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愷悌
(云南煙葉復烤有限責任公司麒麟復烤廠,曲靖 655000)
由于國有企業規模相對較大,企業結構相對復雜,針對國有企業的改革措施實行緩慢。由于國有企業的管理模式相對落后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國有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差強人意,對于人才的選拔與薪資方面都相對滯后,導致人才的流失,阻礙了國有企業的正常發展與規模的擴大。
受到傳統經濟模式的影響,國有企業普遍重視生產,而輕視對員工的培養與發展。因此,國有企業的管理層對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所投入的資金不夠。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重視對于人才的培訓與開發,在人才投入方面會拿出總收入的3%作為人才的培訓費用;而對于諸多國有企業而言,在培訓費用方面遠遠不如其他公司,甚至在國有企業經濟效益發展并不理想的時候,縮減用于人才方面的支出的現象更為嚴重,有的甚至沒有培訓所需要的資金費用,從而導致于員工的素質提升較慢,阻礙了國有企業的發展[1]。
國有企業在管理模式與形式上存在很大弊端與局限性,導致管理層不重視國有企業對于員工的培訓,從而導致了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體系的不健全。國有企業的培訓內容選擇盲目,對員工工作能力的提升起不到任何的幫助,沒有特定的目標來進行國有企業培訓,導致國有企業培訓不具備針對性,由于國有企業員工的培訓形同虛設,為了培訓而培訓,沒有起到任何的促進作用。培訓之后的考核制度不健全,沒有明確的考核標準,導致國有企業的員工不重視培訓,容易形成“怎么都可以過,混一下就行了”的培訓態度,導致員工無法提升工作態度與工作水平,諸多的弊端,導致企業發展空間受限。
國有企業的內部結構較為復雜,導致員工的晉升渠道與薪資待遇不明確,“大鍋飯”的薪資結構更是影響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對于國有企業員工的工作沒有一個合理的鼓勵制約機制,也沒有明確的績效考核標準,使員工的工作態度與工作積極性降低。對于員工工作內容的培訓,國有企業員工多以“要我學”的培訓態度參加,被動地接受培訓的內容,導致員工的工作效率低下,從而阻礙了國有企業的工作正常的開展和發展。
國有企業對于員工的培訓內容,多以理論基礎與課堂教育的形式展開,并沒有將培訓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導致培訓內容和形式過于單一,與現實脫軌,在員工進行崗位工作時,培訓內容形同虛設,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國有企業的培訓教師,多為企業內部人員,培訓教師本身對于技術掌握的不深入和徹底,導致培訓出來的員工對于技術的掌握模棱兩可,從而形成應付式教學,阻礙了員工的個人能力的提升。
隨著國有企業管理形式與制度的改革推進,國有企業的管理層要重視對于人才的培養與開發,對人才要有明確的認知,了解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從而重視國有企業對于員工的培訓與開發。國有企業領導要建立正確的人才培訓觀念,要加大對于人才培訓的資金投入,合理配置資金的使用,引用社會上先進的人才培訓與開發方式,從本質上轉變對于人才培訓的態度與方式。對于人才培訓的資金不要吝嗇,保證用于人才投入的資金充足,從而保證人才的培訓與培訓進度正常開展,為國有企業的成長和發展選拔更多的人才,以確保企業的長遠發展,為國有企業儲蓄更多的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為國有企業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提升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2]。
國有企業要深化對于人力資源管理的改革,從制度上保障國有企業對于人才的培養,建立健全相應的培訓與開發方面的規章制度,在制度上保證培訓的質量。針對培訓內容的選擇,要根據特定崗位進行選擇,不要整體進行培訓,這樣的培訓內容枯燥乏味,無法調動員工對于培訓內容的積極性,會導致員工的培訓意愿降低,從而阻礙員工正常的工作進度。要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對員工進行有效的內容培訓,使培訓內容真正用到工作崗位上,為國有企業創造更多的收益,促進國有企業的經濟發展。針對培訓內容進行考核,明確考核的標準與考核制度,以提高員工的文化素養與技能水平為標準,對于考核不通過的員工加強培訓,將培訓制度積極利用起來,從而調動員工的培訓意識,從“要我學”的態度轉變成“我要學”的態度,從員工的意識上提高對培訓內容的重視程度。
在員工的晉升與薪資待遇方面,要建立考核機制,對于優秀員工的業績進行鼓勵,從而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國有企業要利用鼓勵機制來鼓勵員工的工作提升,通過進行績效考核的制度形式,使員工對于工作保持認真的態度,消除員工中渾水摸魚的狀態,從而從根本上提升員工的工作熱情。建立完善的晉升與鼓勵機制,國有企業要建立完善的機制,以確保員工可以積極地工作,對于想要提升薪資和職位的員工,對業績要進行嚴格的考核,按照規章制度辦事,考核通過后,鼓勵員工進行相應的技術與專業的培訓,提升員工的自身素質,以符合崗位晉升的要求。國有企業要明確鼓勵制度與薪資獎金,確定明確的發放條件,對于工資優秀以及完成業績的員工進行有效的鼓勵,從而保持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鼓勵員工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從而促進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提升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益,提高國有企業在社會的影響力。
對于國有企業培訓內容的選擇與培訓形式的確定,要強化培訓內容與實際工作的結合,改變傳統的培訓方式,要讓員工進行多實踐、多操作的培訓形式,以確保培訓的內容真正可以用到員工的工作當中,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對于員工的培訓內容,不僅要重視員工對于工作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視員工對于文化知識的掌握,培訓內容不僅要提升員工的工作技能與效率,也要重視員工的文化素養,通過培訓的形式,培養出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以符合國有企業的發展要求。擴大培訓教師團隊的建設,國有企業可以與高校進行合作,讓高素質、高質量的教師給員工進行培訓,以確保員工通過培訓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專業技能,從而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促進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3]。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企業的發展需要人才的支撐,各行各業都在搶占人才市場,為自身的發展做好充足的人才準備。國有企業要想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在社會上立足并健康穩定地發展,就要重視人才的培訓與開發。人才作為國有企業發展的基石,是促進企業發展的基礎。因此,國有企業要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進度,以適應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改革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將人才的培訓與開發放到首位,以確保國有企業人才充足。通過對工作人員的培訓與開發,來改變工作人原的工作態度,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讓國有企業的員工在經濟增長的形勢下,達到社會的基本要求,從而促進國有企業的經濟增長,提升過國有企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并提高國有企業的綜合國力。