我們黨都能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確保全黨政治清醒、保持正確方向、提升政治能力,避免事業巨輪偏離方向。
在經過延安整風、抗日戰爭即將結束的重要關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制定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總結了建黨以來,主要是黨的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這段時間黨內反對“左”右傾錯誤的經驗教訓,特別是深刻分析了第三次“左”傾路線錯誤產生的根源及危害,為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奠定了基礎。在“文化大革命”結束、改革開放之初的重要關頭,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制定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實事求是地評價了新中國成立后的32年,對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做出了科學評價,特別是正確地評價了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有力回答了當時黨內外的疑惑,實現了思想上的撥亂反正。這兩個歷史決議都達到了全黨思想統一、增強團結的目的,推動了黨和人民事業的重大發展。在建黨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關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制定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著力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重點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確立了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這必將有利于推動全黨增長智慧、增進團結、增加信心、增強斗志,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邁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這三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決議,都是在黨的百年歷史中極為重要的歷史節點做出的,是我們黨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總結經驗、把準方向、順勢而為的綱領性經典文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具有階段性,更具有開放性、連續性,要在不斷吸收人類文明新成果,特別是在總結自身經驗、積累思想智慧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發展要求、人民需求、歷史發展趨勢,不斷進行守正創新、開拓進取,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新突破,才能乘風破浪、勇立潮頭、行穩致遠。中國共產黨自建立以來,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中國解決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先后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成果,創造了四個偉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堅持和繼承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成果,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在中國共產黨人創造的根本社會條件、奠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提供的充滿新活力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基礎上,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黑龍江省行政學院) 孫赫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歷史決議都是在重大節點上做出的,使我們黨明確繼續前進的方向和奮斗目標,錨定未來航向,指引未來發展。黨的歷史中,前兩次歷史決議都是用歷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廓清迷霧,并在此基礎上統一思想、明辨是非。1945年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在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全面勝利之際,總結了從建黨、國共合作到土地革命、抗日戰爭這一時期的經驗教訓。在黨的會議上,首次正式提出了“毛澤東思想”的概念,為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奠定了基礎。1981年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則誕生于“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改革開放全面起步的緊要關頭,也為開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正確地評價了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有力回答了當時黨內外的疑惑,實現了思想上的撥亂反正。
如今,在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歷史時刻,在黨和人民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在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重大歷史關頭,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對推動全黨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勝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回顧和總結黨在百年奮斗中開辟的偉大道路、建立的偉大功業、鑄就的偉大精神、積累的寶貴經驗,提煉出具有規律性的理論指導,就是我們未來可以依靠的法寶。在百年征程的關鍵節點,《決議》總結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過的一百年光輝歷程取得的巨大成功和輝煌成就,勢必增強自信自強精神,凝聚破浪前行的偉力。
總結百年黨史經驗,從中汲取解決黨的建設現實問題的智慧,勢必為深刻認識和正確解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的新矛盾新問題提供歷史借鑒和啟示,從而警醒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和堅定,保持自我革命的勇氣和決心,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
通過歷史決議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本身就是黨的一條寶貴經驗。以決議的形式傳承發揚好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之道,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應對危機挑戰,使我們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從而擰成一股繩、踏上新征程,提供強大的底氣和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根本保障。
黨的百年歷史表明,向黨的核心看齊、向黨中央看齊,是我們黨通過自我革命得出的加強自身建設的經驗結晶和規律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表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越是應對各種復雜局面和風險挑戰,越要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
面向未來,我們要把講忠誠、守忠誠、踐忠誠作為最大政治,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高度重視和加強理論修養,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應有之義。行源于心,力源于志。理論上的清醒,是政治堅定的前提和保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理論追隨踐行政治追隨,始終把握發展規律,運用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謀劃事業發展,應對風險挑戰。
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柴文華
