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東森
(天津職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天津 300410)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高校肩負著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做好在高校教師和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加強黨員隊伍教育管理,使每個師生黨員都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為黨”。高校組織員肩負著黨員發展、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職責,對于提升高校黨建工作質量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高校迫切需要打造一支政治堅定、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的組織員隊伍。
早在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為適應中國革命發展的需要,1938年3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大量發展黨員的決議》。1945年,在黨的七大上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劉少奇同志首次提出組織員制度,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組織員制度沒有堅持下來。直到1982年,中組部在《發展黨員工作座談會紀要》中指出,“為保證發展黨員的質量,各地應把組織員制度恢復起來”。1983年,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加強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的意見》,對高校組織員工作做了明確要求。2005年,中組部等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和大學生黨支部建設的意見》中明確,黨組織應至少配備一名專職組織員。2013年,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地方黨委應建立組織員工作機構,配齊配強組織員,保證專職專用”。2018年11月,中組部、教育部印發的《高校黨建工作重點任務》中再次強調,“強化黨建工作保障,配齊建強高校黨務工作隊伍,每個院(系)要配備1名專職副書記,至少配備1至2名專職組織員,專心專責抓黨建”。
近年來,多數高校都“配齊”了專職組織員,但是專職組織員的發展依舊面臨諸多困境,距離“建強”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組織員工作手冊(新編本)》中規定,組織員的主要職責為在黨的領導下做好黨員發展工作,做好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以及承擔黨委交給的其他工作任務等工作。高校在制定組織員崗位職責的時候應該繼續細化展開。但目前來看,部分高校對組織員工作崗位職責的規定不夠清晰,組織員工作和其他黨務相關工作混為一談,無論是從校黨委層面還是從二級學院黨委(黨總支)層面看,組織員崗位就是一個“筐”,凡是與黨務有關的工作都能往里“裝”。有的高校把凡是涉及“黨委”開頭的部門工作一律對接二級學院組織員,這樣專職組織員的作用就很難有效發揮出來。
組織員角色定位不夠清晰。從校黨委層面看,組織員是在黨委領導下負責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專職黨務干部,黨委組織部門應該統籌組織員隊伍管理,個別高校把組織員的管理權完全下放到二級學院,這就造成管理權和使用權的錯位。從二級學院黨委(黨總支)層面看,個別高校二級學院對專職組織員作用的認識不夠充分,事無巨細的黨務工作都指向了組織員,組織員儼然成為二級學院的黨務秘書,二級學院存在“過度使用”組織員的現象。另外,從黨員發展層面看,黨支部應該是發展黨員的主體,配強學生支部書記是提高黨員發展質量的主要途徑,組織員應該扮演監督者或者督促者的角色,對黨員發展環節的材料進行審核把關。由于高校學生黨支部書記為兼職,很難保證在黨務工作中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學生支部書記能力參差不齊,有時甚至存在被動當選的情況,再加上新發展黨員數量多、任務重,有時候組織員不得不扮演支部書記的角色。
當前組織員隊伍培訓偏少,考核也不夠充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組織員隊伍培訓不足。目前多數高校按照上級要求配齊了組織員,但是對組織員的黨務經驗并沒有做出相應的要求,這就造成新入職的組織員黨務工作經驗不足,再加上培訓偏少,組織員開展工作就存在一定的難度。二是組織員考核主體錯位,個別高校把組織員的考核完全下放到二級學院,上級主管部門缺位,直接后果就是組織員缺乏歸屬感。二級學院往往會傾向于從本部門的利益考慮問題,事無巨細的黨務工作都會指向組織員,專職組織員作用發揮有限。三是考核內容不夠科學,不能反映出組織員工作特點。部分高校對組織員的考核依然停留在“德、能、勤、績、廉”方面,即使個別高校建立了相應的考核制度,操作性也不強。另外,考核結果沒有與職稱評聘、職務晉升環節掛鉤,考核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高校黨建工作重點任務》中明確指出,“落實黨務干部職務職級‘雙線’晉升等有關要求,健全保障激勵機制,使他們干事有動力、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盡管有“雙線”提升的途徑,但高校組織員的上升通道依舊狹窄,個別高校組織員崗位實行管理崗和專技崗雙崗聘任,但在實踐中每條通道都不夠暢通。從管理崗角度看,應該按照管理崗在職務職級晉升上給予適當傾斜,如果不增加新崗位,在沒有崗位空缺的情況下,職務職級是不可能晉升的。從專技崗角度看,項目和論文依舊在個人職稱評聘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工作干得再好,都不如拉項目、發論文來的實際,這在客觀上迫使組織員不得不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撰寫、發表論文。所以,組織員職務職級看似“雙線”提升,實則上升空間非常有限。這就導致組織員無法全身心投入專職工作中,工作積極性不高、情緒低落。
破解高校專職組織員隊伍發展困境,需要多管齊下,多措并舉。
厘清組織員崗位職責,是組織員做好本職工作的必要條件。黨委組織部門要牽頭研究組織員崗位職責,結合二級學院黨委(黨總支)意見,制定切實可行的崗位職責,讓組織員工作有所遵循,特別是要厘清專職組織員工作與其他黨務工作的界線,不能把事無巨細的黨務工作都推向組織員,要讓組織員從復雜煩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另外,在黨員發展工作中,要明確組織員在哪些環節介入,不能讓組織員代替支部書記發揮作用。要明確支部書記在黨員發展中的主體地位,組織員要發揮協助支部制訂發展計劃、審核把關黨員發展材料、督促黨支部按時完成發展任務等作用。
無論是從校黨委層面,還是從二級學院黨委(黨總支)層面,都要厘清組織員的角色定位。一方面,校黨委要充分認識到組織員的專職作用,組織部門要發揮組織員隊伍管理的主導作用,讓組織員找到歸屬感,同時還要防止校黨委其他工作部門隨意使用組織員,要做到專職專用。另一方面,二級學院黨委(黨總支)要明確專職組織員的角色定位,不能把所有黨務工作都推給組織員,保證專職組織員工作的專業性和專一性。
校黨委組織部門要統籌組織員隊伍的考核。一是經常分析組織員隊伍的現狀,制定出可行的培訓方案,豐富培訓方式,定期對組織員進行業務培訓。二是組織部門要發揮考核的主導作用,統籌考核工作,可以考慮和二級學院黨委(黨總支)一起研究考核內容,制定考核方案,但是主導權應該掌握在組織部門手中。這樣不僅能統籌考慮組織員隊伍的發展,還能防止二級學院黨委(黨總支)給組織員“加戲”,保證專人專用。三是制定科學的考核內容,要反映出專職組織員工作特點,而且考核結果要與組織員的職務職級晉升掛鉤。
打通管理崗和專技崗上升通道,確保專職組織員發展有空間,進而激發組織員更大的工作積極性,為黨建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一方面,打通管理崗上升通道,建議專職組織員按照副科級干部標準來培養,可以考慮在二級學院設立專職組織員辦公室,并設置科級管理崗位;也可以考慮建立專職組織員職級正常增長機制,即使在職務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提升職級提高薪資待遇。另一方面,積極探索組織員職稱評審制度,在編制有限的情況下,將組織員評審工作單列計劃、單獨評審,破除唯論文、唯項目的評審標準,徹底解決部分組織員因職稱評審不順暢而產生的消極情緒,真正做到組織員“干事有動力、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