在不同場合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人類共同價值。人類共同價值凝聚了人類不同文明的價值共識,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的最大公約數,超越了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和發展水平差異,順應歷史潮流,契合時代需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理論成果。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那么,人類共同價值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什么關系呢?學界普遍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共同價值觀的思想資源和根本支撐,它既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也是人類共享的精神財富,為人類共同價值觀的凝練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資源。
儒家文化提出的價值原理,應該說表達了人類共同價值的道德基礎。總體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律是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倫理基礎。儒家的“仁”不僅可以指向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成為這些價值后面的深層理念,它本身也是人類生活最基礎的道德價值。因此,人類共同價值除了世界事務、國家間關系的價值約束外,也同時是人類一切生活所必須。孟子說“仁者人也”,《禮記》作“仁者人也”,與孟子一致。“仁者人也”是古代儒學中的重要論題。今天,面對人類共同價值的思考,我們可以對“仁者人也”給出我們這個時代的詮釋,即“仁就是人類最根本的共同價值”。中華文明對“人類共同價值”提供的中國化表達,都可以歸結為“仁”,即“仁者人也”,“仁”是“人類共同價值”最根本的原理。
儒家反對霸道,提倡王道。霸道就是霸權,王道則注重“以德服人”,用和平的手段,建立國家之間的信任,并不斷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從而實現“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理想。中國自古倡導“強不執弱,富不侮貧”,深知“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安全相互關聯、彼此影響。沒有一個國家能憑一己之力謀求自身絕對安全,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從別國的動蕩中收獲穩定。弱肉強食是叢林法則,不是國與國相處之道。窮兵黷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與儒家的反對霸道的思想息息相關。
儒家的“忠恕之道”包括“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強調的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是儒家倡導的“忠道”,其意蘊是在自己得到發展的同時也要想辦法使別人發展起來,而不是損害別人的發展來為自己的發展服務。國與國之間也應該如此,不能為了本國的發展而損害或遏制他國的發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倡導的“恕道”,也是全球倫理當中的金律。墨家也有“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這些思想運用到國家交往方面:一方面,要反對霸道,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強加于別人;另一方面,要互尊互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賈誼《新書·道術》:“兼覆無私謂之公。”《管子·形勢解》:“天公平而無私,故美惡莫不覆;地公平而無私,故小大莫不載。”《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公則天下平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視公平和正義。公正是對于人和事的一種態度,要求無所偏私地按一定原則待人處事。
《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禮記·中庸》:“君子和而不流。”《國語·鄭語》:“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和”是創造事物的原則,“同”是不能連續不斷永遠長有的。把許多不同的東西結合在一起而使它們得到平衡,這叫作和諧,所以能夠使物質豐盛而成長起來。“和”的理念在人類共同價值中最主要的體現就是民主、自由,因為“和”既強調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和諧共存,又強調和而不同、善解能容、獨立自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豐富,遠不止上述幾點構成人類普遍價值的思想資源,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挖掘。
東北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汪金英 博士研究生 黃小元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今天,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極大增強了志氣、骨氣、底氣,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充分爆發出來,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深刻領悟和把握歷史主動精神的內涵實質,是我們學習領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題中之義,是我們凝結共識、匯聚力量、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重要法寶。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百年黨史是一部精神鍛造、淬火成鋼的恢宏史詩。歷史主動精神根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實踐,繁榮于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優秀精神品格的重要內容。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能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根本在于順應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機遇,找到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堅強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歷史和人民的正確選擇,其中蘊藏著敢為人先、開天辟地的主動精神。百年大黨歷經挫折而不斷奮起的精神密碼,在于我們黨善于總結歷史經驗,自覺定位歷史責任,自主謀劃歷史偉業,而終取得偉大勝利。“走自己的路”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偉大探索,既蘊含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的主體精神,更反映中國共產黨百折不撓、勇毅前行的擔當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踐行初心使命,回應人民需要的必然要求,既包含對直面問題、解放思想的深刻感悟,更包含敢于斗爭、銳意進取的奮斗精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一是要注重提升理論自覺,補足精神之鈣。理論自覺增強行動自覺,行動自覺彰顯歷史主動。我們要在學懂悟透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下功夫,準確理解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用理論蘊含的生活道理、透徹學理和人生哲理把穩思想之舵,強化實踐之力。
二是要堅持人民至上,夯實為民之基。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性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最本質的特征。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堅守人民立場,在回應人民需要、解決人民問題、辦好人民事情中自覺同黨的工作要求對標對表,不斷鍛造堅定信仰、錘煉純潔黨性、鑄就高強本領,做人民事業的先導者、實干者和奮進者。
三是要聚焦奮斗目標,掌握主動之勢。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我們要在學習中汲取歷史智慧,把握歷史主動,錨定奮斗目標;要用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